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字当头筑牢基层统计

时间:2022-05-05 11:41:36

“法”字当头筑牢基层统计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物走向兴盛都要从点滴做起,筑牢基础,统计事业也不例外。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并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统计法,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机构监督检查权等都作了更详细的规定。那么,新《统计法》正式实施两年多以来效果如何?笔者综合分析了房山统计局队近年来的统计执法情况后,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基层统计工作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观滴水可知沧海,人们有理由期待,新《统计法》对于筑牢基层统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防微杜渐,基层统计普遍问题亟待破解

基层调查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可以说,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近年来,政府统计部门为摸清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工作情况做了大量工作。在以往的摸底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历史和现实等因素影响,基层统计工作普遍存在任务多、难度大、质量低等问题。

经济成分多元化,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划分日益详细,统计报表制度也相应的越来越细化。不但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大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在完成统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日常工作,任务颇为繁重。

统计数据“政绩化”,基层统计工作难度增大

由于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指标的情况,致使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少数干部为了保住“乌纱帽”,有的受个人荣誉和利益驱使,有的以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为由,授意基层统计人员篡改统计数据,层层作假,级级糊弄,按需报数,导致统计人员工作阻力增大。

统计客体复杂化,基层统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最近几年,统计工作的客体数量、种类日益增多。统计工作逐渐成为一项政策性强、业务量大、影响面广、工作质量要求高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这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本基础较好的国有企业和乡镇、农村统计基础有所削弱,而非公经济单位出于避税等原因,配合统计调查的意识较为薄弱,特别是县级以下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没有设统计岗位,企业统计无人负责,报表难收、数字不准的问题比较突出。

见微知著,新《统计法》带来基层统计大改善

新《统计法》的出台,是我国统计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从具体条款看,新《统计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加大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了统计法律责任制度,增设了统计违法行为种类和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了遏制统计弄虚作假的行政问责制度,加大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通过《统计法》修订前后统计执法检查情况的对比,我们发现,房山区的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统计工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明显上升。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稳中有升

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保障。纵观房山区近年来被查单位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可以看出,被查单位的持证上岗率由2008年的57.2%,上升到2011年的66.8%。在2011年检查的283家单位、309名统计人员中,持证上岗的有212人,占总人数的68.6%,有69人已报名参加当年的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占无证人员的71.1%,可见,调查单位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意识增强。

统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

统计台账是连接统计数据和原始记录的桥梁,它的完备与否,直接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高低。新《统计法》中增设了对未设置统计台账等统计基础工作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随着新法对未设置统计台账处罚力度的加大,房山区统计台账设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由2008年的83.3%,提高到了2011年的92.2%,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调查单位能够很好地利用统计台账进行原始记录,不仅改变了原始台账流于形式的局面,为数出有据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执法检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迟报统计资料行为现象明显减少

对于统计数据而言,及时与真实、准确、完整同样重要。新法对“迟报统计资料”的处罚由“屡次迟报”才能处罚,修订为一经发现即可处罚。为此,从2010年开始,统计执法检查在对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和单位是否设置统计台账作为检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迟报统计资料违法行为的查处。2010年和2011年两年,房山统计局队共对65家迟报统计资料的单位发出了催报通知书,对其中64家单位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1家单位处以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迟报单位在全年的行政处罚单位中占到了三分之一强。

在今年的统计年定报工作中,从对局队专业科室报表情况的调查得知,迟报统计资料的现象明显减少,催报工作初见成效。

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要保证的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关键要从统计数据的源头——基层统计数据的采集抓起。房山区近三年统计执法检查单位情况表明,在受罚单位中,因统计指标数据出错而接受行政处罚的比例有了明显下降,由2009年的73.9%下降到2011年的53.8%。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数据质量明显提高。

领导重视程度日渐提高

随着普法宣传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统计执法工作力度的加大,在基层调查单位内部,统计人员逐渐认识到单位内部建立统计数据审核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房山区近三年接受统计执法检查单位的情况显示,基层统计单位内部建立数据审核机制的比例,由2009年的85.3%上升到2011年的100%。统计报表上报前均经过单位统计负责人审核签字,不存在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情况。这说明调查单位的领导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认识更为深入,统计报表由最初的统计人员独自填报、独自审核、独自上报,渐渐发展为独立填报、领导审核、签字上报的新局面。可见,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已由过去的不闻不问转变为主动监管、高度关注。

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

社会上部分人曾误解“统计就是估计”,甚至流传着统计数据是“拍拍脑门蒙出来”的说法,基层统计人员也存在着类似的认知偏颇。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调查单位对统计的认知度有了明显提高,许多单位开始设置专门的统计岗位,在2011年检查的283家单位中,设立专职统计的有258家,占91.2%。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报表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认为统计工作是个额外负担、填报报表时应付一下就行,逐渐发展为主动搜集、整理数据、分析填报,统计工作的地位逐步提升。

上一篇:大厨私享菜——八宝酱丁 下一篇:辟谣 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