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音色 千载依旧

时间:2022-05-04 11:00:03

1990年9月,安徽省望江县护城村砖瓦窑厂取土时发现座北宋券顶单室墓,县文管所闻讯赶赴现场抢救性清理,出土随葬品50余什,以陶瓷器为主,还有方青石墓志铭。出土文物中,一件青白瓷箫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箫制作精致,釉色锃亮,造型秀美,胎薄而质坚,完好无损。通长20厘米,一端稍粗,口径2.5厘米,另一端稍细,口径2厘米,一侧排列有5个小孔,另一侧仅有1个小孔,以之吹奏仍能发出清幽动听的声音,令人惊叹北宋制瓷业的发达和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件瓷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为研究我国民族乐器演变提供了珍贵资料。当消息在《考古》上发表后,引起了考古界与音乐界的重视。1998年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来安徽,将瓷箫定为一级文物。

箫是我国古代管乐器之一。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箫系参差管乐,象凤之翼”,形象地说明了箫在古代管乐器中的地位及功能。从骨箫、石箫、陶箫到瓷箫、竹箫,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国古代的箫有“排箫”与“洞箫”之分,横吹者为“排箫”,直吹者为“洞箫”。相传此种管乐器原出于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羌族,汉时称“遂”(笛)或“羌笛”。最初仅有四音孔,流传至黄河流域后增加一孔,以后又改进发展为六孔,即正面五孔,背面一孔,上端有一个吹口,一手握箫,一手掩孔,对嘴吹奏,发音幽雅,适用于合奏或独奏。

近年来公布的一些考古资料有助予加深对箫的演变过程的认识。1986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管乐器。嗣后湖北随县曾侯已墓出土两件排箫,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排列构成,这是2400年前战国时代的排箫实物。另外在山西荆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3件陶埙,其中一件呈管形,仅顶端有一吹孔;一件呈椭圆形,除顶端有一吹孔外,旁边有一个音孔;另一件呈圆形,除顶端有一吹孔外,旁边有两个音孔。此外河南辉县殷商墓葬里也出土过陶埙,已经改进为5个音孔。埙是从原始社会一直沿用到奴隶社会的一种吹乐器,它与}关系密切,常为合奏乐器。埙为直吹,}为横吹,合奏起来声音和谐,美妙动人。《诗经・大雅》云:“如埙如}”,后用来赞美兄弟和睦。

有关箫的故事和诗文,史书上也有较多记载。《列女传》记载秦穆公时有箫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遂结成夫妇。汉代盛行用排箫和鼓演奏,据《三辅黄图》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宫女在昆明池划龙船、唱歌并“杂以鼓吹”,汉武帝在《秋风辞》中写道:“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南朝诗人鲍明远在《出自蓟北门行》诗中云:“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宋代大文学家坡《前赤壁赋》有“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于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之句,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箫的神韵。眼前的这件北宋瓷箫,也仿佛使我们听到了中国瓷艺和音乐的千年回响。

链接:清康熙年间周亮工《闽小记》载:“德化瓷箫笛,色莹白,式也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在竹上。”可知瓷箫烧造不易。明德化窑白瓷箫实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收藏。

责编 耕 生

上一篇:第六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下一篇:北京古旧家具市场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