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测中常见的假阴性分析

时间:2022-05-04 10:33:00

尿常规检测中常见的假阴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尿常规分析中出现的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

方法:选取在黄岛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新鲜晨尿标本1080例,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干化学法检测713例白细胞、748例红细胞呈阴性,沉渣镜检法检测692例白细胞、723例红细胞呈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与白细胞出现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95%、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0、1.330,均P>0.05)。

结论:尿常规分析应结合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与人工镜检法,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性,排除干扰因素,避免漏检、误检。

关键词:尿液 分析 假阴性反应 原因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5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56-01

尿液常规分析是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用来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并将检测结果用作临床诊断和鉴别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标准之一。因该方法具有标本易得、操作简便、结果客观等优点,成为了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检验过程中由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的作用,使结果出现了假阳性或假阴性,从而直接影响了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避免误诊,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具体、全面的分析各项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黄岛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新鲜晨尿标本1080例,其中男620例,女460例;年龄16―68岁,平均(36.7±5.2)岁;排除月经期的女性。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所有标本收集后均在2h内完成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采用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纸,双目显微镜、离心机、尿沉渣刻度离心管、尿沉渣定量计数板、一次性尿杯等。

1.3 检测方法。

1.3.1 干化学法。取新鲜尿液10ml,充分混匀,将检测纸条浸入尿液中2S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尿液,置于尿液分析仪传送盘上,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及其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打印结果。

1.3.2 沉渣镜检法。取新鲜尿液5ml置于离心管中,以1500r/min离心3―5min,取出倒去上清液,留尿液沉渣0.25ml混匀,涂片,置于双目显微镜下常规镜检,在(10×40)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并计数,取平均值。

1.4 判定标准。干化学法检测: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均为阴性;沉渣镜检:红细胞≥12个,白细胞≥10个、上皮细胞≥5个为阳性。采用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沉渣镜检结果为阳性,则判定是假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对1080例尿液标本采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后,有713例白细胞呈阴性,748例红细胞呈阴性;

再将所有标本使用常规尿沉渣离心人工镜检法进行检测,得到692例白细胞呈阴性,723例红细胞呈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与红细胞出现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95%、3.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00、1.330,均P>0.05)。

3 讨论

尿液检测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作为一项初步检测,在临床诊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尿常规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干化学分析仪法、流式尿沉渣分析仪法、人工沉渣镜检法、影像式尿沉渣分析法等。干化学法是利用试纸中含有特定的试剂,与尿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现颜色变化,并以此为据进行判断鉴别的检测方法,其可在lmin内完成对尿液中多种化学成分、有形成分的定量分析,操作简便、快速方便、结果客观。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1例白细胞呈阳性、25例红细胞呈阳性,从而得出采用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95%、3.34%。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原因可能如下:

(1)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测定为全阴的标本,而白细胞镜检为阳性的标本中,多数为肾移植、肾炎、急性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由于采用干化学法只能检测中性粒细胞中的特异性酯酶,而与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则无反应,因此当在肾移植排异反应的患者或有其他病因的患者尿液中主要含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时便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此外,有时当少量尿液中的白细胞聚集成脓细胞或黏附于黏液丝时,会偏离尿白细胞的信号范围而被误认为管型或其他充分而漏检,也可出现假阴性结果;若尿液中含有大剂量的四环素、头孢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时,以及高比重、高葡萄糖尿均可产生假阴性结果。

(2)干化学法是对红细胞的检测是利用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故而能检测到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该方法即可检测完整的红细胞,也能检测游离的血红蛋白,因此容易影响的干扰因素较多,如尿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菌、易热酶、维生素C等均可产生影响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测定为全阴的标本,而红细胞镜检为阳性的标本中,绝大多数是受含维生素C的药物干扰,当尿液中的维生素C超过2.8mmol/L时,即可导致尿阴血假阴性。也有报道称,当服用大量抗坏血酸时,也可引起尿隐血假阴性。而人工镜检法则只能观察到完整的红细胞从而排除假阴性结果。

4 结束语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漏检、误检,除了加强仪器维护、规范操作、稳定质量外,在临床检验时可联合应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与常规尿沉渣离心人工镜检法,如此既能实现自动化和快速化,又可提高检测的精确度与准确性,且两种方法可互相补足而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得到正确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 范文雯.尿液常规分析中假阴性的干扰因素及改进措施.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98,103

[2] 韩选伟,杨柳.尿液一般检验中假阴性结果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37-38

[3] 袁舟亮,胡安群,曹月中,等.AVE-763B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性能评估.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13-914

上一篇:2011―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下一篇: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