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时间:2022-05-04 03:13:54

脱毒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熟品种播种适期在5月10—18日,良种繁育株距以21~23 cm为宜,商品薯生产株距应适当加大到24~25 cm为佳;施肥应视土壤养分而定,一般中肥力水平施尿素75.0~112.5 kg/hm2、二铵6.5~135.0 kg/hm2、硫酸钾165.0~202.5 kg/hm2,并于花期配合根外追肥。晚熟品种播种适期在5月12日左右,具体应视当年春季气候而定;播种株距应比早熟品种稍加大到21~24 cm,商品薯生产株距应为25~26 cm。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060-01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中的应用,产量比过去已有大幅度提高。但在栽培技术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例如播期、播量、施肥方法及施肥量等),仍需要做进一步试验,从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只有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才能发掘出更大的增产潜力,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鹤岗市农科所试验区,前茬黄豆,耕层养分状况为:水解氮190 mg/kg,有效磷6.9 mg/kg,速效钾120 mg/kg,pH值为6.5,施基肥45 t/hm2。

1.2试验材料

早熟品种以尤金为代表,晚熟品种以克新13号为代表。播前进行催芽处理。

1.3试验设计

1.3.1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设4个播种时期,分别为5月5、10、15、20日,播种株行距为22 cm×67 cm,比较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1.3.2不同播种密度试验。设3个播种密度,株距分别为20、22、24 cm,行距均为67 cm,播期5月17日,通过产量比较,选出最佳播种密度。

1.3.3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试验。仅以尤金品种做肥料试验,播期5月16日,播种株行距22 cm×67 cm。根据试验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理论,设立6种施肥水平及方法:①每小区施尿素0.1 kg、二铵0.2 kg、硫酸钾0.34 kg,全部作底肥;②在①基础上,于初花期叶面喷施尿素0.02 kg、磷酸二氢钾0.05 kg 1遍,以润湿叶片不滴落为好;③每小区施尿素0.13 kg、二铵0.27 kg、硫酸钾0.47 kg,全部作底肥;④在③基础上,叶面喷肥同②;⑤每小区施尿素0.2 kg、二铵0.34 kg、硫酸钾0.54 kg,全部作底肥;⑥在⑤基础上喷液同②。

上述试验均3次重复,随机排列,2行区,行长10 m,小区面积13.4 m2,除试验指标外,其他田间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长期田间调查记载

从表1可知,早熟品种尤金,自播期5月15日至收获期9月23日,历时93 d,较晚熟品种克新13号生育期(102 d)早9 d。从表2、3可知,早熟品种尤金花叶病、环腐病的发病率、病指均为0,克新13号的环腐病发病率、病指亦为0。尤金受早疫病危害较重,克新13号受卷叶病毒危害较重。

2.2各品种不同播种时期试验

从表4可知,尤金最佳播种期是5月15日,产量达30 149.3 kg/hm2,其次是5月10日,产量达30 000.0 kg/hm2,居第三的是5月5日,产量达28 358.2 kg/hm2,由于播种较早,低温较低,种薯在土壤中时间较长,出苗时间彼此相差大,植株较弱,对高产有一定影响,产量最低的是5月20日,产量为25 597.0 kg/hm2,比最高者(30 149.3 kg/hm2)低4 552.3 kg/hm2,主要原因是出苗较晚,进入块茎膨大期时正值全年温度最高时期,对块茎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畸形薯比率略高,晚疫病易发期时正是块茎接近最高产量阶段,因减少生长时间而减产。

克新13号最佳播种期为5月10日,产量达31 641.8 kg/hm2,与5月20日(25 970.1 kg/hm2)及5月15日(28 582.1 (下转第64页)

kg/hm2)产量比较,分别提高5 671.7、3 059.7 kg/hm2,差异显著。主要原因:一是春季地温低,种块在土壤中时间过长,影响田间保苗株率,降低产量;二是块茎膨大期多雨寡照及晚疫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使产量下降。5月5日产量略低于5月10日,但差异不显著。

2.3各品种不同播种密度试验

从表5可知,尤金在株距为22 cm时产量最高,可见作为大薯率高的品种,株距适当加大,可提高商品率,但如果繁育种薯,还应在考虑品种特性的前提下设立株距大小,否则盲目扩大株距会降低保苗率,从而使总产量下降[1-3]。虽然克新13号3个密度产量差异均显著,但是表现最好的(22 cm株距)产量达32 686.6 kg/hm2,比24 cm株距的产量(31 716.4 kg/hm2)高970.2 kg/hm2,比20 cm株距的产量(31 268.7 kg/hm2)高1 417.9 kg/hm2,表明晚熟品种最佳密度为22 cm。

2.4各品种施肥量及施肥方法试验

从表6可知,产量与施肥量呈正比,且初花期叶面喷肥效果好。但在一定肥力状况下的耕地,需在测土配方施肥前提下,将其所需肥量分不同时期分批、采用恰当方式施入(即可分为基肥、底肥及根外追肥),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4-5]。

3结论与讨论

马铃薯早熟品种播种适期在5月10—18日,良种繁育株距以21~23 cm为宜,商品薯生产株距应适当加大到24~25 cm;施肥应视土壤养分而定,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施尿素75.0~112.5 kg/hm2、二铵6.5~135.0 kg/hm2、硫酸钾165.0~202.5 kg/hm2,并于花期配合根外追肥。

晚熟品种播种适期在5月12日左右,具体应视当年春季气候而定;在行距67 cm时,播种株距应比早熟品种稍加大到21~24 cm,商品薯生产株距应为25~26 cm;施肥理论上基本与早熟品种相同,但有2点需要注意:一是施肥总量应比早熟品种大;二是因为晚熟品种生长发育时间较长,在生育后期再追1次肥(以免脱肥)效果更好,具体情况应视田间状况而定[6]。

4参考文献

[1] 乔奇,张振臣,靳秀兰,等.脱毒马铃薯春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3):38.

[2] 李明荣.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12):107.

[3] 余贵先,雷昌云,邢丹英,等.湖北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0):44-46,55.

[4] 黄吉美,钟文翠,敖毅,等.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61-10462,10572

[5] 戴亨仁,吴建军,韦禄春,等.江西红壤区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0(2):74-76.

[6] 李性勤,张荣发,刘元杰,等.脱毒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3):30.

上一篇:速生杨树营林配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科赛神龙早熟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