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过程描述

时间:2022-05-05 03:51:53

《斑羚飞渡》教学过程描述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3分钟)

导语设计:(多媒体动态显示斑羚的图片)同学们,画面展示的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在我国已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斑羚。那么,斑羚们的命运将如何,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板书课题)

首先,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课文描述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二.精彩语段,研读赏析

让学生欣赏斑羚飞渡的视频。

1.(2分钟)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复述: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学生思考:斑羚飞渡过程中,我们重点赏析两个词语。(2分钟)

老师引导:蹿跃――可否改成“跳跃”?

(明确)速度之快,表明老斑羚视死如归的忘我精神。

猛蹬――“蹬”是什么感觉?

(明确)当你在100米冲刺时蹬了一下是什么感觉?

使出全身的力量。为的是什么?活下来、生存。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年轻斑羚求生的愿望、意志和力量。

老师:那么无论是年轻斑羚还是老班羚一定有着一些心理活动,给大家一个体验机会,请大家尝试扮演老斑羚和年轻斑羚在飞渡前的心理对白。(5分钟)

引导:公斑羚对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个“咩”字我仿佛听到了公斑羚在召唤年轻斑羚说: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们要上路了,别怕,有我来帮你。 (配乐)学生细读品味,小组合作交流,积极发言。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展示心理对白。

2.老师:很多群居的动物,都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往往具有着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势,它能够带领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那么谁是斑羚飞渡的组织者?

学生:镰刀头羊。

老师:那么在这次灾难中,作为首领的镰刀头羊又展现出怎样的精神呢?

学生:沉着、镇静、从容、果断、牺牲自我等。

老师:我们带着对镰刀头羊的敬畏,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它那伟大的壮举。

学生齐读最后两段。(配乐)(5分钟)

三.合作探究,体验反思(3分钟)

老师:看着斑羚们飞渡的壮举,我们震撼并反思着,是谁将斑羚逼至悬崖?

学生:猎人。(多媒体显示: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文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是一个不必回避的问题,因为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人类自诩为高等动物,是世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常提的一句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很多物种灭绝。

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是否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稍顿)我想我们肯定也会像斑羚一样,让爱充满人间,即使曾经的我们做得不是那样的好。

四.归纳主题,感受真情(3分钟)

老师:学了这篇《斑羚飞渡》,感悟到的主题是什么?(从斑羚的角度,人与斑羚上升到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的反思等)请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的精彩发言:

生1:动物与我们一样,是自然界的生灵,我们人类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大肆屠杀、掠夺动物。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应建立良性生态环境,应该树立和谐共处的友善观念。

生2:斑羚飞渡的情节既使我们感悟到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又使人油然而生对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的钦佩。学习本文的意义,应该在于学习关键时刻携手合作、为集体利益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生3:事件还启示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应当具有勇于逃生并善于逃生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小结:同学们,触摸着动物人性化的温情,感受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更应该善待这自然赐予的朋友,真真切切体会它们的喜怒哀乐,它们的生存情势,与它们和谐相处,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老师朗读)同时播放《藏羚羊的跪拜》视频。(3分钟)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下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间一动,枪声响了起来,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唯一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当腹腔打开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原来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老师:听了这篇文章,请大家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中同是猎人,老猎人与《斑羚飞渡》中的猎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钟)

(明确)相同点:以打猎为生。不同点:《斑羚飞渡》中对猎人的描写更多的是讽刺,他们也会对飞渡的壮举震惊,可是老猎人掩埋了他生存的杈子枪,那是他懂得了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当然,我们从藏羚羊身上看到了深深的爱,我们人类也同样有着神圣的爱。

老师:大家都听过地震中《母亲最后的短信》的故事吧! (3分钟)

学生讲述:当无情的地震到来时,这位母亲依然用砸断的脊梁骨顶住垮塌下来的房子,只为了一个目的:让亲爱的宝贝能活下去!她的宝宝今后一定会记住妈妈的忌日――大地震的那一天,那是他的新生之日,是他的母亲节。“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最后的短信已经发到了宝宝的心中,发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老师:这个宝宝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妈妈用生命保护了他,生命中有灾难,就会有奇迹,因为宝宝还活着。生命中有幸福、快乐同样也会有悲痛、感伤,在灾难中死去的孩子们,你们的生命之花依然会在我们心中绽放,我想生命就是那一幕幕的震撼……

播放《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4分钟)

老师:生命如此脆弱但却如此坚强,请以“那一刻,向生命致敬”为题,写一写这节课的感受与心得。(10分钟)

发学生彩贴纸,写下自己的心得。(配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的感受。

老师总结:是啊,向生命致敬,从《斑羚飞渡》一课中我们看到了老斑羚的从容赴死,视死如归,看到年轻斑羚对生的渴望。我想,在多少年以后,我们都经历了更多,感受着生命的同时,在我们的心里始终会想起今天的这堂语文课。在这堂课中看到听到这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顿悟:敬畏死去的和活着的生命,因为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大爱。因为只要有爱,生命才会绽放,只要有爱,生命才会有奇迹,珍爱生命,向生命致敬!

李保萍,语文教师,现居天津。责任编校:左晓光

上一篇:以合作学习的理念促进英语课后巩固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