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太娜三人行向三奥雪山致敬

时间:2022-05-04 09:20:52

奥太娜三人行向三奥雪山致敬

被藏经佛典称为“大神山”的三奥雪山,在人们的感知之外沉睡了千百年,直到2001年国家登山队首次登顶后,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3年新年伊始,《环球人文地理》登山队一行3人便踏上征途,一路穿峡谷、涉溪流、过森林、攀雪坡,最终登顶“群山之子”——奥太娜雪山,向3座神山致敬,向大自然致敬……

四川省阿坝藏区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矗立着3座金字塔形雪山,在蓝天、白云、阳光之下,覆盖在山体上的冰雪反射出极度迷人的光芒;而当气候突变时,三座雪山深藏在云雾之中,让人始终难见真容……这就是近十来年才浮现于世人眼前的三奥雪山。

三奥雪山由海拔5286米的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57米的奥太美(“群山之母”)和海拔5200米的奥太娜(“群山之子”)3座独立山峰组成,呈“品”字形排列。除了自然之美,三奥雪山还是当地藏民心中的神山,每当喜庆、丰收或遭遇不幸,他们都要来此祭拜,祈求神山予以庇护。

近年来,这3座攀登难度不一的雪山在户外圈名声鹊起,攀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实力来选择攀登其中的一座雪山。但总的说来,这3座雪山都是登雪山者的入门级山峰,适合具有一定体能和登山经验的爱好者,不过,最好还是请当地有经验的向导和协作陪伴,而最佳的登山季,是在春夏之交和秋天。

但我们对三奥雪山关注太久,等不及春天到来,在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之后,2013年新年伊始,一支由3人组成的《环球人文地理》登山队便踏上了征途,从重庆驱车出发,一路直奔三奥雪山的所在地——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准备挑战“群山之子”——奥太娜。

1、三奥雪山的出发营地——八家寨,是整个黑水县最小的藏寨,也是一个仅住有8户人家的世外桃源。

到达黑水县城时,当地藏族向导苏拉已等候我们多时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出发营地,也是向导苏拉的出生地——八家寨。

八家寨藏匿于三奥雪山旁的无名山谷中,是整个黑水县最小的藏寨,仅住着8户人家,寨名也由此而来。由于前几天刚下了大雪,道路被积雪掩埋,难辨踪迹,如果不是苏拉指引,我们很有可能在这深山中迷路。当我们穿越丛林,绕过一座白石垒起的尼玛堆,来到山谷中的一处开阔地时,大家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欢呼雀跃了起来。

阳光下,寨子在雪峰、蓝天、绿树的环绕中,宛如历经千年沧桑、被历史湮没已久的古城堡,静静地俯视着我们这群贸然闯入的外来者。寨外的山脊上,有一棵奇秀的苍松陡然突立,苏拉告诉我们,关于它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一位从拉萨朝圣回来的老喇嘛路经三奥雪山,认定这里是自己的飞仙之地,就飞升而起,化成了这棵苍松,并许下誓言——自己终日被云雾包围,只有尊贵的、幸运的、诚心的人来到面前,才会云消雾散,见到松与山同时屹立在阳光下的绝美场景。不知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神山,还是我们的运气好,松与山都为我们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脸。

苏拉的家,是一座典型的藏家三层碉楼,底层楼房和外面的小园子专门用来圈养牛羊;第二层是厨房、用餐、烤火的地方,第三层才是寝室。在第二层的屋子中间,设有三角架火塘,在这里,苏拉的表哥一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藏家大餐:炒野生蕨菜、土豆烧肉、香喷喷的烤大饼。傍晚,尽管屋外开始风雪弥漫,但大家围坐火塘边,火塘上大壶里的马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丝毫感觉不到寒意。

值得一提的是,苏拉家有位特别成员——老狗阿黑。阿黑是只全身漆黑的藏狗,体型不大,跟随主人已有十多年,右眼瞎了,一条腿也瘸了,那是为了保护主人及畜群而勇斗大狗熊留下的证据,而在它的另一只傲视的眼睛里,似乎还隐约地闪烁着一丝英雄气概。据说,当年它跟随主人到对面山上去放牧牛群,晚上遇到大狗熊来偷袭,阿黑毫不畏惧,吼叫着便扑了上去,与大狗熊厮打在一起,结果,狗熊被阿黑的气势吓倒,居然真的成了“狗熊”,灰溜溜地逃之夭夭,但阿黑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主人想尽办法才救回了爱犬的生命……

2、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大本营——奥太美雪山脚下的一块相对平坦之处。这里建有几座木屋,屋里设有火塘,可供登山者生火造饭。

一夜的休整后,我们在八家寨补充了一些物资,向大本营进发。阳光映照在头顶,周围的雪景异常漂亮。此时,大家的心早已飘向天边的奥太娜。

进入大本营需要穿越一条无名峡谷,雪山融水汇集成小溪,水从峡谷间穿过,供人通行的小路弯弯曲曲,很难走,与其说它是人工修建的,倒不如说是被人沿河踩出来的。

从地图上看,这条峡谷有20公里长,根据季节的不同,溪流也经常改道,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倒下的树木搭桥,去跨过宽宽的溪床。当过猎人的协作东拓告诉我们,在这苍翠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獐子、马熊、马鸡、羚羊等多种珍稀的飞禽走兽,如果有缘,还能与它们相遇,或并行于林间。

海拔持续上升,气温越来越低,在抵达老牛棚后,便进入了牦牛的领地——当地藏民都会将自家的牛放养在山间,让它们自己生长、生产,几年后再收回去时,牛群已是“牛丁兴旺”,每头可卖近万元。在这里,能看到左边的奥太美雪山,它的半山腰缠绕着白云,仿佛伸手可及,看上去雄伟壮观,队员们陶醉了。

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大本营——奥太美雪山脚下的一块相对平坦之处。这里建有几座木屋,屋里设有火塘,可供登山者生火造饭。协作东拓和旦真一边从包里拿出鸡肉和蔬菜,一边把水壶放在火塘上加热,将壶中已凝结的水融化——我们行进途中,由于气温太低,壶里的水都冻结成了冰块。最后,他们合着辣椒煮了一锅大杂烩,香气扑鼻而来,没想到在这深山老林中还能吃到如此的美味,大家都乐得喜笑颜开,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喝酒,怕引发高山反应。

坐在大本营温暖的火塘边,大家除了讨论第二天登顶的事宜,苏拉还为我们讲起了虫草的故事。苏拉指了指山间说,每年的5、6月份,虫草便在这里生长,山下的藏民成了最劳累的人——他们会像牦牛一样爬在山上寻找虫草,不管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太阳有多毒辣,也不管膝盖和手磨掉了多少层皮,他们都会一直趴在地上,一丝不苟地寻找这些宝贝。运气好的人,一天可以挖到几十根虫草;运气不好的,可能一根也挖不到。每年都会有虫草贩子来到寨里收购,每公斤可卖到10万元以上。苏拉说,他当年就全靠卖虫草赚得了一笔钱,供自己学习。而现在,虫草还是许多当地人重要的收入来源。

东拓还为我们示范起了怎样挖虫草:“拿着专用的小锄头,在离虫草一寸左右开挖,往深挖约三四寸,就把虫草与土一起挖出,把土剥掉后,虫草就露了出来。虫草的菌孢也叫‘草头’,冒出地面一天之内的,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草头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3天以上的草头疯长,就基本上没什么用了……”

3、当我顶着大风快步来到海拔4500米观景台旁的玛尼堆前,东拓已经跪在那里,向两座神山念经致敬了——奥太基与奥太美,就在我们眼前。

晚上睡在大本营的木房里,温度计显示外面只有零下5℃。夜间又下起了雪,冷风与雪粒从木房的缝隙里不断灌进来,偶尔击在脸上,非常难受,我们只能把头埋在睡袋里憋着气睡。东拓见我们睡不着,便笑称我们其实运气够好了,至少在冬天扎营在此,不用担心黑熊前来偷袭,因为它们都冬眠了。

第二天早晨5点起床,很冷,连矿泉水瓶里的水都已经变成了固体。但幸好大家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没有高山反应。虽然风还很大,但雪已经停了。在简单的早餐后,大家便整装出发,第一个目标是翻越悬崖上升800米,抵达位于海拔4500米左右的观景台。

出发前,两位协作分工:一位在前面领队,一位殿后,一行人小心翼翼地沿着奥太娜的卫峰慢慢上行。身边的植物越来越少,最后都消失了,而往下看去,昨天走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一条绿白相间的腰带,被我们远远地抛在山下。我们穿上冰爪,一边负重吃力地前行,一边却又贪婪地拍摄美景:奥太美雪山就在我们身后,由于天还没有亮,它仅仅闪烁着冰冷的幽幽蓝光,但雪的白色依旧映照出了它那高大的模样,雄伟而壮观。

继续上行,随着海拔越来越高,行进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我们几乎是每迈出三步,就要作一次深呼吸,明显地感到空气越来越稀薄。正当我准备停下来吃点巧克力补充体力时,东拓突然在前面招呼:“快啊!观景台到了,今天我们能看到‘日照金山’了!”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奔跑,当我顶着大风快步来到观景台旁的玛尼堆前,东拓已经跪在那里,向两座神山念经致敬了——奥太基与奥太美,就在我们眼前。

三奥雪山是藏民们心中的神山,藏经佛典里对主峰奥太基有这样一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描述:“在嘉戎的东方,有个叫措曲(即黑水)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叫‘三奥’的大神山,它有着最大的活佛和最大的喇嘛的神灵,是神山之首领,只要诚心地敬仰他,就能驱魔除害,降福百姓,帮你解除苦难。”协作旦真说,方圆百里的藏民在遇到不幸或喜庆、丰收的时候,都要来这里——老年人就在山下,年轻力壮的则会走上观景台,对着神山虔诚地祈祷,祈求神山给予保佑,让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4、冲顶奥太娜最后的途中,转瞬间便开始刮风、下雪。风裹挟着雪粒吹刮到脸上很疼,积雪也被风吹起,形成一片雪雾,仿佛前方一片茫茫皆不见……

早上10点,太阳完全升起,当我们站在高处,周围连绵的的群山尽收眼底,感觉付出的辛劳还是很值得的。但我们的目标可不只是观景台,而是奥太娜顶峰。

不过,前几天的那场大雪,让接下来的行程充满了挑战与危险——在最后几个垭口下面,全是乱石沟,要穿越过去看似容易,实则危机四伏。苏拉告诫我们,在这些乱石沟下,实际上隐藏着无数裂隙,一不留神就会深陷其中,重则丧命,轻则受伤。而在海拔这样高的山上,一旦受伤就会让人失去行动能力,直至危及生命。

更糟的是,有队员开始出现高山反应,一行人相互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拉开,这是危险的征兆。山上的风越来越大,露出高原小气候的真面目:刚刚还阳光明媚,转瞬间便开始刮风、下雪。雪粒虽不大,但被风裹挟着吹刮到脸上很疼,积雪也被风吹起,形成一片雪雾,遮住了视线,仿佛前方一片茫茫皆不见……

3个小时后,我们终于上升到海拔5000多米之处。突然,走在我前面的队友浩楠脚下一陷,掉进了齐胸深的石裂隙中,好在裂缝不宽,他迅速展开双手制动,撑住了旁边的岩石,才没继续下滑。好在有惊无险,借助绳索爬上来后,尽管天气寒冷,但他脸上也挂着汗珠——那可全是冷汗。毕竟如果在此时受伤,后果不堪设想。

在最后一个垭口下面,我们每人都喝了些热水,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沿着山坡上行,那刃一般的山脊更破碎了,严重地阻止了行进速度。但看着顶峰越来越近,我们不由得加快脚步。下午1点,终于顺利登顶。站在奥太娜的顶峰上,大家激动得拉下雪镜与安全帽,欢呼雀跃起来,就这样让神山把我们彻底拥入怀中。

向导苏拉与两位协作都不是第一次登顶,但他们依旧虔诚地跪在地上磕头、念经、感谢天地。随后我们一起动手,在顶峰上垒了一个玛尼堆,挂上从山下带来的风马旗,向三奥雪山致敬,愿你们护佑所有热爱登山的人们……

后记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撤果真很痛苦:上山时天还没亮,所以未能见到山崖的陡峭,下山时终得以见识——原来我们登的是这样一座险峰。许多路段碎石太多,且风很大,我们只有耐心地手脚并用,寻找上来时的足迹,一点一点地下撤。虽然速度并不快,但依旧不断有人陷在雪坑里——上山时踩薄了冰层,下山再踩时就陷下去了。

下山比上山省力,但也更容易伤及膝盖。两小时后,大家下撤到一块大石头下避风、休息。协作东拓先行一步,准备到大本营去给我们准备食品,望着他健步如飞的背影,大家不由得佩服这个藏族汉子的强壮体魄。协作旦真则说,他们都是从小就锻炼出来的,比如东拓,小时侯就在这座山上,除了放牛,就是整天看周围的群山。山很高,空气很稀薄,但他们愿意到这里来,因为母亲说,如果虔诚的话,在山上就能听到神仙们说话……

上一篇:谈谈节奏 第2期 下一篇:建福宫 最大宝藏库是如何焚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