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生:从普通教师到中国名校校长

时间:2022-05-03 09:20:31

徐锦生:从普通教师到中国名校校长

与“非智力因素”较劲25年

徐锦生常说:“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别不是很大,学习的动力在于意志品质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徐锦生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1989年,兰溪市公开招聘实验小学校长,经过综合考核,徐锦生脱颖而出,成为兰溪市实验小学第一任校长,从此开始了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理论的实践研究,并选择了“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课题,一干就是25年。

如何让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徐锦生明确提出了“5个比分数更重要”:兴趣的激发比分数更重要、习惯的养成比分数更重要、方法的习得比分数更重要、能力的形成比分数更重要、个性的张扬比分数更重要。

抓住“非智力因素”科研这条主线,徐锦生引导教师走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用感化、激励等非智力手段,实施学术成绩激励机制,培养学术型教师。徐锦生在兰溪实验小学的13年,该校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兰溪市初等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窗口,并获得“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示范性小学”等称号。

2002年,徐锦生到金师附小当校长后,又把智力与非智力和谐发展的理念践行了12年。有了理念还不够,如何真正地把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更重要。“作为校长,有时要顶得住压力,让学校的发展理念执行下去。”徐锦生说,“比如我们学校的篮球教育,每年都有篮球联赛。记得几年前搞教学质量监测,老师们为了应付监测,提议取消篮球联赛。当时,学生们给我写了一封联名信,其中有名学生说他的成绩一般,唯一的长处就是打篮球,还说这是他唯一能为他们班级争光的机会。这个时候,作为校长,你就不能含糊,必须站出来顶住压力,于是我立即告诉老师,篮球联赛继续,谁取消我就找谁麻烦。”

徐锦生的做法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也使这位校长大人真正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一手抓信息,一手抓科研

徐锦生是位与时俱进的“时髦”老师,他早在1995年就尝试使用电脑,懂得利用网络开展工作。

每天晚上睡觉前,徐锦生总会浏览QQ群留言,并回复和交流。在名叫“徐特与我们”的特级教师师徒QQ群里,11名来自浙江省各县市区的教师,向徐锦生请教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徐锦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徐锦生的网名就叫“非智力”,他在QQ上以“非智力”的身份与年轻教师交流,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成败得失。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徐锦生的倡导下,学校先后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5个、电子阅览室1个、语音室1个,还建成了电视演播室、课件制作室、多媒体办公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并设立了少年雏鹰网站。

一手抓信息,一手抓科研,徐锦生深知强化科研是学校发展之本,因此许多课题他都亲任组长,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尤其是对省重点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制订计划,从组织论证到操作实施,再到总结成果,他都和教师们一同参与。

徐锦生从不强求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而是希望教师们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理解和从事科研。学校通过课题培训班和龙头课题促进校本培训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推动教师的成长。在金师附小,教育科研已经成为一种群众行为,教师们已然成为一个研究共同体,这种人人参与的教育科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徐锦生说:“只有教师本身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教改的成功才有保证。教师的思想更新了,教育能力增强了,感觉到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自身就会产生变革的要求。”

崭新的教育实验区

2007年4月,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成立金师附小教育集团,这是该市第一家小学教育集团。集团下辖“两校两园”――艾青小学(原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婺城小学以及金师附小幼儿园和附小集团第一幼儿园,这让徐锦生有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实验区。他采用“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行管理一体化,师资统一调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真正实现了让更多孩子享受金师附小优质教育的目标。学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邀请专业形象策划机构,通过CI设计统一标识系统,先后在婺城小学设立了附小集团校史陈列室、文化长廊,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金师附小教育集团相继与金华市北苑小学、白龙桥小学、沙畈小学、蒋堂小学、长山小学、琅琊小学、武义柳城小学等学校结对子,明确了具体的帮扶项目。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学帮扶活动,每学年组织教师上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组织教师到磐安、兰溪、浦江及婺城、金东等地的学校交流学习。

2009年,金师附小教育集团艾青小学又放了一颗“卫星”――中国童诗博物馆在校内成立,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童诗为主题的博物馆。徐锦生曾笑言:“中国童诗博物馆是第一个在校园内的国家级博物馆,我也成了做博物馆馆长的校长。”近几年,金师附小对诗歌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深挖,徐锦生希望诗歌能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快乐。

音乐之花绽放校园

除了诗歌,金师附小的音乐特色在金华也是有口皆碑的。音乐老师徐慧珍说:“进入附小后,受徐锦生校长的“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教育理念影响,我一直在思索小学音乐到底能带给孩子们什么。音乐是我们的另外一种语言,是我们情感的表达,如何让孩子掌握这一语言,如何用音乐这一因素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一直是我在音乐教育中思索的问题。”

2012年,徐慧珍接收了一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她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这批孩子将跟着我度过六年的时光,我应该送给他们什么呢?”徐慧珍毕业于湖北省艺术学校,她觉得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会一门乐器将对其一生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学校三年级以上有乐器进课堂的要求,孩子学会口风琴差不多需要花四年时间,而且这件乐器孩子们用得比较少,初学的时候指法也比较难,最好另选一件民族乐器进行教学。她向徐校长汇报了这一想法,徐锦生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

通过种种考虑,徐慧珍挑选了其中一个班级作为乐器特色班,全班同学开始学习笛子。徐慧珍说:“我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孩子们拿着笛子第一次上课的情景:一个个兴奋得叽叽喳喳,有些心急的孩子把小脸涨得通红使劲吹,有些小手胡乱瞎按,逗得老师都忍不住笑了。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孩子真正吹得出声音了,那小模样还挺自豪。看到这些,我对自己的想法更坚定了。”

两个学期后,其他班级的家委会慢慢了解了乐器特色班的进展,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乐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此后,在徐锦生的推动以及浙江诸多艺术家的支持下,该校的音乐教学模式推广到整个年级,每班都有一门乐器,有笛子班、巴乌班、葫芦丝班、陶笛班,还保留了一个口风琴班。

积极性被极大激发,校园里涌现出很多颇具音乐天赋的学生。为了使孩子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留出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展示才艺。

“用诗歌和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非智力因素为他们的成长插上更有力的翅膀。” 徐锦生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思考。

徐锦生教学经验谈

什么比分数更重要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在孩子放学一进门就问:“今天考了多少分?排名第几?”“怎么又只考了这么几分?”“隔壁的小玲今天又考了100分,你考了多少?”这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走进了“唯分数论”的误区,使得孩子从小就背上重重的学业压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什么比分数更重要呢?我一直探索着。

做人始终是第一位的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不应定位于仅仅向学生传授有形的知识,而应该培育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首先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一个有人性的人。

做人始终是第一位的。目前,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不高。“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应该把德育的标准锁定在人们能够做到、易于接受的高度。我们的教育是教学生成人,而不是成圣。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培养公民的教育,我们应把德育从高、大、全中解放出来,真正进行人性化的德育。

良好的德育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诚信待人,做一个懂礼仪的人;良好的德育还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和对祖国学会感恩。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必然心胸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感恩教育就应该从小行为着手,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悟家人间的亲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从而逐步提升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良好素质。

关注孩子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育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决定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我认为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引导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培养可有可无,其实,非智力因素是促进一个人发展的动力。只有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发展非智力因素。

有些孩子厌倦学习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生硬不无关系。教师教学呆板无趣,使得孩子们一听见他们的名字就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的素质要过硬。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一定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要让孩子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学生学习轻松了、得法了,自然也就有兴趣了。

忘记课堂上所学的一切,积淀下的才是教育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习惯的一个良好时机。在阅读中,让孩子标出好词好句,当他读了10本、20本书后,他就有了一定的积累。

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很重要,而且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起床后,他会自己叠被子吗?小男孩小便时,他会翻坐便器的垫圈吗?坐公交车,他会主动让座吗?走在马路上,他会将废弃物扔进垃圾桶吗?如今,孩子们如何对待类似的“小事”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完整的身体和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过分看重眼前分数而不问长远发展,不管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应试教育的死结。

近30年的探索,使我深切的明白了分数与发展的关系,一个是眼前的浮华,一个是将来的未知数。我们的教育应拿出切实的行动,切不可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成绩,而要用长远的眼光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就学生发展来看,教育是塑造人、发展人的活动,因而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幸福打基础。每个孩子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关注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肯定每一个人,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职责。

学校不仅仅是教师大展宏图的天地,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校长,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辉煌的舞台,把学生推到前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我认为就是学生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的时候!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小学校长的追求!

上一篇:从妻子到“母亲”,6年呵护让倒下的丈夫“站”... 下一篇:荡气回肠的仙侠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