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就业能力

时间:2022-05-05 12:12:29

失业与就业能力

【摘 要】就业能力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就业能力的概念包含两个层面,即个人层面和劳动力市场层面。本文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了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就业能力对于减少失业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就业能力;失业;人力资本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西方被广泛探讨和使用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关注侧重点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劳动者态度、70年代结果导向的劳动力市场干预政策和80年代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到90年代以后对就业能力需求面与供给面决定因素的争论。由于讨论视角和研究重点的差异,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就业能力的统一的解释与框架。传统的关于供给面与需求面的争论并不能够较为全面的解释就业能力。比较全面的概念是从影响个人获得就业的全景性因素这样一个视角来研究的。相应的,就业能力被认为是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以个人就业技能、幸福状态等为主的个体因素;由家庭环境和资源可及性等构成的个人环境因素;以及由宏观需求因素、就业政策等构成的外部因素。

总的说来,就业能力的涵义实际上是包含两个层面的,它不仅仅包括字面理解上个人层面人力资本的增加,还包括劳动力市场层面上对于失业者收入增加和重新就业的辅助作用,是个人特征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在强调个体主动性的同时,就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制度和规则有关,雇主和劳动需求在决定劳动力就业能力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谈到就业能力,其研究对象主要关注于失业人员。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比较优厚,所以失业者只需领取失业保障金或者失业补助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当他们发现不需要工作就可以保障自己正常生活的时候,其工作的欲望和需求就大大降低了。这样的“搭便车”现象不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就业水平,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财政赤字,还可能会影响其他就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保障俨然成为了“年度收入补助制度”,更别提其能否发挥再就业功能了。

加拿大在1996—1997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就业保险法,取代了以前的失业保险法。这种名称的变化实际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由“获得救济的资格”转向到了“获得更多的工作和保持就业”上面来。然而我国能否借鉴这样的方法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加拿大新就业保险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小时制。也就是说,加拿大失业保险费的缴纳是以工作时间来确定是否缴费的,而获得保险金也是要将一定额度的工作时间作为基本资格的,并且工作时间是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直接将计时制度搬到中国来,可能会造成混乱,若将加拿大的计时制度和我国的按照平均工资缴费的制度结合起来,对缴纳保险费和对保险金的领取进行双相衡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需要进一步的量化验证分析。将计时制度引进到中国来,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员工主动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参加失业(就业)保险的资格,并且在将来可能的失业后领取更多的失业(就业)保险金;而另一方面,雇主为了减轻缴纳失业(就业)保险费用的压力,很可能会强制或者非强制地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对于一些比如农民工的低收入群体,缴纳失业(就业)保险的双重门槛会使得他们失业后获得保障的几率彻底消失。这样导致的结果可能会使得有保障的保障力更强,而在边缘的人彻底失去保障,还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然而,对于已经失业的人员来说,为了降低申请失业(就业)保险金的难度,他们被鼓励通过工作的方式来增加规定额度的工作时间或信用,这样的措施恰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还可以增加失业时的收入。所以对于失业者而言,将加拿大方式引入中国确实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它不仅能够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还有效的提供了的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始终是失业(就业)保险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失业(就业)保险的目的并不是要寻求全部答案,也不是要解决所有问题。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规划亦是提高人们就业能力,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市场而言,引起失业率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市场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实际上,我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市场劳动力的供给也同样很大,然而市场信息的不均等正是导致供求互相不能满足的罪魁祸首。因此,政府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时,还应该确保市场信息一定程度上的公开,这样既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种招募、筛选与培训成本,又能够弱化因失业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成本。与此同时,政府所制定的保障措施也应进一步适应劳动力市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以预防和针对个体的方式,使之成为提高失业人员收入的辅助措施。

另外,工作弹性和工人的就业能力是企业面临的两个重要因素。工作弹性和职业是否可以中断都是由现行劳动力市场的标准来决定的,它可以促使工人具备永久适应社会改革和经济需要的能力。荷兰于1999年实行了“弹性保障”制度,试图调节弹性与保障之间的关系。但是工作弹性不能影响雇员的就业保障和收入保障,企业雇主需要通过政策来确保一种平衡的关系。

总而言之,对于失业人员就业能力的提升并不仅限于个人的努力,雇主和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很多资料也表明,我国实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并没能够很好的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加拿大模式的小时制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同时,企业雇主要保持工作弹性与就业和收入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持工人的就业能力。然而,无论如何强调政府和企业雇主的责任,就业能力的主体依然是失业人员,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等各项资本,才可能跳出“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循环坑洞中。

上一篇:秦汉《尚书》之流传与秦官藏之《书》不焚再论:... 下一篇:路灯下的农民健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