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挖“泉眼” 引“练笔”渠

时间:2022-05-02 12:39: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在学生理解的深入处、情感的共鸣处、主题的升华处,巧妙设计提供课堂练笔机会,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挖掘资源 课堂练笔 写作水平

在语文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因文而异,巧妙挖掘资源中的“泉眼”,为学生广开“写”路,创建灵动、底蕴丰富,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种思考性话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及积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一课,“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非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后,可趁热打铁进行一次课堂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于是,学生们纷纷打开思维的闸门,畅所欲言,小作品百花齐放。有的同学记叙自己的经历:发现语文试卷上老师少扣了一分,没有勇气找老师改分数。学习了课文后,实践了一次道德问题,获得了一个体验的机会,真正体会到,拥有道德实践的勇气是多么重要!有的同学抖出上一年级时的傻事:在幼儿园时学过“红灯停,绿灯行”这句话,但是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经常领着我去上学。过马路时,一看没车没交警,妈妈拉着我的手就往对面跑,自己觉得就像在玩游戏一般。读了课文后,我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让我终生受益……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教师可以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以《“鱼”的诱惑》为题,学生写的“鱼”,有电脑、金钱、诚信、环保、选择等,通过课堂有效的练笔,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上的融会贯通。

二、练在情感的共鸣处――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的情感蓄积点,找准课文切入点,多给学生留一些倾诉情感的机会,围绕一个知识点、情感点发散开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抓住“深”这个题眼,引读母亲不顾劝说,给钱买书的段落后,指导学生感受母亲对“我”买书的支持。当“我”拿到钱后,想着母亲的艰辛,“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但这个省略号的内容是丰富的,教师让学生结合“我”的所见所闻,写写“我”当时的想法。在这情感的共鸣处体会母爱的深沉和博大。有的学生如此倾诉:我很感动,原来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可怜的母亲,干活干得手都龟裂成那样也舍不得保养一下。那时,我觉得我真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家里那么穷,我不能买书,还是买一些营养品给母亲补补吧,至少会让她的身体健康一些,有更好的精神工作。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通过练笔抒发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接触语言文字材料,在训练中更有效地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练在主题的升华处――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

这类练笔是对文本的再处理、再创造。如果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没深下去,教学中就应该补上;某些方面没能升华,教学中就应该点拨。对课文主题深化升华的手段很多主要讲求读写结合,练中升华。升华是高潮,是境界的提升。但在教学中应避免为升华而升华,要水到渠成、自然得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特点,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训练情境:“既然是话别,就应是双方的,但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为三组,各组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在先前教学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写作意愿高涨,个个积极动笔,文如泉涌。例如“大嫂”来读一读:志愿军同志们,我为了志愿军亲人受了伤算什么?这比起你们来,真是差远了。八年来,为了帮助我们打击侵略者,重建家园,你们付出的代价更大,就连的儿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长眠在我们朝鲜。没有志愿军,哪有我们今天?你们要走了,说什么也得送送。祝你们一路顺风……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强化积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课文描绘的是战争时代,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能够成为亲人,那在我们的和平年代,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不能成为亲人呢?你能说一说吗?如果这样深入挖掘的话,就体现了一种时代的意义。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解读上。

巧妙挖掘语文阅读教学训练中的“泉眼”,途径还有不少。学生的课堂练笔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而学生个体之间宏观上是存在差异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多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巧妙设计,不断丰富学生写作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课堂练笔成为阅读教学的及时雨、引水渠、抒情海,更成为学生习作表达的训练营。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创设情境 关注差异 提升能力 下一篇:初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