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

时间:2022-05-05 01:12:21

警惕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所要达成状态的定点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的设计,指导着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的指向。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问题十分突出。

一、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表现

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困扰,造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非语文化。

1. 误认具体背景中的语文教学内容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理感知文章;充分了解中国桥梁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点。

(3)了解我国桥梁所取得的成就及影响,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对辛勤、伟大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习《中国石拱桥》,需要“充分了解中国桥梁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对辛勤、伟大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学习《竹影》,需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回味与艺术有关的生活片断”,“结合实际,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独特教育方法”;学习《死海不死》,就要掌握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学习《看云识天气》,就要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学习《统筹方法》,就要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教学都是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研讨,将文本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好像文本内容就一定是语文教学内容;而对其语言形式较少关注,好像文本形式就一定不是语文教学内容。这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其实,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中,形式和内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文本内容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文本形式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形式。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中,文本内容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是语文教学内容赖以存在的形式,而文本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内容较为简单的文章,学生少有理解上的困难。对于这样的文章,例如《中国石拱桥》,文本内容“写了什么”显然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来处理;而文本形式“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往往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而忽略了“怎么写的”或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些语文教学内容。

2.忽视语文教学目标中的方法维度

在前例中,抛却教学内容的正误不说,单就其中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视了目标的知识和能力维度,重视了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却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方法维度。提出了“积累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却没有明确如何积累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提出了“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却对如何了解说明对象,如何把握对象特征只字不提;提出了“了解我国桥梁所取得的成就及影响,激发学生们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对辛勤、伟大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却对如何了解、如何激发丝毫不涉及。

尽管许多教师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却又很困难。这是因为,主观上看,在人们思想深处的“重内容,轻形式”观念的影响下,作为形式的方法常常被忽视;客观上看,人们容易见到“鱼”在哪里,却很难知道“渔”在何处。在教学目标中对方法维度的忽视,容易导致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结果而非教学的过程,更加关注知识的掌握而非方法的学习、技能的熟练、素养的达成。

在新课程背景中,作为形式的方法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忽视甚至无视目标的方法维度,必然严重伤害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

二、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问题的解决

解决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问题需要对“为什么教语文”有清晰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因此,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形成,是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

1. 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而不仅仅是言语内容

具体背景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被误认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仅仅停留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而较少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方法。所以,解决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问题要思考“语文教学学什么”。

以《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为例,宁鸿彬老师在教学时,通过为课文加一个副标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思考“这篇说明文为什么举赵州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为什么偏要举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1]余映潮老师则把《中国石拱桥》看成是“一篇绝妙的说明文写作指导的范本、标本”,从“精密的构思,极有层次的布局,规范的段内结构”[2]等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

可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基础,语文能力就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来达成。但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关注课文的形式,只有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2. 在目标中呈现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维度

解决语文教学目标非语文化的问题还需要对“怎么学习语文”有清晰的认识。语文教学具体目标的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展开,即把语文学习方法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为目的。

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设计了教学活动,请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大拱和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画图法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表达语言”[3]的训练;还有的老师通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通过“替换法”“取消法”“比较法”“品评法”[4]揣摩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注释认字释词,“依词认字,顺句解词”[5]。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关注到了语文学习方法的展示与运用。与那些仅仅关注将静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不同,这些老师更加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锻炼与养成。

对方法与过程的强调是三维目标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忽视或缺少方法维度的目标,导致我们教学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语文教学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与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目标设计与实施要做到“三维目标”的一体化,语文教学目朔怯镂幕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 宁鸿彬.“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1998(5).

[2] 余映潮.我眼中的“中国石拱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8~9).

[3] 魏小娜.语文训练的再认识――兼论钱梦龙的“中国石拱桥”教学片段[J].教学与管理,2011(3).

[4] 佐海龙,侯毓英.抓住重点 突出典范――“中国石拱桥”教学略谈[J].山西教育,2004(18).

[5] 徐德顺.说明文的教学及其他――“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教学体会[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下一篇:飞扬的是诗韵 沉淀的是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