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的肉身舍利

时间:2022-05-05 12:25:51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地藏菩萨道场所在之地。我们走进这莲花佛国的山门,放眼望去,发现这里所有的寺院与普通的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也是黛瓦、天井、马头墙、木雕,只是颜色有所差异;生活在这里的僧侣似乎也与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过着清苦而怡然自乐的日子。只是那身僧衣和远远的佛音在提醒着我们,他们是远离世俗的出家之人。

带着莫名的崇敬与向往,我们走进僧侣们的生活,更深层次地接触九华山的文化,希望能在这群山雾霭间体会到这神奇力量的所在,品味那份蕴藏其间的神圣与神韵。

九华山香火盛旺,信徒虔诚,非一般佛教圣地可比。更奇的是,肉身菩萨几百年来在此不断出现,成为九华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已达14尊,其中有5尊在特殊历史时期被焚毁,现在能看到的还有5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九华山,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殡葬习俗:凡有僧人圆寂,必将其盘坐装殓于陶缸之中,并在遗体四周填充木炭、柴草等物品,密封后放于室外,保存7日。7日之后,人们将陶缸下面一个预先置留的小孔掏开,引燃缸内的柴草木炭,将遗体火化。

但是,如僧人在圆寂前要求或示意保留真身的,他们的缸会被放置在寺旁,简单搭盖以避风雨。多年之后,再行开缸。就在这开缸的时刻,曾经有奇迹发生过,而且不止一两次。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普文和尚圆寂开缸的时候:盖在他头上的红布全部腐烂了,轻轻一牵就碎;他身上的佛珠线也全部断掉了。可是,普文和尚竟然颜面如生,肉身不腐,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头部居然长出了两寸长的头发。信徒们遂将肉身取出涂漆,然后装金供奉。普文成为又一尊被人虔诚膜拜的“肉身菩萨”。

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阴霾潮湿,雨多雾重,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之中有1/3的时间都可以用烟雨迷蒙来形容。就在这蒙蒙细雨中,我们来到了位于山脚下的一处塔林,这里是出家的僧侣们安息的墓园。

与俗家人的墓地不同,这里的陵墓前矗立的不是墓碑而是幡塔。墓里安葬的也不是棺木而是骨灰。伫立在肃穆的墓园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下,那些存放在陶缸里的肉身菩萨,是如何创造出多年不朽的奇迹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有幸观看到了九华山的一位高僧圆寂后装缸的全过程。

“轿子行”是九华山中的一个特殊行当,他们整天抬人上山下山,以此为生。焦小弟就是其中的一员。与其他轿夫不同的是,除了抬轿子,他还专门负责把圆寂的僧人装殓入缸。

焦小弟首先把柴草铺在缸底,上面是纸包的生石灰。然后,装肉身,洒石灰。最后,他将一整袋木炭倒入缸中,这就是整个过程。石灰和木炭将水分全部吸收,人的肉体也就可以保持干燥状态了。

石灰和木炭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对于保存肉身确实有帮助。但是,一样的装殓方式,为什么千载以来,九华山僧侣中留下不朽肉身的仅有寥寥几位呢?难道这真的和修炼层次的差别有关吗?

在佛教看来,人的生命历程就像一个升华自我的阶梯,通过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禅定、智慧各方面达到最高境界,就可以突破自身的肉体局限,凝结成物质结晶――肉身。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化的遗骨就凝结成一种坚硬的颗粒物质――舍利。佛经记载,舍利有全身和碎身的区别。九华僧侣的肉身就是全身舍利,比碎身舍利更为难得。可见,“肉身菩萨”生前的修行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事实表明,这些“肉身菩萨”生前多为苦行僧,确实经历了艰苦的修行。金乔觉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九华山上最早出现的“肉身菩萨”,今天被人们供奉为地藏菩萨。传说,他圆寂后三年依然颜面如生,骨节能发出金锁般的声音,人们将之供奉在3层石塔中。金乔觉圆寂前常年在东崖苦修,“岩栖涧汲”,“曾遇毒螫,端坐无念”。修持甚高的他本来可以抛却肉身,飞升成佛,可是,金乔觉却许下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誓要普度众生,弘扬佛法。于是他将不朽的身体存留于世间,用地藏精神感化着虔诚的信徒们。

摘自《走近神秘高僧》

上一篇:问一个致力于天然面粉的创业家 下一篇:问一个致力于汽车服务业的“折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