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耳气压功能检测方法的形态学对比研究

时间:2022-05-06 08:55:13

豚鼠耳气压功能检测方法的形态学对比研究

摘 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舱替代低压舱检测耳气压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Preyer's 反射正常的杂色豚鼠36只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组和低压舱组,分别在相应条件下进行实验,出舱电耳镜观察豚鼠鼓膜后处死,进行中耳及内耳组织学观察。结果:鼓膜反应及中耳、内耳组织学改变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舱可以替代低压舱检测耳气压功能。

关键词 耳气压功能 高压氧舱检查法 组织学

耳气压功能检测是飞行学员体检和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目前临床经常采用的是低压舱检测法。由于低压舱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耳气压功能的检测,为了寻求一种可行性强、准确性高、可以普遍应用的检测方法,我们采用豚鼠进行了高压氧舱与低压舱检测耳气压功能的形态学对比实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动物与分组:采用健康、Preyer's 反射正常的杂色豚鼠36只,雄性,体重300~400g 。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组(简称高组)和低压舱组(简称低组),每组各18只,每组动物再分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高组1、2、3和低组1、2、3。

检查方法: 高压氧舱检测法:高组1、高组2豚鼠分别采用4分25秒和2分45秒匀速将高压氧舱(KF8-4型)舱内气压增加至40kPa,维持20分钟,分别在4分12秒和2分56秒匀速将高压氧舱舱内气压降至与外界相等。高组3豚鼠采用高组1方法,反复3次。 低压舱检测法:低组1、低组2豚鼠分别采用15m/秒和22m/秒匀速将低压舱(DY-2型动物低压舱)舱内高度增加至4000m,停留3分钟,分别以15m/秒和25m/秒匀速降至地面。低组3豚鼠采用低组1方法,反复3次。

上述动物出舱观察鼓膜情况后,立即处死,取中耳和内耳部分,固定于10%中尔马林液中。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指标:采用电耳镜观察鼓膜,采用连续石蜡切片观察中耳和内耳的形态学改变情况。判定标准与统计学方法:电耳镜观察鼓膜充血分四度:0度:鼓膜不充血;Ⅰ度:沿锤骨柄充血;Ⅱ度:紧张部周边及松弛部充血;Ⅲ度:弥漫性充血,甚至有渗出。

形态学上中耳内有红细胞堆积或渗出,圆窗膜破裂为损伤阳性。

上述实验所得数据经X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判定。

结 果

电耳镜观察结果:各组豚鼠鼓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具体见表1。

经X2检验高组1、高组2和低组1、低组2间均无统计学差异。高组3和低组3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形态学结果:各组豚鼠显微镜观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耳腔出血、渗出以及中耳黏膜充血和黏膜下水肿,具体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组豚鼠耳只有1/3或1/4出现了病变,而且高组1、高组2和低组1、低组2间形态学改变无差异。高组3和低组3间也无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差异。

内耳形态学观察:高组3和低组3分别有1耳和2耳出现前庭膜突起,前庭阶有蛋白渗出。余各组内耳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讨 论

飞行人员耳气压功能状态检测的主要方法是低压舱检测法,低压舱检测时,从4000m高空以15m/秒和25m/秒下降,气压增加速度分别是0.12kPa/秒和0.18kPa/秒;时,气压增幅为40kPa,高组1和高组2的气压增加速度分别为0.15kPa/秒和0.24kPa/秒,与低压舱检测时的气压变化基本相同。而且尚未超出正常人中耳通气功能能够适应的0.26~0.39kPa/s气压变化值[1],因此,从理论上讲,高压氧舱的这种气压变化不会造成中耳损伤。

本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高压氧舱检测的豚鼠与低压舱检测的豚鼠中耳和内耳均在不同组别出现个别的形态学改变,且其形态学改变不显著,高压氧舱检测与低压舱检测两组间形态学变化亦无差异,因此,本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压氧舱检测耳气压功能方法可行。

上一篇:不同程度妊高征心电图改变分析 下一篇:女阴皮脂腺增生的光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