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生二胎,先让“老大”做好心理准备

时间:2022-05-04 03:34:22

打算生二胎,先让“老大”做好心理准备

打算要第二个孩子的父母,提前给家里的“老大”做足心理功课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孩子是否能以积极正面的心态迎接弟弟或妹妹以及日后孩子们的和谐相处问题。

2~4岁的“老大”对二胎反应最激烈

国外一些专业网站显示,家里添了弟弟或妹妹,2~4岁的幼儿反应最为激烈。年龄越是相近,彼此越容易产生敌意。

美国柏克莱加大网站上的家长留言板上,一位母亲留言:3岁的小女儿“憎恨”4个月大的弟弟,常常表示要出去住,对爸妈和弟弟都有敌对情绪。尤其是弟弟得到父母的注意时,不管父母做什么,她都表现得很生气。

9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会出现肢体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感到沮丧、渴望得到更多注意、不断抱怨以及出现尿床、舔手指等行为,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能会出现经常和父母辩论或跟同学在成绩、体育项目上“较劲”以及拿宠物、其他人或事出气的行为。

怀孕期间就让“老大”有所准备

在新宝宝出生之前,可以跟孩子讲怀孕的事,并让他感受母亲的胎动;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了解新生儿的信息,和孩子一起阅读怀孕前后的图书;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新生儿,同孩子一起准备婴儿房;在新生儿出生前几个月,给老大准备一间新房间或是新床;多表扬孩子;不要催促孩子学会新技能,等孩子调整好迎接新宝宝的情绪时再开始;让孩子知道母亲生产时由谁照顾他;和孩子一起看家人相册,让孩子看自己1岁前的模样。

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出对新宝宝的感受。如果孩子表现怪异,试着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受很重要,但要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生产后,给家中老大打电话,可以让孩子来医院探视。如果不能探望,给孩子发新宝宝的照片。这段时间,让丈夫带老大去喜欢的地方玩。

出院回家后,最好让他人帮忙抱着宝宝进家门;以新宝宝名义给老大送份礼物;提醒来探望的友人也多给老大些关注,让老大打开友人送来的礼物;将新宝宝称为“我们的宝宝”。

新宝宝回家后的头几个月,家长要注意老大的需求,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每天至少给孩子半个小时的专属时间;让丈夫和其他亲戚在新宝宝回家后的第一个月多陪陪老大;在大人监督下,鼓励孩子去摸新宝宝、和新宝宝一起玩;如果孩子够大,还可以让他帮忙,比如拿纸尿布、玩具;不要勒令孩子保持安静,以免吵到宝宝睡觉;如果孩子撒娇,不要责怪;如果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要马上制止,但不要打孩子。

手足争宠别带入成年

小时候,孩子间常常因为争宠、争玩具而发生争执。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些争执会随着长大而渐渐地淡化或忘却;而也有孩子将手足之争带入成年,甚至使得彼此的关系更加恶化或别扭。有研究显示,45%的成年人和他们兄弟姐妹的关系是竞争性的或疏远性的。

专家认为,手足之争是童年很正常的一部分。而手足之争之所以会带入成年,是因为争执或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美国心理学家撒夫尔表示,许多人在经过多年治疗后,会感到对父母的愧疚;但当涉及他们的兄弟姊妹时,他们常常表达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妈妈总是最宠你”、“你都不给我打电话”是他们常说的语言。

俄罗斯家教专家罗切斯罗夫分析,手足之争的根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父母因为自身不足而对孩子产生期望,父母从小对孩子贴上的标签以及偏爱程度;而彼此之争又随着人生的经历而发生变化,如一方结婚或生孩子、父母得病或离世、一方事业成功或失败等。

那么,如何改善和面对成年后的手足之争呢?罗切斯罗夫表示,彼此应保持交流和沟通,尝试着彼此以朋友的方式相处。虽然生活繁忙,但依旧有一些方法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比如建一个家庭网站,让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彼此留言和上传照片,了解彼此最新的消息,但最好避免炫耀式发帖;不要散播彼此的闲话;找出彼此共同的兴趣,找时间相处。

上一篇:城阳均衡教育:共沐教育阳光 下一篇:青啤:用互联网思维让消费者Hi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