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想象与联想在童声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04 07:56:45

刍议想象与联想在童声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童声是世界上最为优美动听的声音,在童声中,人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童年回忆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怀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聆听一下童声作品,可以调节人们紧张的大脑神经,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在童声中,人们可以暂时忘记对于名利的追逐,感受自然的天籁之音所赐予人们的听觉享受。童声是人们所能够感知和享受到的所有的美的音乐艺术的一种,它在调节人们身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童声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神圣,如何做好童声教学、将纯净的童声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是童声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想象;联想;童声;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0

引言

素质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声乐教学也逐步实现新的教学形式的推广与应用,以求能够传达出音乐的美感。声乐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情感表达具体真切、语意表达直接明确,它是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佳选择方式。声乐教学摒弃了过去的重视技巧训练而忽视艺术培养的思维模式,其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兴趣教学的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缺乏对于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全面理解与把握,无法做到将技巧训练与艺术培养完美渗透结合起来,导致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经验缺乏,某些时候,在降低教学难度而追求教学兴趣的情况下,会造成学生因技术水平低而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声乐艺术的美感,使得声乐兴趣的培养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的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1]在童声声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具体的发声技巧,则学生的声乐训练就会没有意义,更谈不上体会声乐的艺术魅力。

因此,在具体的声乐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自然而又愉快的接受并掌握抽象的声乐技能、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热爱,就成为声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具体的声乐教学实践经验,体会到再声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利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等手段,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可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验到情感共鸣的艺术境界,在枯燥、抽象的声乐技巧训练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魅力,从而能够较快的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并顺利的掌握各个发声技巧。

一、联想与想象在童声教学情感体验中的具体运用

童声声乐教学想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发出声音。通过对于不同歌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多听、多说、多想,以积累种种不同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声乐教学效果。[2]

例如在进行《大海啊,我的故乡》这首歌曲的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试听声乐教师的弹奏,学生可以用宽广、深沉、亲切、自然、遥远、海浪等词汇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加深自己对于歌曲的情感认知和理解。如果仅仅用简单的歌唱,会使得声音较为苍白无力,缺乏具象感。在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师可以尝试用诗句般的语言来描绘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意境,让学生在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和时空变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一旦调动起来,其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幻象就会相互转换,形成视听双重的声乐美感。

在《大海啊,我的故乡》这首歌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海面:“我从国外游学归来,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嬉戏玩耍的海滨,感觉到大海是那么的深沉、壮美与亲切。”“我看到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站在海边思念他的故乡与亲人,海浪打湿了他的裤脚。”“大海非常宽广、深厚,像妈妈的怀抱,我愿意永远生活在妈妈的怀抱之中。”这些语句的描述展示了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深切感悟,是学生在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力之后所形成的较为有意义的对于声乐练习作品的理解。此时,再结合歌曲的旋律、歌词分析出歌曲的强弱、快慢、松紧节奏的变化等技巧时,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和理解,歌声也会随之更加的自然、充满感情。[3]

二、想象与联想在童声教学发声技能训练中的

在童声发声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声乐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想象与联想的手段,来启发学生的进行呼吸的训练、声音高部位的训练与打开喉结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掌握童声的发声训练技巧。

1、想象与联想与呼吸训练中的应用

刚开始学习童声发声训练的学生不了解隔膜呼吸法,因而教师使用想象与联想的方式,让学生将隔膜呼吸法想象成肚子像风箱一样,让学生产生小腹自然放松和收缩的循环动作思考;或者声乐教师可以用自来水钢笔吸水的道理来引导启发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的体验呼吸训练,避免僵化、紧张,可以让学生观察他人睡觉时的呼吸状态;或者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游泳时的呼吸状态。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必须注意意与气的理论关系的应用,可以创设几种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

例如在进行慢呼慢吸训练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小溪缓缓流淌、月亮慢慢升起、花儿慢慢绽放等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呼吸控制少、匀、张,内心支持长、稳、连的感觉;在进行慢呼快吸训练时,可以联想到推开窗户看到春回大地的惊喜,体会口腔内部打开、硬软腭提起、口鼻同时吸气的快速呼吸过程;在进行快呼慢吸训练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同向远处投掷的一瞬间、如拉满长弓准备放箭的刹那,从而体会力量的爆发与集聚;而在进行快吸快呼训练时可以,声音训练教师可以结合调音的练习,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而加强对于腹肌和横膈膜的弹性与灵活性训练。

以上所有这些训练中,都是用到了想象和联想的方式,通过设定肢体语言或者文字语言的描述,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知的事物,来联想到未知的事物,通过已知感悟未知,强调想象在学生获得内心力量支持的作用,转换代替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的对抗力量,让学生形成双向气息运动的习惯,从而在运动中寻找到平衡点。

2、想象与联想在声音高部位训练中的应用

在童声教学训练中,可以使用想象与联想的手段来完成声音高部位的训练,从而解决声音的高位置与气息的低控制、喉结的向下与软腭的上提、声带的紧闭与喉结的打开等一系列的关于发声器官相互调节的问题。[4]在具体的声音高部位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口吃者的说话感觉,让学生体会到喉结向下与软腭上提的感觉;让学生实际操作穿针引线的过程,从而找到喉结打开与声带紧闭的发声感觉;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放风筝时,手中的线拉得越紧,风筝才能够飞的越高,如果线太松,风筝反而容易调到地上,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声音的高位置与低气息就像风筝放飞时,向上飞的张力与手中的线向下拉的力之间的对抗,通过这种方式寻找高位低气的感觉。

这些童声教学方式不是采用传统的硬性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联想实际的生活事务中,找到与发声相关的技巧,从而让学生以熟悉的方式来感知具体的发声训练方式,培养他们自然习惯的发声动作,获得音质优美的声音。

3、想象与联想在打开喉结训练中的应用

在童声教学中,打开喉结的训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怎样让学生找到打开的适度感,是每一个声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方式,进行打开喉结的训练往往是声乐教师教学方式的首选。例如,可以通过“u/o”的元音的发声训练,将具体的过程用话语描述为“口腔打开的程度就如同进入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一样,抬头之后,发现屋顶描绘着绚丽的色彩,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设计图案出现在眼前。发声训练就参照这样的惊叹感来打开自己口腔的开口程度,并且产生一种意识,就是用自己的声音支撑住屋顶,而且要将屋顶撑得越高越好。”使用这种具象的文章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口腔打开的适宜程度,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思维来找到口腔打开的状态。或者,将声音想象为一条自然奔流的河流,朝着远方不断的前进;或者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想象为一条延长的隧道,声音就是一列自内而外奔腾出的火车,以此来找到喉结被打开的通畅感。在实际的童声发声训练中,教师必须不断的调整学生的身体姿势,直至达到最佳的发声状态;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觉习惯,让学生仔细的聆听、辨别不同的音色、音质,从而使得音质、音色达到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在童声教学过程中,抛弃机械的、重复的训练模式,采用联想与想象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所设定的语言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创作内涵与欣赏价值之所在,在陶醉于音乐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发声技巧与发声习惯,调整错误的发声姿势,从而收到较高程度的童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7).

[2]郭风丽.浅析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将“学会”转变为“会学”[J].教师.2011(06):55-56.

[3]王胜先.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歌唱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08(08):24-25.

[4]曹文利.声乐教学中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初探[J].青海师专学报.2009(04):23-24.

上一篇:把“探究”溶入到每节课中 下一篇: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