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传统银行 民营银行发展遇阻

时间:2022-05-04 11:02:29

受制传统银行 民营银行发展遇阻

最后一个到任,第一个离开,9月,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被媒体爆出在任职不满一年即已离职。

前海微众银行是大陆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也是大陆第一家营业的互联网银行,其大股东为互联网巨头腾讯。微众银行与稍后开业的以阿里巴巴为大股东的浙江网商银行,是大陆目前仅有的两家互联网银行,被寄予打破银行业垄断以及开拓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厚望,因而一举一动均备受各界关注。

就在此消息传出的前几天,招商银行终止了与微众银行的一项合作,导致持有招商银行借记卡的用户无法在微众银行APP上绑卡开户。

接连的消息,似乎让市场对民营银行积蓄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对微众的质疑似乎盖过了此前所有的正面消息。

“这些都是必经的阵痛。”匿名民营银行人士称。“微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并没有经历什么坎坷。现在的问题,迟早要面对。”

有猜测称,微众银行的股东方腾讯或会出面协调与招行的“摩擦”,但微众内部人士对《凤凰周刊》称,“对此并不知情。”

2014年7月,中国银监会陆续批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五家民营银行。当年9月,五家民营银行全部获准筹建。

时至今日,五家民营银行已满周岁,但其在业务上尚未出现市场预期的重大改革创新,此前宣布的工作时间表也多有延后,不免让各界颇为失望。

接近网商银行的人士告诉本刊,原本计划推出的个人贷款产品,因为业务进展的原因,出现了变化,该人士并未透露变化的原因,但否认是与传统银行的合作有关。

微众的“内忧外患”

5月首款产品微粒贷在手机QQ上线,8月APP上线,9月微粒贷在微信上线。然而,一系列的好消息都不如坏消息传的快:9月初,招商银行突然关闭微众银行通过深圳人民银行金融结算中心的核身接口。

核身接口即验证身份系统的接口。此前,众多机构一直力主推进,也被视为纯网络银行政策阻碍的远程开户问题,终于显现。

对于未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认证开立的电子账户,央行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功能仅购买本行理财产品。账户中的留存资金,按活期存款计息,资金进出都只能通过绑定的银行结算账户。微众银行开户就属此类。

按照央行现行的政策,银行为个人开立电子账户必须绑定同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该账户必须为该人通过银行柜面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不得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也不得为其他银行开立的电子账户。同时,姓名实行实名制,必须与身份证的姓名和绑定银行账户的姓名完全一致。

据此分析,招行此举意味着持有招行借记卡的用户无法在微众银行上开立账户。

公开消息称,双方正在就此事进行商谈,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有最新进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乎是在同时,曹彤辞职的消息又把微众推到舆论风口。微众银行至今并未公布曹彤离职的确切时间,对其离职原因也不愿多谈。这引发了外界对于曹彤离职原因的猜测,大多为内部不和、民营银行难有大作为种种。

不久后,曹彤去向尘埃落定,出任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身资产证券化。不知是否有意辟谣,9月21日,在曹彤新任公司开业仪式上,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到场演讲,“两个星期之前曹彤是微众的合作伙伴,现在仍然是,我们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合作。”

在近期一次小型的媒体见面会上,顾敏对媒体称,在创业阶段,团队互补很重要,团队里面过于偏同样的能力,或者同样的风格,反而会比较容易让整个团队走偏。但他强调,“这个不是曹彤要走的原因”。而新行长人选李南青,则被顾敏认为是能力,或者性格方面更加互补的人。

微众银行内部人士向《凤凰周刊》表示,目前微众高层并没有被这一系列的障碍打乱节奏,一切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来自传统银行的阻力

不愿具名的民营银行管理人士称,微众银行之所以会相继面临问题,与自身的模式有关。此次遭遇招行的问题,可能仅仅是开始。

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称,微众银行的模式是与传统银行合作,通过他们的资金向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大众的消费者和微型或者是小型的企业放款。

虽然短期内,一些中小银行会看重合作带来的红利,不错的收益和较低的成本,但客户流失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此次招行关闭核身接口,深圳某银行相关人士对媒体推测,“应该是微众银行导致招行客户流失。”

即便是此次微众和招行能够顺利和解,更理想的是远程开户问题解决,传统银行是不是会一直与低姿态的互联网背景民营银行走下去,很难保证。虽然现在看似资本少、规模小,但是如果把视线放的足够远,传统银行中绝对不乏养虎为患的担忧。

所以问题不出现在开户,也会出现在其他地方。不在此时,也在不远处。

与传统银行合作的当然不只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成立之初称,没有柜台,完全依托互联网,将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输出,在业务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开放给金融机构。这种“自营+平台模式”,也需要跟传统银行合作。

“他们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某民营互联网银行人士坦言。

这样的推测并非毫无依据。今年6月网商银行开业时,行长俞胜法曾透露,网商银行的第一款产品为个人贷款产品,将在7月面世,并称利率将低于微众银行首款产品“微粒贷”利率。但截至目前,这款产品并未出现。先于个人贷款产品出现的是一款面向中小规模的创业型网站推出的流量贷。

8月25日,网商银行宣布与中文网站流量统计机构CNZZ合作,根据CNZZ平台上网站的流量统计数据,综合考量网站的经营状况、网站经营者的个人信用等因素,向网站提供单笔最高100万元的贷款,首批授信总体额度为100亿元。

从本质上来看,这更多是此前被整合入网商银行的蚂蚁小贷的业务内容。

接近网商银行的人士对《凤凰周刊》称,此前的率先推出个人贷款产品的计划,由于业务进展的变化,未能实现。在被问及是否是源于传统银行的压力时,该人士否认了这一说法。

互联网银行即便平台的性质再浓烈,也无法回避本质是银行的事实,在这个前提下,选择与传统银行合作的障碍要克服并不容易。支付宝就是摆在眼前的例子。

2004年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支付宝并未引起传统银行的过分关注。理由或许与现在的民营银行相似,“不足以构成威胁”。直到支付宝的成长速度在余额宝中的体现,传统银行才开始回神。2014工农中建四大行相继单方面下调了网上快捷支付的额度,随后引发了双方的口水战,最后事情以一番博弈后双方各自抛出橄榄枝结尾。

不适不仅仅来源于竞争者。几乎在当年的同一时期,央行接连下发文件暂停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产品、暂停条码(二维码)支付服务、对第三方支付转账和消费金额进行限制。在今年7月,又推出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第三方支付新规,一旦通过,目前免费且便利的银行与支付宝账户间转账,将仅限于本人同名银行借记卡。

按照监管层的说法,对第三方支付的规范和监管,是出于对防范风险的考量。然而对于支付宝这个被规范的对象来讲,在政策红线内才能更好发展固然不错,但这就意味着必须经历砍掉游离在灰色地带“枝杈”的剧痛。

这些,也许都是互联网背景的民营银行未来可能面对的。

对民营银行应降低期望

对于民营银行,最普遍的负面评价是,“没有起色”、“进度太慢”、“未达预期”。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微众银行原本计划不会晚于8月份在微信上线的微粒贷推迟了一个月,网商银行计划7月面世的第一款个人贷款产品至今尚未推出。

在远程开户未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下,双方上线的APP仅仅只有简单的存款、理财和同名账户的转账等基础功能。当然,这也是其他三家银行(聚焦自贸区的华瑞银行、主打对公业务的天津金城银行、定位温州区域小微企业的温州民商银行)都已经正常开展业务,而只有微众和网商两家银行显得踯躇不前的原因,远程开户没有解决是最大的政策制约。

不仅如此,顾敏对媒体坦言,市场的预期需要调整,“我们的困难和障碍有很多方面。”

回顾整个民营银行从酝酿到诞生,再到一周年的过程,似乎全部是一边倒的情绪,市场的热情和这五家参与者的低调始终是强烈的对比。天津金城银行行长吴小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获批以来,我深感其中的不容易。一是恢复(金城银行的)老字号不容易。二是定位不容易。三是做出自己的特色不容易。”

类似的感触,其他几家银行想必不会相差太远。

另一家民营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在谈到“低调”这一态度时反问,“还没做好,怎么高调?”

也正是外界的高度关注,让民营银行更加谨慎和低调。事实上,各自的计划正在一步步进行。9月23日,微众银行在深圳与优信二手车举行会,内容是“互联网+”的汽车金融服务。

这被微众银行定义为平台金融,特点是嵌入在腾讯以外的场景。与针对个人的微粒贷平行,平台金融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这意味着此前还没准备好的对小微企业业务也已经出发。据悉,除车贷外,微粒贷接下来将拓展至衣食住行等领域。

网商银行也在继续铺向阿里系的各个分支,除了流量贷以外,该行近期相继推出60亿资金支持备战“双十一”的小微商家,并面向阿里系外卖平台“口碑”的商户提供“口碑贷”。

上一篇:Sino Sci-fi 下一篇:When The Smoke Cl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