《芦花荡》的三部曲解读

时间:2022-05-06 10:02:43

孙犁先生的《芦花荡》(人教版课标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其成功的环境烘托、鲜活的人物形象、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不失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教学这样的语言材料,我认为教师应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展多种活动,引领他们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去玩味其中点点神奇。

基于这样的创意,我这样实施课堂教学:

一、画面创情景,话语撩兴趣。――观看《铁道游击队》影片营造战争氛围,设置悬念撩拨学生学习欲望。

二、开展三活动,探究促创造。

(一)“英雄故事会”

1.简介式说故事:在音乐声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用一句话概说故事。如:一个抗日老英雄的故事: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一道人间最靓丽的风景线。

2.复述式说故事:请你详细演说故事情节。

3.举例式说故事:请你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画面。

(二)“文艺大评台”

1.评说老人的英雄形象:学生再找读描写老人的段落,同桌之间讨论以“他是一个……的人”说话,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如:

他是一个自信自尊的人。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就使他感到无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大菱报仇。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现。

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六十多岁了,深夜独自一人出入芦花荡,神出鬼没,不带一枝枪,负责淀内淀外的联系,这是他机智的表现。特别是他单身一人,设下计谋,痛打十多个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谋的表现;

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在护送中他已尽了力,但对小女孩负伤,他是那样的自责,这表现出的是对小女孩、对自己同胞的爱。而痛打鬼子则是体现了他对敌人的憎恨;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

2.浅谈英雄行为的传奇色彩: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极差,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支枪;另一方面写他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接着怀疑道:“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去回味,使传奇色彩更为浓郁。老英雄用“计”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让读者幡然醒悟并感叹:这真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

(三)“作家互访记”

1.请作家谈美点:假如你是孙犁,请你谈谈你的作品特色。学生必须借助相关资料深层次地阅读探讨,品味发现,最终感受、体验作家的“荷花淀派”风格。

①轻缓节奏。《芦花荡》,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着,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②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具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一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

③诗意的意境。景物描写,使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了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是融情入景。

④清新的语言。语言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如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2.学作家创美段:A.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没有圆满完成任务的心理活动段自渎品析,揣摩体会。B.品读中展开想像,假如你是老人请你回忆当年痛打日本人的心理、动作;假如你是二菱请你说说看到老人痛打鬼子的心理。(学作家多角度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

三、课堂多积累,课外巧延展。

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2.课外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上一篇:编短剧,让历史重演 下一篇:也说李密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