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朵红红的玫瑰》看罗伯特?彭斯对当时苏格兰爱情观的哲学阐释

时间:2022-05-02 06:14:38

从《一朵红红的玫瑰》看罗伯特?彭斯对当时苏格兰爱情观的哲学阐释

作者简介:1.罗军(1980- ):昭通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诗歌和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2.辛苗(1982- ):昭通市委党校科研处,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叙事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研究。

摘 要:从古到今,东西方的很多学者都曾经热烈讨论过罗伯特・彭斯的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中那魅力无穷而又感人至深的爱情观,但没有多少学者使用哲学的方法去分析和阐释其爱情观,更没有人爱情的意图、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的价值等三个方面在哲学的视野下去探讨和研究苏格兰人的爱情观。其实,从哲学的角度去阐释苏格兰人的爱情观会让诗歌的爱情主题得到一个更高的升华。

关键词:《一朵红红的玫瑰》;罗伯特・彭斯;苏格兰爱情观哲学阐释

一、引言

在西方,古希腊和德国的哲学以及文学很早就开始了对爱情的思考。爱情似乎成了哲学、文学永恒关注的主题。然而,诗歌则以一种更为深刻的方式关注和书写着爱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人类的爱情观,《一朵红红的玫瑰》就是其中一例,它是罗伯特・彭斯这位“自学成才的诗人”[2] 用苏格兰民谣的形式创作出来的歌颂爱情的诗篇,它不仅有着以往的学者们所一直在修辞学、语用学、语言学、文化学、翻译学、接受美学等领域用传记批评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从其诗歌的诗节、主题和措辞等诸多方面去寻找学术探索和研究的灵感或依据,也有着他们尚未在哲学视角下挖掘出来的关于诗歌对当时的苏格兰人的爱情观进行的独特的哲学阐释。从表面上看,好象是诗人通过本诗热情地表示自己对心中的她那种质朴而又深情的爱慕。若认真思考,诗人的创作意图还真不是这么简单。这是因为诗人几乎所有文学创作的源泉都来自苏格兰的民间文学,因为诗人生在民间,长在民间,生活在民间,创作在民间,过着民间的生活,汲取着民间的营养,很多作品都来自于诗人在田间劳动之余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理性的思考,代表着苏格兰人的质朴、真诚和睿智,体现着“诗歌和世界”[3],尤其是爱情之间的联系。《一朵红红的玫瑰》就是这类取材于民间的上好的作品,因为诗人在诗中对爱情的真实表达,处处透露出苏格兰人对他们自身的爱情观的哲学思考。诗歌对苏格兰人的爱情观的哲学阐释既丰富多样而又层次分明。具体来说,诗歌对苏格兰男性的爱情观的哲学观察和反思包含爱情的意图、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的价值等三个层次的思考。

二、爱情的意图

从爱的意图上来说,苏格兰人追求爱情的目的和动机都是单纯的,因为在他们心中爱情是如此的美好,而又充满生机。诗人一开篇就用“六月的玫瑰”和“甜美的旋律”来精心刻画苏格兰心中爱情的形象以及对爱情的追寻和向往。诗歌第一节这样写到:

O,my Lu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 newly sprung in June.

O,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1]

这节诗歌所使用的两个比喻,其实是当时的苏格兰人对爱情的认识最初表达,当然也更是对他们寻找和追求爱情的动机的表达。他们追求爱情是因为他们认为爱情像六月的玫瑰一样楚楚动人。第一个比喻选择“六月”是因为六月是一年中最为旺盛的时节,这一点在莎士比亚的Sonnet 18里面也能找到印证。莎士比亚的Sonnet 18一开始就说“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虽然莎士比亚没有直接言明“六月”是一年中最为旺盛的时节,但读者也可以感觉到“六月”在他心目中的美好,因为六月是夏季中最美的时节,六月里草木葱茏,山青水秀,香飘万里。除了使用“六月”之外诗中还分别用了 “newly”和“sprung”两个词。前者暗示了爱的珍贵,后者暗示了爱的活力。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在选择爱情的时候都很慎重,都很注重心仪对象的贞洁和健康。这里的“newly”、 “red”和“sprung”其实是委婉的表明苏格兰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所遵循的两个潜在的标准:其一是女性的;其二是女性的健康。“newly”和“red”暗示了心仪对象的处子之身和古代人对女性节操的一种古老的判断方法。且不说这种判断方法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既然是花季少女,既然那么魅力四射,既然那么健康有力,苏格兰人没有理由不谨慎对待。至于“rose”这一比喻,可以说是读者司空见惯的了,不同的是在其前面不止用了个“red”加以修饰,而切还重复“red” 加以强调。这一强调就说明了在当时的苏格兰人心里,女人的贞洁是多么重要。由此可见,女性的贞洁和健康早已成为当时的苏格兰人选择爱情的两大标准。正是有了这两大标准的约束,当时的女性才把自己的贞洁保存的这么完好无损。

有了前面这个比喻作为前提,诗歌的第二个比喻才有存在的意义:甜美的旋律。乍一看,这个比喻依然是在刻画心仪对象的外在美以及内在的美,因为玫瑰侧重的是对心仪对象身体特征以及生理特征的刻画,而旋律则使对其内在气质和品位的刻画。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只有有着一定高雅素养和品位的人才会欣赏。正因如此,作品中才“playd”的前面有加上一个此表明苏格兰人对爱情真诚的用心,去消解该词的复义,以免让读者产生对该词产生误读。因此,这个比喻除了刻画人物之外,还表达了当时的苏格兰人对待爱情的态度:谨慎、认真、负责。正是这种态度,让当时的苏格兰人在“方言的复兴”[1] 的过程中做出爱情的抉择。

在这一点上,西方的哲人早有论述。柏拉图从人性的理性角度出发提出过爱情是一种精神的“迷恋”的看法。其后的斯多噶学派也指出爱情的目的在于友谊。亚里士多德虽然从生理的角度去解读爱情,但分析到灵魂对爱情产生的影响时,他去又回到了柏拉图的身边。相反的例子则是在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鼓吹爱情源于的主张之下,古罗马现实社会中两性关系的一度混乱和放纵。这就是后来基督教神学禁欲的原因了。还好,经过启蒙思想家的努力,爱情有从基督教神学的天堂回到了人间。而本诗以苏格兰民谣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爱情观,既不同于学术界的理性观,也不同于宗教界的禁欲观,更不是世俗的观。它是几种观点观点的和谐统一,既注重爱情中生理要素的重要性,也注重爱情中心理的要素,是感性和理性有机的统一,因为当时的苏格兰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除了考察其心仪对象和谐统一的外形之外,还要考察其精神素养。因此,当时的苏格兰人的爱情意图不是单纯的基于精神需要或者友谊需要的理性意图,也不是完全基于或者的感性意图,是而者基于责任和真诚的有机统一。

三、爱情的本质

除了想向读者阐明当时苏格兰人的爱情意图之外,诗歌还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苏格兰人对爱情本质的反思和探寻。而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就将当时的苏格兰人对爱情的本质的认识依次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诗歌用了“大海”这个意象来表现当时的苏格兰对爱情的本质的初步认识:

As fair art thou,my bo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4]

其实,用“大海”来表征爱情也不是罗伯特・彭斯在写作风格上特有的成就,他“真正的成就”[1]是是他用夸张手法营造了一个永恒的意象,再通过“大海”这一广阔而又深邃的意象暗示出当时的苏格兰人对爱的坚守和捍卫。其实,追求爱情很艰难,坚守和捍卫爱情更艰难,因为在这个意象里,这份坚守和捍卫没有期限。很多人都会在开始爱情的征程时信誓旦旦告诉对方:“我爱你一生一世” 或者“我永远爱你”,可谁又会想到有的人爱到中途就因抵挡不住身边无限的诱惑而宣告结束了。由此看来,在当时的苏格兰心里,爱的本质在于永恒的坚守和捍卫。他们觉得光有坚守和捍卫都还不够,所以又在诗歌的第三节提出了对爱情的本质更深的认识。

Till athe seas gang dry,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O,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6]

在这一节中,诗歌通过“Till athe seas gang dry”和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传递给读者的是他们看到了爱情的本质不仅在于持久的坚守和捍卫,还在于两个相爱的人在长期的相守和磨合中在生理和心理上走向完美的融合。正如“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暗示的一样,只有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融为一体的两个人,才会明白彼此对于对方的重要意义,才会在长久的坚守和捍卫中更加珍惜彼此,从而向更深更远的地方延续那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其实,在这一节里诗歌通过 “岩石被太阳融化” 这一诗歌的意象将诗歌的爱情本质主题深化到一个更高、更远、更加深沉的高度,让读者对当时的苏格兰人质朴的爱情本质观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事实上,当时的苏格兰人对爱情的这一看法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录》里提到的阿里斯托芬所论述的爱情本质观是极为相似的。不过是,很多人将其“爱情整合观” 这样的爱情本质观视为神话传说罢了。还好,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将他的这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下来,提出了从身心方面整合爱情的想法。话虽如此,当时的苏格兰人并没有主张想黑格尔将一个人的整个肉体和灵魂,个性与意识都完全盲目的融入到所爱的人那里,供其追求和占有。因此,当时的苏格兰人在认识爱情本质的时候,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敢于对之前的爱情本质观进行批判的继承。

四、爱情的价值

诗歌除了凸显当时的苏格兰人的爱情本质观外,还在最后一节突出他们的爱情价值观。这刚健的一笔让读者在探寻诗歌价值的同时从中领悟到爱情的价值,开始从以下的这些诗句中反思爱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And fare thee weel,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6]

诗歌使用的“only”和“ten thousand mile!”都分别从两个相爱的人的角度表达了彼此的存在与否对于对方的重要意义,从而凸现了在坚贞的爱情之旅中相爱的两个人在为了彼此永恒的相守这一艰难的守侯中感悟出的归属和依恋。如果要用言语来说明他们心中爱情的价值,那可能就是彼此都值得对方牵挂和眷恋,彼此都把对方看作自己唯一的归属。这样的爱情既融合了柏拉图所极力主张的所谓“心灵之爱”的高尚爱情,也融合了他所极力批判的低劣的下等人才选择世俗的爱情。当然,“only”和“ten thousand mile!”的使用还表明当时的苏格兰人已经看到了爱情的价值不在于爱情本身或者爱情的主体是高尚还是低劣,而是在于相爱的两个人能否给彼此带来快乐和幸福,是否竭尽所能的去关心、重视、尊重和珍惜彼此,是否是彼此唯一的依靠以及彼此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的唯一来源。

其实,细细想来,柏拉图的爱情价值观刚好走向了两个极端,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相爱的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低贵贱只是世间俗人妄加在爱情主体心灵上的枷锁,束缚着爱情主体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因为任何爱情的主体都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同时也以同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他们来的时候都赤身,走的时候也一样。依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来说,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生活,任何一个男人都配得上任何一个女人,反之亦然。所谓的高低贵贱只不过是强者欺负和压迫弱者时为自己的野蛮行为找到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实则卑鄙的借口和谎言,以便用人性与兽性的标准来压制性的本能和冲动。因此,当时的苏格兰人通过这节诗歌告诉世人精神上的需要和“肉体上”[2]的需要都是爱情主体为了维系彼此永恒的爱情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二者有机而又和谐的统一于爱情主体在彼此相爱过程中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和快乐。这就是当时的苏格兰人从哲学上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对爱情存在的价值的理性阐释。在他们看来,爱情主体在彼此相爱的过程中的爱情价值是否实现,实现的大小,与爱情主体的出生和地位无关,而是与构成永久爱情的两大要素的融合和融合程度有关。

五、小结

归结起来,罗伯特・彭斯的这首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他抒发自己的心上人的刻骨铭心的爱的一个载体,而是要看成是他从爱情的意图、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的价值等三个方面使用哲学的思维来主张积极的爱情观的创作尝试。

罗伯特・彭斯创作的诗歌是民谣体裁,代表的是来自民间的苏格兰人智慧。由此可见,从他创作的爱情所挖掘出来不是他这位布衣才子的爱情哲学,而是当时的苏格兰民间爱情哲学,他的诗歌应该是他用来阐释当时苏格兰人爱情哲学的一个文本载体。

虽然罗伯特・彭斯没有以哲学家的口吻去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当时的苏格兰人对爱情的全部观点,但是他却以哲人的思维和智慧深化了当时的苏格兰人在爱情的意图、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的反思和探索。(作者单位:1.昭通学院外语系;2.昭通市委党校科研处)

参考文献

[1] Gerard Carruthers,Robert Burns,Tavistock:Northcote,2006,p:13.

[2] Julie D.Prandi:Sextual Imagery in the Verse of Burns and Anna Louisa Karsch,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Vol.43,No.1-2,2006,p:154.

[3] Liam McIlvanney:Hugh Blair,Robert Burns,and the Invention of Scottish Literature,Eighteenth-Century Life(Volume 29,Number 2),spring,2005,p:26.

[4] Ronnie,Young:Genius,Men,and Manners:Burns and Eighteenth-Century Scottish Criticism,Scottish Studies Review 92,2008,p:131.

[5] William Dowling,The Epistolary Moment:The Poetic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erse Epistl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p:3.

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刍议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