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某医院建筑给排水与人防设计

时间:2022-05-03 03:20:52

探析某医院建筑给排水与人防设计

摘 要:本文结合某医院的建筑工程案例,阐述了针对医院建筑的给排水设计,分析了给排水系统在设计中注意的事项,并对人防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人防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医院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148 314. 64 m2 ,建筑总高度42. 6 m,室内外高差0. 5 m。医院分为门诊、医技、住院楼。住院楼11 层,地下1 层。门诊楼、医技楼地上3 层,地下1 层; 医技楼3 层上部局部设设备层。本设计分为了三个区域,Ⅰ区为门急诊楼,Ⅱ区为医技楼,Ⅲ区为住院楼。

2 系统设计

2. 1 生活给水系统

1) 本工程生活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甲方提供该区域城市供水管网压力为0. 15 MPa。

2) 本工程生活给水分为高区、中区、低区,低区为地下1 层,由城市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中区为1 层~ 4 层,由地下1 层水泵房内的中区给水加压泵由室外生活水池吸水加压供给; 高区为5 层~ 10 层,由地下1 层水泵房内的高区给水加压泵由室外生活水池吸水加压供给。生活给水系统均为下行上给枝状供水。水泵房内的中区给水泵还供给行政科研楼、后勤楼等附属建筑。

3)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 435 m3 /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130. 27 m3 /h。

4) 各层支干管装设水表进行计量,水表设在各层管道井内。

2. 2 卫生热水系统

1) 热源: 新医院集中热水供应主要服务于门急诊、医技、住院楼,热媒采用太阳能和蒸汽。考虑到该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保证率在50%以上。在住院楼和医技楼屋顶设置集中式太阳能间接加热系统,蒸汽作为生活热水供应的辅助热源(考虑冬季最冷时和连续阴雨天) ,蒸汽由锅炉房提供,表压为0. 4 MPa。

2) 热水量: 设计小时热水量按统一时间内出现用水高峰的主要用水部门(住院楼) 的最大小时用水量加其他部门的平均小时用水量计算,设计小时热水量为42. 57 m3 /h,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为2 800 kW。

3) 卫生热水系统: a. 热水系统竖向分区同生活热水系统,热水水源由相应的各区生活给水变频泵供给。b. 热水供水温度定为60 ℃,热水系统管路为同程设置,各区循环泵由各区回水管上的温控阀控制起停。c. 系统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按10 ℃ 设计,分区设循环泵,每区2 台,1 用1 备,保证各系统正常工作温度。d. 各病区供水枝干管及回水枝干管在管井内设热水水表计量。e. 婴儿房之洗婴池上设置恒压水箱,设温度计显示水温,出水设恒温龙头(35 ℃ ~ 37 ℃) 供应洗婴使用,手术室刷手池设冷热水恒温阀,自动调节刷手池水龙头出水水温,水温控制在35 ℃ ~37 ℃之间。f. 卫生热水机房布置: 热水供水系统分为4 个机房分别供给,住院楼内地下1 层设2 个机房,供给住院楼高区和低区热水系统。每个机房内设高区和低区热交换器各2 台。医技和门急诊楼内地下1 层各设一机房,内设热交换器2 台,供给医技和门急诊部卫生热水系统。g. 住院楼内高低区热水系统、门急诊及医技楼内的热水系统,分别由住院楼屋顶和医技楼屋顶集中太阳能集热器系统,板式换热器,热水储水箱,循环泵及地下1 层导流型半容积式汽—水热交换器联合供给。住院楼屋顶热水储水箱容积为100 m3,由4 座热水箱储存。医技楼屋顶热水储水箱为2 座,容积各为20 m3 (分别储存门急诊和医技楼热水用量) 。住院楼和医技楼屋顶热水储水箱均按一天热水用量考虑。h. 生活冷水经位于住院楼和医技楼屋顶集中式太阳能的热水储水箱,通过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泵加热后储存于热水储水箱内,屋顶热水储水箱出水经位于地下1 层各机房内汽—水半容积式热交换器加热至60 ℃供给各区热水系统。i. 为保证太阳能集热性能的稳定性,避免水垢沉积在集热管内降低集热器性能,采用间接换热方式。j.太阳能系统的供热能力按照生活冷水由4 ℃加热到45 ℃ ~ 60 ℃设计,当热水储水箱的水温达到60 ℃时,热水储水箱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循环泵停泵,太阳能系统停止供热。储水箱的水温低于60 ℃时重新启动循环泵。k. 当连续阴雨天和冬季最冷时太阳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可由位于各区机房内的汽—水半容积式换热器由蒸汽直接加热至60 ℃供应各区热水系统。l. 太阳能热水系统本次设计仅提供水量、水温、工艺流程,屋顶部分均由太阳能专业厂家负责设计、安装、调试。

2. 3 排水系统

1)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及透气系统: 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室内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合流排出,首层以上(含首层) 生活排水靠重力由管道直接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后排入医院区域内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然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核医学等废水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现行国家标准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规定的浓度限值时,应单独排至室外,经衰减池处理后排至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然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1 291. 5 m3,最大时排水量117. 24 m3。

2) 透气系统: 住院楼卫生间部分采用专用通气系统,其余均采用单立管伸顶透气系统。

3) 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按照建筑专业在屋面设置的雨水斗,由本专业用管道内排至室外散水。选用87 型雨水斗,本工程设计重现期为2 年。

2. 4 医用气体系统

1) 医用气体种类: 本工程根据甲方要求,手术室内设置5 种医用气体,其中手术室墙壁式设双氧气、双真空吸引、单压缩空气、氮气、笑气; 塔吊设单氧气、单真空吸引、单笑气; 其余用气点均设置3 种气体,为氧气、真空吸引、压缩空气。

2) 医用气体气源及敷设: 本工程所用氧气的气源由室外起源站供给,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的气源分别由住院楼地下室内的压缩空气站、真空吸引站供给。各种气体进入新建门诊、医技楼、住院楼内的医用气体管井内,引至各层护办处集中管理,经二次稳压箱调压至使用压力后再分送到各用气终端。在各种气体终端设维修阀、调节装置和指示设施,终端面板根据气体种类注明显示标志,各种终端接头不具有互换性,选用插拔式自封快接头。气体管道均做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 Ω。氮气及笑气设于手术室旁的设备间内,经管道送至各手术室。

3) 楼层发生火灾时,本层及其上下层的氧气管道应有自动关闭设施。

2. 5 开水供应

开水供应在楼内各层设电开水器,供应工作人员和病人饮用开水。电开水器应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

2. 6 蒸汽系统

1) 蒸汽供应范围: 蒸汽主要供给中心供应、换热站。

2) 蒸汽用量: 换热站共需蒸汽量为4 t /h,中心供应需蒸汽量为0. 5 t /h。

3) 供汽方式: 蒸汽由室外锅炉房供至门诊医技的管道层,然后再供至换热站、中心供应,蒸汽凝结水收集后再回至锅炉房。

3 人防部分

本设计为战时施工图设计,要求给水引入管和排水系统(包括防爆地漏) 一次施工完成,战时给水系统内战时水箱、战时旱厕仅预留位置,管道穿墙时预留孔洞。

1) 人防工程简介: a. 此次人防工程为12 个防护单元,为核6 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其中住院楼地下室西侧平时为核医学科、肿瘤科,战时为2 个防护单元,层高为6. 0 m; 门诊、医技楼地下室平时为地下车库,战时为10 个防护单元,层高为4. 8 m; b. 此次人防工程的功能设置: 防护单元平时为戊类库房,战时为常6 级乙类人员掩蔽所; c. 地下人防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临空墙为钢筋混凝土墙。

2) 给排水人防工程: a. 防护工程水量及水箱: 住院楼地下防护工程:战时人员饮用水标准3 L/(人•d) ,贮水时间15 d,生活用水标准4 L/(人•d) ,贮水时间7 d。b. 当管道穿防护密闭门或人防围护结构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侧或围护结构内侧设闸阀,人防围护结构内侧距离阀门的近端面不宜大于200 mm,闸阀应设置在便于操作处,并应有明显启闭标志,闸阀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 0 MPa。并应采用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给水管采用衬塑焊接钢管,螺纹连接。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压力排水管采用衬塑焊接钢管,法兰连接; 人防围护结构内的重力排水管采用离心铸铁管,管箍连接。所有穿越人防的管道其工作压力不小于1. 0 MPa。c. 管道穿人防围护结构时采用刚性防水套管,详见05S2 /194。d. 人防主要出入口设集水坑,集水坑污水用手摇泵排水,手摇泵型号SH-38(Q = 3. 53 m3 /h,H = 30 m) 。e. 人防口部设冲洗用水水箱。管道泵和手摇泵对人防口部染毒区墙面、地面进行冲洗。供水压力不小于0. 2 MPa。f. 防护单元自动喷水系统伸入人防口部外管道上设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工作压力不小于1. 0 MPa 的明杆闸阀,此阀战时关闭。

3) 二等人员掩蔽所内储水箱、管道只预留位置,战时再安装。

4) 位于医技、门诊楼地下人防防护单元4 内的柴油发电机房由专业厂家负责设计、安装、调试。

5) 设备的安装均参照05S 和产品说明书,管道的防腐、通水、试压均按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上一篇:分析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下一篇:分析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