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株志贺菌分群和药敏性分析

时间:2022-05-04 02:01:18

35株志贺菌分群和药敏性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保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的志贺菌分群和药敏性分析,为志贺菌分群调查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我院送检大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培养,可疑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药敏用M-H平板、K-B法进行,实验严格按CLSI标准操作。结果: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26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35株,其中福氏志贺菌31株(88.57%),宋内志贺菌3株(8.57%),鲍氏志贺菌1株(2.86%)。35株志贺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100%。对其他10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福氏志贺菌耐药为87.1%,宋内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为100%(检出菌株少)。值得注意的是福氏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达到51%以上。结论:35株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宋内志贺菌次之,没有检出痢疾志贺菌,药敏结果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差别较大。

关键词:志贺氏菌;血清分群;药敏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73-01

志贺氏菌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大多数感染都是经人-人的方式传播,但摄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也可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等。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保山市人民医院分离志贺菌35株。

1.2培养基:培养用强选择性培养基SS琼脂平板和弱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平板。药敏实验用M-H琼脂全部来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抗菌药敏纸片:药敏纸片来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和英国的OXOID公司。

1.4方法

1.4.1菌株鉴定:选择培养基上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

1.4.2药敏试验:参照2010年 CLSI推荐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结果

2.1菌株检出情况: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送检826份大便标本进行培养,检出志贺菌35株,检出率4.24%,其中福氏志贺菌31株,占检出率88.57%,宋内志贺菌3株,占检出率8.57%,鲍氏志贺菌1株,占检出率2.86%,表明保山市志贺菌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

2.2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认的35株志贺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S%)、中介度(I%)、耐药率(R%)结果见表1。

3讨论

志贺菌属是感染性腹泻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人和其他大的灵长目动物是志贺菌唯一的自然宿主。大多数的感染是经人-人的方式传播[1]。此次分离菌株以福氏志贺菌为主(88.57%),这与保山市边远城市流动人口少有关,但大大高于远海城市[2~4]。宋内志贺菌(3株,占8.57%)和鲍氏志贺菌(1株,占2.86%)分离菌株较少,没有检出痢疾志贺菌。药敏情况:福氏志贺菌有多重耐药菌株出现,特别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可达87%。氟喹诺酮类次之,达51%以上。但另一方面,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100%敏感。这与国内以前福氏志贺菌流行为主而使用的抗生素有关[5]。由于一、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虽体外可以敏感,但体内用药无效。因此,用避免发生慢性菌痢,减少恢复期带菌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P.R默里,E.J巴伦,等.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美]

[2]朱恒彩,张金菊,马文军.2006-2008年昌平区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3]李海丹,罗朝晨,谢一俊,等.福建省2005-2008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4]李海丹,谢一俊,等.福建省2006-2007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5]吴学兵,杨建华,等.志贺菌致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上一篇:万秀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下一篇:不同时间放置宫内节育器效果观察与B超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