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5-06 09:06:04

开封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 要】本文简述了开封市农机化发展的状况,指出了今后农机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加强农机管理力度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机化事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机化 发展 建议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开封市农机化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农机化事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要表现在:

1.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开封市农机装备向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倾斜,优先支持发展大中型拖拉机,提高深松整地水平;优先发展玉米联合收获,加快玉米收获进度,提高机收率,为秋整地抢农时创造条件;引导发展水稻插秧机和收获机,降低劳动强度,使沿黄稻区尽早实现机插机收。至201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40亿元,较上年增长5%;农机总动力681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8.7千瓦。农机装备发展的特点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快速增长,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05万台,比上年增加1941台,增长22.8%;配套农具2.95万部,比上年增长24.2%,配套比1:2.8;谷物联合收获机拥有8601台,比上年增长5.2%;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1369台,比上年增长29%;水稻插秧机45台,比上年增长22%;半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107台,比上年增长18.9%。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5%,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2. 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开封市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坚持“培育典型、树立样板、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培育发展一批机制灵活,制度规范,服务领域宽广,效益明显的高质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广泛探索土地承包,土地托管,带地入社等经营模式。开封市人民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拿出资金对全市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拿出40万元,2010年拿出300万元,2011年又拿出300万元对2011年涌现的19个市级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表彰奖励,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180个,其中,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就有16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机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服务社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推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政府引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

3. 建立农业装备科技示范服务园区,着力探索农机管理服务新途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园区位于开封市黄龙经济集聚区内,毗邻310国道,用地10.01公顷,总建筑面积9.0478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园区包括:农业装备物流服务中心、农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中心、农机配件供应及农机维修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展示中心等五个功能区;融农机物流服务,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服务,农机信息服务,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展示,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农机安全检测,质量监督为一体,着力构建农机现代化流通体系和农机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农机化向优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低碳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园区一期建设已初具雏形,已有企业入驻,2011年已经试运转。它的建成必将促进开封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使农机化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

近几年开封市主要对发展较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扶持,下一步要做好各层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做到“扶优不忘弱,抓大不放小”,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开封市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好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以点带面,使开封市农机化均衡发展,对发展较快较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完善机制,推进土地流转,扩大作业种类和面积,实现规模经营上下功夫,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健康发展。

2. 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合理,尽快出台农机报废制度。

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浪费能源和资源,目前闲置较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议尽快出台农业机械报废制度或借鉴家电“以旧换新”模式,推进农机更新换代,加快农机装备结构合理调整。

3. 加大投入,促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较少,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更不用说对先进农机科技发展的投入,建议各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逐年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调动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机化管理力度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机化事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上一篇:棉花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下一篇:浅析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