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勰论艺术想象的前提基础

时间:2022-05-06 06:37:22

浅析刘勰论艺术想象的前提基础

摘 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了艺术想象的理论,其中论及培养和发挥艺术想象的前提基础。作家写作要"养气",达到一种"虚静"的状态,以便充分地发挥艺术想象力。而平日经验学问的积累,对于培养艺术想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想象;养气;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的《神思》是一篇集中论述艺术想象的文章,刘勰在这里指出了思想情感对于发挥艺术想象的关键性作用,提出了"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的观点,在《养气》篇中,刘勰又对如何达到虚静状态做了深一步的分析。除了"虚静"的精神状态,刘勰还提出了要注意平时生活经验和学问的积累,这也是发挥艺术想象力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一、艺术想象的精神状态

《神思》篇提到:"神居胸臆,志气统其关键。"可见思想感情在艺术想象活动中有关键性作用。那么,这就要求作家"养气",调整到适于想象创作的状态。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刘勰如何阐释"志气"在艺术想象中的关键性作用。刘勰认为作家的思想感情是想象展开的决定因素,即所谓"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体性》)作家描摹万物人事都不过是触景生情,因情而作,情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作家用思想精神把握具体的构思过程,才能恰当地将内心丰富的情感和物象连接起来,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不仅情感激发想象力,在不同的情感支配下,同样的物象还会在作家的头脑中反映为不同的意象。同是杜甫赏花鸟,他伤心时便吟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清闲自在时便吟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诗中的花鸟在杜甫不同情感的支配下,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印证刘勰"志气统其关键"的观点。

一个作家只有神气充足,感情真挚,才能使想象力腾飞驰骋;如果神疲气若,感情虚伪,那么想象活动就会干涸枯竭。故而,"养气"在刘勰看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了。所以他提出了"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并且单列《养气》一篇,探讨如何达到虚静状态,从而为艺术想象营造良好心理氛围。

"陶钧"意为"营造、造就","陶钧文思"就是营造有利于艺术想象的心理里氛围。而这心理氛围就是"虚静"。"虚静"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天道》篇也提到过:"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刘勰的虚静指什么呢?王元化先生认为,刘勰提倡虚静同老庄的虚静说是恰恰相反的。"'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正可作为他的虚静说的自注。所谓水之停、火之静都是以达到明鉴的积极目的为出发点的。这正和前人所谓'明镜不疲于屡照'的道理一样。因此,老庄的虚静说和刘勰的虚静说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老庄把虚静视为返朴归真的最终归宿,作为一个终点;而刘勰却把虚静视为唤起想象的事前准备,作为一个起点。老庄提倡虚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无知无欲、混混噩噩的虚无之境;而刘勰提倡虚静的目的却是为了通过虚静达到与虚静相反的思想活跃、感情焕发之境。一个消极,一个积极,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1]笔者对此是十分认同的,道家的虚静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的,而刘勰是从文艺理论上来谈虚静,内涵是有变化的。正如水面平静才能清晰地反映万物,火光不动才能明朗地照射四周一样,作家在进入创作前只有内心虚静,才能更好地把想象和情感激发起来,做到文思泉涌。正所谓"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物"(苏轼《送参寥师》),刘勰的"静"就是为了思维的"动","空"就是为了思接千载的"纳"。

而要进入虚静的状态,就要"养气"。首先要在灵感到来时抓住机会写作,所谓"意得则舒怀以命笔","常弄闲于才锋",这样就不会损耗"气"。其次,灵感没有时,作家就不能勉强自己,不能挖空心思地思虑。《神思》篇就指出,作文要"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刘勰指出,艺术的创作想象活动不同于做学问,需要"从容率情,优柔适会",在从容不迫、优哉游哉的自由轻松状态下进行创作,学会"烦而即舍",就不会对"气"损耗太大。黄侃说:"为文者欲令文思常赢,唯有弭节安怀,优游自适,虚心静气,则应物无烦,所谓明镜不疲于屡照也。"[2]这就是说作家要听任自然,不能勉强。再次,作家可以通过一些列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境。没有灵感时,就"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这样,就能够做到"刃发如新,腠理无滞"。

二、培养想象力的基础

艺术想象力是需要作家在平日的生活中不断培养的,否则想象力驰骋的范围就会十分狭窄,创造出来的作品也会显得单一。关于如何培养想象力,刘勰在《神思》篇提出四条:"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这就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积学以储宝"意思是要积累学问,丰富知识,储藏可供构思时运用的宝藏。艺术想象活动是作家在艺术感知的基础上对外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审美意象。学问的积累可以大大拓宽艺术想象活动的领域,思维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各个领域之间驰骋。反之如果一个作家知识匮乏,见识浅陋,就会大大制约他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所以人们常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酌理以富才"是指斟酌事理以丰富、提高创作才能。艺术想象虽然主要表现为感性的东西,但它离不开理性。因为感性知识要以理性认识为指导。单纯的感性认识只是了解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探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个艺术家必须有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通过生活现象表现生活的底蕴。否则就会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人云亦云,创造不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

"研阅以穷照"是说研究自己的阅历,以求得对事物透彻的观察理解。对于"阅"的含义,先前研究者有过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是指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认为是指作家研读其他作品所获得的阅读经历。笔者以为,无论这阅历究竟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无论是亲身经历过的还是间接体验到的,最终都能变成个人的经验,从而在认识事物,将各方面的经验联系起来,透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研阅"、"穷照"能使创作主体获得大量的联想素材和契机,为作家带来创作激情。这种从实践中来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 无疑是展开艺术想象活动的必要条件。俗语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印证。

"驯致以绎辞"意思是,由于有平时深厚的修养和"虚静"的心态,那么在构思时就能非常顺利地顺着思致选择恰当的言辞。运用语言的能力决定了思维想象的水平。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艺术想象离不开语言,离开语言,"神思"就无法进行。一个作家能做到" 驯致以绎辞",才能通过想象在内心构建起清晰的意象,才能表达出想象活动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王元化:《王元化集·卷四:文心雕龙讲疏》,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10,第124页

[2]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4,第48页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斐(1990-),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本科生;第二作者:孙 阗(1990-) 男,汉族,江苏靖江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本科生。

上一篇:我国专利权质押中的专利权价值评估体系 下一篇:非主流文化对时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