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趋势及十三五展望

时间:2022-05-03 12:35:40

中国机场趋势及十三五展望

罗兰贝格认为,十三五机场业布局与定位将朝着“大型枢纽全面跨越、都市圈机场区分定位、大型机场创新提升、边远地区基本覆盖”的方向发展。

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国GDP总额为29.69万亿元,同比增长7%,许多行业表现较为低迷,但民航业表现较为抢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05.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5%;旅客运输量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5%;货邮运输量299.1万吨,同比增长6.6%。民航业的增速不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交通运输行业当中,也是一枝独秀,远远快于公路、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面的增速。

十二五期间,中国机场迎来了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机场业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客货业务均进入全球领跑方阵。然而中国各地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机场之间差异巨大,面对十三五发展,机场如何理解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又面临哪些关键战略议题?国际著名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与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合作,连续多年联合《中国机场行业报告》,持续跟踪和深度研究中国机场发展。在最新的2013―2014版《中国机场行业报告》稿中,罗兰贝格将中国机场业发展趋势概括为十大关键词,并对不同类别机场十三五战略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中国机场业发展趋势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规模地位――民航大国。中国正跻身为全球民航大国,客运方面,入围全球前100名机场名次的中国机场由2008年的9个上升为2013年的13个,首都机场跃居全球第二,广州、浦东均跻身全球前二十;货运方面,香港机场和浦东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三,凸显了中国全球制造大国的地位持续巩固和强化,北京首都、台北、广州、深圳、成都和虹桥也都进入全球前50名。2015年中国机场的排名还在加速上升。

关键词二:机场盈亏――以小博大。中小机场亏损面仍然较大,然而机场亏损处于相对可承受、可控制水平,相比同期全行业约300亿元的利润,机场总亏损额约20亿元。作为国家“基本航空服务”和提升交通“通达性”的关键要素,中小机场的兴建提升了偏远地区交通的通达性,且服务民生和经济引擎的作用日益提升。

关键词三:三大枢纽――深度较力。在机场枢纽建设和基地航空枢纽打造的互相促进下,北上广三大枢纽已进入全面深度较力阶段。首先,航线网络方面,北上广三大枢纽逐步形成。其次,空地复合方面,空铁联运硬件设施和软性产品日益丰富,腹地的城市航站楼的布局也得到了日益完善。在机场规划方面,北京、广州和上海对2020年的客运量规划容量均有显著增长,分别是1.5亿、1.3亿―1.5亿与1.2亿,首都二机场已经奠基。

关键词四:腹地机场――廉航机遇。低成本航空在中国方兴未艾,大都市圈的腹地机场已经抢占先机,提前布局,包括春秋航空在内的9家廉航公司在国内的基地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沪宁杭和广深佛三个区域。随着中国出境游的强劲发展,国外廉价航空加速了布局中国的步伐,除了上述三大区域,二线城市也成为其重点布局市场。

关键词五:中小机场――双轮驱动。得益于国内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带动,中小机场利用率提升较快。原因一是中小机场所在城市人均收入增速快,中小机场所在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远高于一二梯队,且同一二梯队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二是在北上广三大枢纽机场发展的带动下,尤其是上海和广州在加速枢纽建设,对中小机场的覆盖广度和密度也明显提升。

关键词六:通航业务――箭在弦上。在近年一系列低空开放政策出台的背景下,2014年民航局又明确表态希望低空空域高度增加到3000米,并简化审批程序。低空开放政策有望进一步突破,通航业务或将成为机场业务的新增长点。在另一个重磅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航作业小时从2010年14万小时提高到2020年200万小时的目标,通航作为国家“基本航空服务”和提升交通“通达性”的另一项关键要素在十三五的表现值得期待。

关键词七:机场服务――数字智慧。如今,新的技术已经有望实现“门到门”流程的无缝衔接,随着这些应用功能的逐步实现,将大幅提升乘客的乘机体验,同时利用新技术进行商业模式拓展将成为大量中国机场共同面临的全新课题。大多数机场在提升运营和优化服务的同时,也迫切希望挖掘巨额IT投资的商业价值,如以多种方式发展O2O业务。O2O合作模式有与其他机场合作、与终端社区店合作、与航空公司合作等,机场在旅行产业链中有望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通过新技术拓展商业模式。

关键词八:货运发展――西部崛起。西部国际航空货运依托产业转移的契机开始发力;而国内外快递也加速在中西部地区的航空枢纽布局。

关键词九:传统非航――稳步提升。中国机场在非航收入提升上产生了明显突破,结构不断优化,非航收入从2009年的37%增长至了2013年的45%。非航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二、三梯队机场,得益于商业面积增加以及管理机制专业和灵活提升。

关键词十:临空经济――群雄逐鹿。临空经济是十二五的热词,到2014年,我国规划临空经济区的城市增长到62个,临空经济区增长到63个。相对于如火如荼的临空经济区发展,我国大多数机场对自身的角色把握还在摸索阶段。国际上领先机场戴高乐、迪拜、法兰克福等已逐步向复合经营模式转型,以航空城开发带动机场产业发展。而我国大多数机场对自身在临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模糊不清,对航空与非航产业联动发展如何联动发展、如何带动机场产业转型缺乏规划,是十三五期间许多机场需要探讨的议题。

十三五机场业如何

布局与发展?

根据腹地市场规模和旅客中转水平的不同,国内民用机场可以大致划分为四大类别:国际枢纽机场、大型腹地机场、区域门户机场和中小本地机场。其中需要解释大型腹地机场的概念,这类机场远程干线和中转市场空间有限,主要辐射腹地本地出行,根据其区位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一是远离枢纽型:腹地市场规模居中,但远离枢纽对腹地的直接竞争;二是大都市圈型:腹地市场规模大,但紧邻大型枢纽。

在政策方向上,综合国际机场发展经验、中国机场趋势及政策演变,罗兰贝格认为,十三五机场业布局与定位将朝着“大型枢纽全面跨越、都市圈机场区分定位、大型机场创新提升、边远地区基本覆盖”的方向发展。对于各机场而言,基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应识别目标客群和机场差异化定位,是把握机场战略方向的基础。

国际枢纽机场:面对全球航空业发展新环境,国际枢纽机场要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在战略层面思考五大议题,分别是提升枢纽地位、货运发展定位、突破发展空间、商业模式拓展、管控机制优化。

大型腹地机场:相比枢纽机场相对清晰的方向,大型腹地机场的定位和前景则更为扑朔迷离,如何把握机遇和自身条件形成差异化道路是关键。主要战略议题包括主业差异发展、创新突破瓶颈、低空产业机遇、城镇化新引擎、管控机制优化。

区域门户机场:如何把握“地利”区位优势和“天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真正意义的区域枢纽,是区域门户机场十三五期间的关键命题,包括枢纽打造、产业联动、管控机制。

中小本地机场:准确定位、盘活经营以及政策护航,是中小本地机场可持续建设、发展,最终提高航空通达性,实现“基本航空服务计划”的根本。中小机场的发展有三大关键:建设的关键在定位、经营的关键在盘活、环境的关键在政策。

上一篇:物联网:推动中国产业转型 下一篇:葡萄如何做好冬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