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例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原因分析

时间:2022-05-04 09:32:14

227例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牙齿缺失的原因,更好的提高牙齿的存留率。方法 根据227例老年患者的调查统计,分析牙齿缺失的原因。结论 患者缺失牙齿与其口腔卫生情况、个人习惯、以及对健康的追求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老年患者;牙齿缺失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老年患者就是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选择口腔牙齿缺失为KennedyI、II、III、IV类及牙列缺失患者。曾镶单颗活动义齿,后改为固定义齿,单颗选种植义齿的患者共227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16例,患者年龄为62-93岁,64-7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42%。与蔡玉惠等[1]调查相似。KennedyI类有29例,占12.78%,KennedyII类患者有67例,占29.51%,KennedyIII类患者86例,占37.89%,KennedyIV类患者25例,占11.01%,牙列缺失患者为20例,占8.81%。

1.2 方法 根据患者镶牙时的调查,KennedyI及KennedyII类患者占42.29%,这与骆孔华等[2]的报告一致,其中有59%的患者是由于KennedyIII类设计的最固老的锤造型双端固定桥或铸造型的桥体。另有37%的KennedyIII型活动桥及4%是由于牙周病等原因拔除。

缺失的原因有几类:①牙疼就拔牙,是以前患者首先的治疗方法,也是医生当年默许的治疗方案导致缺失,大部分为KennedyIII类。②缺失后的单颗牙齿,需要镶牙时有两种方法。第一就是卡环式活动义齿,第二就是双端锤造型固定义齿。患者认为活动义齿镶装后不需要特殊维护,致合支托窝产生龋齿,而导致牙齿的又一次拔除。③口腔卫生较差,牙结石较多等引起的牙齿松动而拔除。④肿瘤或其它引起的缺失牙齿。

2 讨论

本文调查的277例患者中,首先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达到咀嚼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享幸福晚年,这是老年人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公民的素质的提高,对健康的意识增强,重视口腔,关爱口腔已初见显效。

在缺失牙的原因中,有部分是患者的口腔卫生意识缺乏占19%;另外牙周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吸烟引起的牙齿的松动脱落占14%;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齿缺失占62%;其它原因引起的缺失占5%。

如何保护好牙齿,①提高全民的爱牙护牙意识,从娃娃抓起,做好儿童的窝沟封闭,让儿童从小就远离牙病的困惑;②要理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含义,牙病应及早治疗;③医生要提高亲和力,减少患者就诊的恐惧心理,及早配合治疗,减少拔除的可能;④强化医生的治疗水平,在治疗中避免由于技术引起牙齿的撞伤,尽可能的保存牙齿的保存率;⑤医生要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设计,要选择好材料,尽可能的减轻对患者口腔的不适感,提高咀嚼功能,保存余牙;⑥镶牙后要定期复诊,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其口腔特点,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预防由于全身疾病而引起的口腔的疾病[3]。

参考文献

[1] 蔡玉惠,胡家琨,张金芳,等.南京市411名干部牙齿缺失后修复调查[J].口腔医学,1991,11(3):193-194.

[2] 骆孔华,郑立舸,刘敏.603例60岁以下老年人牙列缺损情况及活动义齿有关问题[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24(6):505-506.

[3] 黄定九,主编.老年病学[M].5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

上一篇:凋亡因子Caspase―3,9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 下一篇:吸入性过敏原sIgE抗体在哮喘儿童中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