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绘画评价的思考

时间:2022-05-06 07:02:42

对儿童绘画评价的思考

摘要 尊重和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了解儿童的绘画语言是评价儿童绘画的前提。同时,兼顾群体和个体差异,进行鼓励性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 儿童绘画;评价;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05—02

1 前言

儿童绘画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本性的流露,是天性的表现,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儿童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内心世界的情感通过绘画释放出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儿童绘画呢?

2 评价儿童绘画的前提

2.1 尊重和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

儿童心理比较柔弱,教师要尊重和了解儿童的种种需要,这样才能达成美术活动中的良性互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儿童基本的心理特征:天性好动,有动手操作和模仿的欲望;天性好奇,有学习的欲望;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权利;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需要信任与安全感;需要爱与尊重,这样才能关爱与尊敬他人……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绘画就成了另一种“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他们的作品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顺着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思维趋向,尊重他们的感受,评价他们的作品,这样才能顺利走进他们内心的世界,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创造的兴趣。

2.2 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

熟悉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掌握儿童的学习特点,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感官和身体动作常伴随其学习的过程;游戏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儿童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出现重复的操作和模仿活动;需要丰富而适度的学习环境,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不适合儿童;学习时需要与人互动、交流……

儿童艺术之所以充满魅力,在于它从本质上来讲是儿童自主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在艺术活动中,儿童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还能够整理、整合自己的经验,不断建构自我。所以,美国格罗姆教授认为儿童艺术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活动。教师理解了儿童的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明了了儿童绘画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其主观意识形象化的表现,是儿童陈述事物与自我表现的一种游戏方式,在对儿童绘画进行评价时,就不会把成人的经验强加给孩子,盲目地、主观地评价孩子的作品。

2.3 了解儿童的绘画语言

儿童绘画都是无师自通的,他们画画凭的是感觉,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感情的真实流露。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知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形象简单粗糙,造型夸大扭曲。如画人,常是头大身体小,眼睛和嘴巴画得显著,动作幅度夸大等。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同时,儿童的心纯真无邪、自由浪漫、幼稚可爱,充满想象和创造:把不同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把想象与现实联系起来;把无生命和有生命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儿童绘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规则和限制性。儿童绘画时,往往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及知道的、想到的或彼此无关的东西都拼凑罗列到画面上,直到画满为止;把从外部看不见的物体也画出来,各物体之间互不遮挡;在画面安排上,既不考虑画面中的均衡对称,也不考虑画面的对比和协调。因此,儿童的绘画有着自己的特点: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这些特点直接体现了儿童的思维。

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和尺度来衡量和评判优劣,以成人画的审美观和标准来要求儿童绘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绘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要善于保护孩子原生态的自由创造,支持他们的主见和想象,发现他们的潜能和天赋,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创造。

3 合理评价,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3.1 兼顾群体和个体差异

美术作为一种形象思维形式,它的直观性、愉悦性、启迪性、渗透性、可操作性在教育中有着独特功能。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和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评价活动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兼顾群体和个体差异。

儿童在作画的时候往往身心很投入,很多时候表现的内容是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有主题或情节,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从儿童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能力的强弱,在绘画过程中能使儿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儿童绘画的发展实际上体现着儿童自身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

教师要以一颗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在绘画方面的个体差异,要时刻记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造就人”。在孩子们面前要慎用横向比较,多采用纵向比较,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面向全体儿童,努力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都有成就感,帮助他们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愉悦,帮助他们身心快乐地成长。

3.2 鼓励性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在儿童绘画评价时,入情入理地进行鼓励性评价是很必要的。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适时适度地肯定和激励,会使他们学得专注,也画得开心。

谈到鼓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抓住好的方面评价,不好的方面不说或勉强说成好,这才是鼓励。其实,对于儿童来说,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总是一味地表扬也会使孩子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们造成自我感觉太好,反而不利于他们进步。要认识到鼓励不等于表扬,适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手段,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要根据不同儿童的性格特点,抓住契机,以委婉的否定方式进行激励,这样才能不打击儿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时不同情况还需要区别对待。这样做会使儿童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自己的不足,教师此时再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丽华.作品评价要慎之[J].幼儿教学研究,2011(1):53.

[3]儿童画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DB/OL]..

上一篇:基于抛锚式教学下的英语学习方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校园网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