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大莱卜提斯

时间:2022-05-03 10:38:37

大莱卜提斯城是由腓尼基人在公元前8世纪创建的。

尽管大莱卜提斯也曾由努米底亚王国征服,并统治过100多年,但使这座城市在北非称雄1000多年还得归功于罗马人。公元前46年,凯撒的军队占领莱卜提斯,此后,此城成为罗马帝国非洲行省的橄榄油出口和贸易中心,并被命名为“大莱卜提斯”。公元初,大莱卜提斯大兴土木,先后建成了维塔斯广场、利泊尔・帕特神庙、维塔斯教堂和圆柱拱门等气势宏伟的建筑物和街道、市场、下水道等市政设施。该城的地位也节节高升,公元74年成为自治市,109年由罗马皇帝图拉真升格为罗马殖民区。为此,该市特意为图拉真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拱门。193年,出生于大莱卜提斯的塞普蒂米厄斯・塞维罗登上罗马皇帝宝座,使这座城市的地位达到巅峰。

大莱卜提斯的厄运开始于365年,当年发生的一场大地震使城市遭受巨大破坏,以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439年后,汪达尔人、拜占廷帝国先后成为它的主人,642年又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但史料和考古发掘都没有发现这座城市有过复兴的迹象。奥斯曼帝国于16世纪占有大莱卜提斯后,罗马时代留下的大理石构件和雕塑被大量拆除,成为新建的清真寺中的装饰品。法国人在17世纪将城内留下的精美雕像、石柱运回本国。

不幸中的大幸,是这座古城的过早衰败使它提前成为一片废墟,基本被数米至十余米的流沙所覆盖,从而避免了被彻底破坏。上一世纪以来,法、意、英、美等国和利比亚的考古学家对该城进行了持续的发掘,使遗址逐渐重见天日,一些建筑的轮廓骨架大致修复,并于1982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先经过那座著名的四面拱门,这是当初城中心两条大街相交的地方,但如今却是靠近参观入口,说明已经发掘和恢复的遗址只是古城的一部分。

在此前参观过的罗马古城中,公共浴池从未缺少,但相比之下,大莱卜提斯的一座是保存最完整的。从大门入内,依次有像标准室内游泳池般的凉水池、稍小些的温水池和热水池,最后的一间是当时的“桑拿浴室”。残留的墙壁显示,四周的墙壁都是用管道状的方砖砌成,由地下引入的热水沿这些密集的管道在室内通过,将池中的水和室内的空气烤热。走廊旁的一个小间设有类似阀门的装置,可以调节水量和水温,保证浴客的需求。在浴室附近,我还看到’了残存的公共厕所,一个个以大理石板凿成的蹲位下面,都有引水冲洗的水沟。

遥见一座大理石建筑,导游告诉我是当年的市场。穿过宫殿般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鱼市。半人高的大理石板雕成活泼的鱼形,成为一排摊位。再往前是一座正八边形的建筑,很像一个大型的中国亭子,这是纺织品市场。旁边是粮食市场,还留着几个“标准秤”――在石头上挖的圆洞壁上划有刻度,将粮食倒下后就能显示其分量。

与这里的剧场相比,萨布拉塔那座就只能算小巫了。不仅是规模大――可容纳15000名观众,是前者容量的3倍,而且舞台更加开阔,演出和观赏效果更加完美。巨大的塑像、精致的纹饰、挺拔的立柱,使剧场本身成为一件杰出的艺术品。登上50多级的半圆形看台顶上,蔚蓝的海水就在眼前,就像舞台后的一道天幕。歌榭舞台,人去楼空,只剩下残柱断垣,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而在残存的码头遗址上,沿着石砌的海堤往前走,可以看到石板上用来系船的100多个圆孔,还有神庙和灯塔的遗迹。在灯塔的指引下,在神的庇佑下,这支庞大的船队将橄榄油运往帝国各地,又运来了大理石等建材和居民的生活用品。

据史料记载,大莱卜提斯最繁盛时有8万人口。如果同时有15000人观剧,数千上万人洗浴或在浴池娱乐,数千人在市场购物,再有数千人在神庙礼拜,这些公共设施竟能容纳一半以上的居民同时活动。大莱卜提斯,令人叹为观止。

上一篇:充满争议的对撞 下一篇:地球两极的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