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英雄主义角度分析电影《变相怪杰》对人们的启示

时间:2022-05-04 01:17:17

从反英雄主义角度分析电影《变相怪杰》对人们的启示

摘要:美国魔幻喜剧电影《变相怪杰》上映后,受到的好评如潮。其中主人翁史丹利戴上面具后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在欢笑之余,对于这个"美国式英雄"的文化身份问题,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反英雄主义"出发,以反英雄主义特征为蓝本,分析史丹利的人物形象,旨在揭示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反英雄主义 变相怪杰 荒诞化

一、 引言

反英雄”(anti―hero) 是与“英雄”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王岚,2005)。它是荒诞派艺术的主角,通常是一群生活在现实秩序之外的“边缘人”,譬如流浪汉、局外人、多余人、囚徒、、残废者等。

之后,这一形象被广泛用于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在二战后美国各类小说中,主人公频频呈现反英雄的特色。他们是矛盾的综合体,既有缺失的性格,也不乏追求自我本质的个性,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这样的描写不管从大众化倾向还是审美角度来看都颠覆了传统的人物塑造手法,给人予真实感,从而深化了该时期文学作品的荒诞异化主题,揭露了残酷、虚伪的现实社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电影《变相怪杰》运用一个具有神奇魔力的面具作为道具,将懦弱无能的银行职员史丹利变身成为一个无所不能,专与恶势力抗争,并最终拯救了他所居住的城市和自己心爱的人的超级英雄―变相怪杰。这个超级英雄在赢得观众的欢笑喝彩之余,也因影片夸张近似幼稚的表现手法受到不少人的抨击。

到底在欢笑之余外,导演想表达什么?本文将从反英雄主义出发,分析影片塑造的主人翁史丹利形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二、 反英雄主义的起源与特征

二十世纪以来, 西方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人的创造性作用的肯定, 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这种发展, 又以物质世界的繁荣和经验哲学被崇尚的结果反馈于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以往那些被历代思想家慷慨陈词的价值观念逐渐解体了。二战后, 精神分析法对理性意识的贬抑和存在主义对自我选择的强调, 作为美国青年用以观察认识现实的两面放大镜, 加速了这些价值体系的崩溃过程。“反英雄”的世界观, 就这样在以怀疑和否定的精神母胎中形成了。(沈建翌,1980)

反英雄(anti-hero)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反英雄”的概念:反英雄否定行为的准则或先前被视为文明社会基础的社交行为。(《朗曼20 世纪文学指南》,1981)这些人故意反抗或根本无视行为规范,甚至把现代社会看成是非人的世界。他们缺乏传统主人公相关的英雄品格,不再具有尽善尽美、奋发向上、勇敢正直、张扬自我等优秀品质,而可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具有最卑微的梦想,生活往往充满悲剧色彩。就其具体特征而言,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对一切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否定, 应该说是“反英雄”形象的首要特征。他们对现实世界不满,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念,往往喜欢标新立异。

2. “追求”是“反英雄”形象的第二大特征。虽然他们怀疑社会,但却有自己的追求,为了这个追求还不懈地努力着。

3. 孤独是“反英雄”形象的又一特征。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既定的价值体系被认为崩溃了以后, 人失去了与旁人进行交流的媒介, 便自然而然地感到孤独起来。由于反英雄人物对传统价值观念持否定态度,于是很容易就不能和周围融在一起,很容易感到孤独。

4. 大众化倾向。二战后美国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大都来自代表社会大众的中下阶层,与传统的观念不同,“反英雄”形象往往都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他们没有传统英雄的大义凛然,关注的多是生活中的小事。

三、 变相怪杰中的“反英雄主义”色彩

在电影《变相怪杰》里,多处部分体现了其主人翁史丹利的“反英雄”主义色彩。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首先,史丹利对财富和美女有着不懈的追求。虽然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平凡的银行小职员,但还是不放弃对女同事的追求,在得知女同事是同性恋时,他也仍然坚定他有朝一日会将她追到手。同时,他还渴望拥有财富,能够买得起房子,摆脱房东太太的刁难。

其次,史丹利是一个很孤独的人物,只有他养的狗米罗与之作伴。虽然有银行的一位同事查理,但是查理在关键时刻都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史丹利没有资格进入夜总会而被拦在门外时,他也没有挺身而出,而是选择自己去逍遥,于是史丹利不得不一个人回家看自己喜爱的卡通片。一般来说,成人是不喜欢看这类片子的,可是他太孤独,没有朋友聚会,也没有与女友的约会,只得通过看看卡通片来打发时间。

最后,史丹利是一个平凡内向的银行出纳员,他贪财、好色、懦弱,被前来打探情报的蒂娜迷的神魂颠倒,面对行长儿子的责骂时忍气吞声,受到房东太太的唠叨时,也是一忍再忍。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小职员,在面具的魔力作用下,变成一个勇敢,幽默风趣且表情夸张的超级英雄,他捉弄了房东太太和两个以修车为名偷车的职员,抢劫了银行,并和蒂娜大肆歌舞,他的这些动作在外界看来都是荒诞异化的,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来抵御外界对他自我的影响。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几个层面,正是借助面具,使得史丹利的“本我”得以显现,将其内心的欲望展现无遗。

四、 对人们的启示

“反英雄”形象无论在大众化倾向还是从审美角度上都给人以真实感。尽管他们身上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但也有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一方面,他们“暴露的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它反映的是社会范围内人的生存矛盾和价值观念危机,体现的是作者对整个现实的痛切关注。”(王岚,2005)无疑,反英雄人物身上体现了荒诞、追寻以及失落与孤独等主题。另一方面,反英雄为逃避现代文明而做出的消极反抗行为,必定能激发现代人对整个社会做出深层次的思考。想要拯救反英雄,唯一的途径只能是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荒诞不经的社会。因此,反英雄的存在表明了人们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做出改变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王岚. 反英雄[J].外国文学,2005, No. 4

[2]楼成宏. 论反英雄[J]. 外国文学研究,1992(02)

[3]陈雨宇.二战后美国小说反英雄人物形象分析[J].时代文学,2009(04)

[4]沈建翌.人应当怎样生存下去一一美国当代“反英雄”形象浅析[J].外国文学研究,1980(04)

[5]孙秀昌. 反形式・反英雄・反传统――略论西方荒诞派艺术的审美趣向[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vol.34, No.5

上一篇:一审民事判决书未生效期间续封请求权探究 下一篇:试论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食品安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