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5-06 08:08:49

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对策思考

[摘要]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时展的需要,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创业素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四个层面。高校应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人才培养;创业教育;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1?0079?03

一、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创业素养是创业素质与修养的内在统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有关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专题会议,发表了题为《培养创业精神》的报告。该报告将一个人的创业素养概括为四大能力:启动能力、强化能力、持续能力、实施能力。每一项能力又包括若干要素,四项能力共22个要素。

大学生创业素养是大学生通过品德养成、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积累达到的面向社会积极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大学生的启动能力、强化能力、持续能力、实施能力综合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品质。[1]

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由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四要素构成。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商业意识、转化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敬业意识、特色意识等内容。

创业知识是进行创业的基础,主要包含三类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具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哲学、艺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伦理学等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在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后两类知识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技术知识的水平基本相当,后两类知识往往决定了学生事业的高度与创业的成败。

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三个方面。其中社会能力主要由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构成;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发现社会潜在需要的洞察能力以及解决关键问题的开拓能力。洞察能力是创业实践的前提,开拓能力是创业持续深入的必然要求;创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能否有效执行,将直接决定创业实践的成功与否。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创业者对创业实践的反映过程,包括对创业实践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守法、诚信,敬业、创新,团结合作、善于交流,勇于拼搏、敢于承责,理智抉择、坚持不懈,善于调节、强于适应等方面。

二、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的重要性

1.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提升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素质与能力水平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工科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从事创新创业实践具有独特的优势:工科大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日常的专业熏陶、多样的专业实践容

易形成与创业相适应的认知系统;工科大学生必须要了解与创业过程相类似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经营等过程,因而更容易接受和挑战创业过程;工科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容易有自己实实在在的拳头产品、核心技术,可以围绕自己的优势来确定创业目标,组合资源,从事创业。

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缺位,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书本的知识,对社会发展现状和行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普遍存在人文科学知识匮乏,社会交往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许多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精神欠佳、创业能力缺乏。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国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重视学校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提升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素质与能力水平。

2.是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进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时代。高校学生人数多、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没有现成的岗位,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没有可以沿袭的老路,一切要靠自己去摸索、去闯荡、去开拓。大学毕业生要想尽快立足社会并有所作为,仅有文凭和好分数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竞争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创业素养,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以科学的方法选择职业,以执著的精神创造事业,使自己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求得最佳平衡,这样才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取得成功,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贡献社会的和谐统一。

3.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需要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划从2010年到2020年,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全国各高校正加大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力度,不断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教育观念陈旧、普遍缺乏创新性、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模式单一、国际化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工科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学生毕业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速度和开拓事业的能力都不尽如人意。[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应当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古代赋役制度改革:轻徭薄赋、越改越重 下一篇:品德教学的真义就是快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