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型施治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44例探讨

时间:2022-05-05 08:07:31

辨证分型施治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44例探讨

摘 要 目的:辨证分型施治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方法:86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辨证施治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间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治愈率、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辨证分型施治结合心理疏导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满意,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辨证分型施治 心理疏导 胃肠道功能紊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5

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2008年5月收治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86例。根据症候群发生的不同部位和症状特征,按罗马Ⅲ诊断标准,符合标准的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20~54岁,平均36.5岁;病程12~24个月。对照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19~53岁,平均34.8岁;病程13~25个月。两组资料经Ridit处理,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接受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如下:肝气犯胃型应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厚朴、紫苏、半夏、生姜、茯苓、黄连、吴萸;心烦口渴者加竹茹、黄芩、山栀;口苦嘈杂、大便秘结者稍加大黄、枳实;胸胁痛甚者加川楝子、郁金;泛酸者加浙贝、煅乌贼骨;心烦易怒者加炒山栀、合欢皮。肝气乘脾型:治则:抑肝扶脾,调中止泻。方药:痛泻要方加减:白芍、防风、白术、陈皮、枳壳、柴胡、木瓜、木香、党参、薏苡仁;水泻不止者加宣木瓜;伴呕吐者加半夏、砂仁;大便夹黏冻者加黄连、黄芩。症情控制后可续服逍遥丸。脾胃虚弱型:治则:健脾益气,运中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苡仁、茯苓、木香、砂仁、陈皮。形寒肢冷、腹部冷痛、吐清水者加吴茱萸、肉桂;泻久而便溏、苔腻难化者可加苍术、厚朴;呕吐频作、嗳气脘痞者,酌加代赭石、旋复花、枳壳;胃纳不佳者加麦芽、谷芽。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治疗。采用医患沟通,用对话形式充分了解患者个人史、既往史,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应激,舒缓患者异常情绪。医生和患者密切配合,家属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根据患者的思想情况,找出矛盾所在,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开导、抚慰,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暗示疗法),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该病的可塑性和可治性,除消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化,劳逸结合,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参加文娱活动或听音乐。对失眠明显者,可予催眠疗法。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医生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言谈举止一定要慎重,防止“医源性疾病”。两组均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饮食以少渣、营养较高、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刺激性及腌制品食物,逐渐增加饮食量。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胃肠道功能正常,舌脉象正常。②好转:症状好转,伴随症状好转,如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过敏、手足多汗、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缓解。③无效:症状无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无缓解,病情仍随情绪变化而波动。对两组1年内病情随访,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44例中40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痊愈率90.91%,有效率97.73%。对照组42例中30例痊愈,8例好转,4例无效;痊愈率71.43%,有效率90.48%。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25>P>0.010)。

随访结果:经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8例,未复发36例,复发率为18.18%;对照组复发19例,未复发23例,复发率为45.24%,两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X2=7.30,0.010>P>0.005)。

讨 论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无此病名,根据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的“呕吐”“嗳气”“泄泻”的范畴。本病起病多缓慢,病程多缠绵日久,症状复杂,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病情轻重可因暗示而增减,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伴有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手足多汗、多尿、头痛等植物神经不平衡的表现。《景岳全书•呕吐》:“……或因肝气内逆……皆有呕证。”《景岳全书•泄泻篇》云:“凡遇怒气而作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使然。”由此可见,本病主要因情志失常而发。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临床上无法找到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可解释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这类患者一般都有上腹部不适、闷胀、嗳气、泛酸、烧心、厌食、甚至恶心、呕吐、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神经过敏等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1]。其特点是病情常随情绪波动而波动,症状可因精神治疗如暗示疗法而暂时减退。功能性胃肠病以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按胸剖部位分类,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及对症治疗,心理治疗很重要[2]。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人们意识到精神因素在本组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3]。

由于目前胃肠道功能紊乱仍没有一种对其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人们在根据患者病情,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指导,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辨证分型施治配合心理疏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如何做到辨证分型施治与心理疏导,选择和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实现优化组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4-428.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46-1951.

3 林三仁.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消化分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18.

上一篇: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