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关键地位不动摇

时间:2022-05-01 11:36:46

抗病毒治疗关键地位不动摇

重庆啤酒集团旗下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称合成肽乙肝疫苗)曾广受投资者期待。2011年12月8日,重庆啤酒集团对该治疗用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进行揭盲。而该项目的另一组试验的试验结果尚未公布。该项目完整的研究报告预计于2012年4月6日出具。不过,已揭盲的部分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却引发了投资者恐慌,重庆啤酒股价持续下挫,资金疯狂出逃。原来,该组数据中治疗用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的疗效相似(e抗原血清转换率差异不明显),被投资界认为治疗失败。

合成肽乙肝疫苗来源及机制

合成肽乙肝疫苗是国内正在研发的治疗用乙肝疫苗中的一种。合成肽乙肝疫苗旨在通过免疫调节增强机体的特异性抗乙肝免疫功能,达到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

当然,乙肝病毒很难彻底被清除,这与存在于肝细胞核中的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有关。迄今,全球还没有一个药物可以直接针对这个深藏在肝细胞核内的环状DNA发挥作用。包括合成肽乙肝疫苗在内的所有免疫治疗手段,如干扰素等,都是希望能够通过增强免疫力,清除藏有乙肝病毒基因的肝脏细胞,达到间接清除病毒的目的。研究发现,经干扰素治疗有部分患者或不经任何药物治疗亦有极少比例的患者可以获得对感染的肝脏细胞的清除。

理性看待e抗原血清转换率

合成肽乙肝疫苗揭盲结果显示,e抗原转阴同时e抗体转阳的血清转换应答率分别为:安慰剂组28.2%、600微克治疗组30.0%、900微克治疗组29.2%。其实,现有抗乙肝病毒药物中,e抗原血清转换率都不高。2012年初,亚太肝病学会修订版乙肝指南(APASAL指南)推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作为优先选用的临床一线用药,这些药物可以强效抑制乙肝病毒且耐药发生率非常低。但即使采用这种强效和低耐药的药物,比如用恩替卡韦治疗3年(144周)后, 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比例也仅为24%~44%。而目前合成肽乙肝疫苗二期临床试验各组获得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虽然无差别,但都获得了比较高的转换率。该结果事实上是由于三组无差别导致研究结果的无意义,但为何三组的有效率均较高,目前看来仍无法找到令人满意的理由。因此,该研究不能帮助药物上市,但对于药物是否无效还不能给予定论。

乙肝治疗的关键仍是抗病毒

当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地位尚不可替代。作为患者,需要辨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的“新药”“特效药”进行转阴治疗的欺骗行径。抗病毒治疗要有总体规划。按照2012年亚太地区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意见,目前的口服抗病毒治疗主要还是核苷类药物,应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药物长期规范抗病素治疗。除口服抗病毒药物外,也可选择干扰素类以获得免疫控制。

e抗原血清学转换往往成为患者追求的停药目标,但是抗病毒治疗绝对不能只停留在e抗原血清转换率上。随着年龄增长,乙肝患者获得e抗原血清转换率会自然升高,这是机体自身获得免疫控制的结果。但这种血清转换会随着机体的自身免疫清除而带来肝细胞反复损坏修复,血清转换较晚的病人中仍有较高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风险。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正是阻止乙肝病情进展,缩短获得e抗原血清转换的时间。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中,1年内e抗原血清转换率都不高,同时肝细胞核内的cccDNA很难短期内被清除,复发率仍然很高。为了最大限度并长期将病毒抑制在最低状态,尽量避免耐药的发生,采取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使肝脏炎症得以控制,肝纤维化进程被遏制甚至逆转,减少或终止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策略才是上上之选。因此,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指南都明确提出“尽量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专家简介:复旦大学附属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上海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重点从事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硬化、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等各类感染性疾病和肝病的诊治,擅长抗病毒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华山医院感染病大楼一楼肝病门诊,周五下午门诊大楼5楼感染门诊。

上一篇:当胸痛发生以后…… 下一篇:捐献肾脏,让生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