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狂”也分三六九

时间:2022-05-01 09:10:04

“购物狂”也分三六九

测试篇:

以下测试针对大城市中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尚无子女的女性,并非普遍适用。

非生活必需品的品牌:(累加记分)

化妆品、鞋或服装的品牌超过了3种以上。

(否,0分,结束)(是,加1分,继续)

能轻易说出以上品牌中什么产品最好,什么产品一般化。

(否,0分,结束)(是,加1分,继续)

觉得还不够,有继续购置的品牌计划。

(否,0分,结束)(是,加1分,继续)

觉得还不够,有继续购置的打算,但没有明确的品牌倾向。

(否,0分,结束)(是,加1分)

花钱最多的购物场所:(单选)

家或单位附近,比较方便的超市。(0分)

需要专程前往的大卖场,比如乐购或者沃尔马。(1分)

休息日才能前往的Shopping Mall。(2分)

目的明确的品牌专卖店。(3分)

路边摊、超市、专卖店、Shopping Mall……everywhere!(4分)

对购物行为的心态:(单选)

实在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无聊负担,还不如去看DVD。(0)

正常的生活需要,总得买点什么的,不是吗?(1)

很好的消遣,是一种放松方式。(2)

蛮有意思的,一进入商场我就兴奋,精神抖擞。(3)

非去不可,如果不去购物我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烦躁不安。(4)

你的总分:

0~2:节俭女王;3~6:正常买手;7~9:初级购物狂;10~12:骨灰级购物狂

分析篇:

“都市生活人人都有压力,有压力有点不正常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这种不正常,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让你不光是月光公主,还升级为背着沉重的债务壳依旧止不住购物的超级购物狂,那么也许你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了!参照一下影片《购物狂》中的三个女人,你身上是不是也存在这些问题呢?

代表人物一:张柏芝扮演的方芳芳

病症:

一到商场就忍不住买东西,看到好东西就想买,不管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一定要买,不买二三十袋不肯罢休,如果不买就会手痒,像被蚂蚁咬,不舒服,这种状况一直要持续到买回东西为止。在看到信用卡帐单会有短暂的郁闷,但并不是因为懊悔自己买了很多东西,而是担心账单无法按时付清,但转瞬就会把帐单丢在脑后,继续无休止的shopping行为。拥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但每一张都刷爆,每月挣的钱只够还最低还款额,却依旧乐此不疲。

诊断:骨灰级购物狂依赖型。

芳芳的行为具有一个主要特征,即:特定行为的强烈依赖。

购物确实是可以创造愉悦的行为。可是对于芳芳来说,购物是为了避免不购物带来的痛苦。这种反应看起来眼熟吗?没错,它和海洛因成瘾是一样的。开始,海洛因带来快乐;一段时间之后,你必须用海洛因来压制痛苦,没有它就会无法忍受。

海洛因成瘾是对一种化学物质的依赖,而购物成瘾同样是一种化学物质依赖,所不同的是这种化学物质不再是外来的,而是你自身分泌的多巴胺或阿片类物质。它们的作用,是以“”来调节人的“动机”。当多巴胺在大脑中浓度上升时,人会变得精神抖擞,产生强烈的兴奋和。而刺激多巴胺浓度上升的外界刺激中,就包括多变的色彩、热闹的场景和众多的新鲜事物。这一切,商场都可以提供。

于是每一次购物,都是一次刺激内分泌获得的过程,对的追求就成为行为动机。随着这种动机在一次次购物中被强化,多巴胺的产生出现了惯性,购物终于成瘾了。每隔一段时间不去购物,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手脚发痒甚至焦躁不安。

可怜的芳芳,她的行为和一只内分泌过载的小白老鼠并无二致。

代表人物二:徐小凤扮演的陆小凤

病症:

家中“黄金万两”,从小不愁吃喝,看到喜欢的就买,通常一种款式会买全所有颜色。对于新品没有任何抵抗力,每次购物都以“扫货”的姿态出现,买光商店内的几乎所有商品。对于杂志上介绍的今季流行更是全部买全。尤其喜欢特别定制,常对商家提出苛刻无理的要求,让其为了自己的喜好特别赶制相应的全套商品。

诊断:骨灰级购物狂焦虑型。

小凤和芳芳不同,她的购物行为中强调的是占有与自我实现。

因为家世的富足,小凤没必要像别人那样定个目标去奋斗,而家人更用不着小凤费心。“黄金万两”给小凤带来的就是理想匮乏。“我想成为什么样子?”小凤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她确实想成为一个什么人,但是同时又感觉完全没有必要。不信?你去照着马斯洛的目标列表捋一遍,会发现所有的人类目标对小凤来说都没什么价值。

尽管成为什么人都没意义,可是小凤确实又想成为一个什么人,这就是人性的矛盾。小凤的解决方式很直接:“无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人,我都准备好了。”于是,所有的款式都要买,每一个款式所有的颜色都要买,任何新品都不错过。“别人能有的,我都已经有了!别人没有的样式,我都已经定制了。”潜意识中的台词是:我小凤可以轻易成为任何人,而别人永远别想成为我。

都知道压力来自挑战,而当人生没有挑战时,就没有压力了吗?人生目标的缺失,造成小凤毫无目的的物质准备。隐藏在表面的贪婪背后的,是来自无所适从的焦虑。

代表人物三:宫恩娜扮演的丁叮当

病症:

只买特价货和假名牌,看到商场大减价就完全失去自控能力,会失去理智不顾一切的抛下身边的朋友,不管是女友还是男友,一头扎入减价花车中开始抢购。但同时又极度自卑,认为自己比身边的人低一级,常常怀疑自己。

诊断:购物狂诱发型。

叮当不是骨灰级购物狂,骨灰级购物狂的共同特点是“无诱发条件”、“无特定目标”的购物成瘾。叮当呢?她的购物行为有诱发条件――减价,有特定目标――特价货和假名牌。所以她最终没有达到骨灰级,真遗憾!

叮当有一种对自身境遇的不满,憧憬着更富足和更优越的生活。其实人人如此,这并不是什么心理疾病。问题在于,普通人可以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而叮当不行。

叮当的憧憬如此强烈,以至于必须找机会来“实现”一下自己的憧憬,哪怕这种“实现”完全是扭曲的。于是机会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廉价。对假名牌和特价货的购买,实际上是一种对梦想“打折”的实现。尽管“自卑”,但是毕竟占有了。

建议篇:

通过上面的测试和例子,也许你已经对自己的购物行为有了一个大致的等级归类。如果不幸发现自己属于购物狂甚至达到骨灰级的话,该怎么办呢?

大概的建议是:系统脱敏。

你可以这样做:把引起自己购物欲望的场所划分一个等级,按从低到高排列。比如:“菜市场1级”“服装摊2级”“超市3级”……“购物中心N级”。然后开始从最低级的购物场所开始,置身其中,锻炼自己对购买欲望的克制。当你可以在低级的购物场所中有效的克制自身的购物欲望时,再过渡到高一级的购物场所。

对行为的控制会影响情绪,情绪的变化最终会调解你的内分泌。

如果你对这个建议不满意,没关系,还有一种行为替代的方法可以尝试:

比如瑜伽就是不错的选择。

当购物欲望汹涌而致,令你欲罢不能的时候,瑜伽吧!在呼吸的调节和肢体的舒展中来转移你的注意力、平复对物质的欲望。

可以起到类似作用的替代行为还包括芭蕾、健身和插花等等。

对于购物狂来说,无疑这会是一个相当令人反感的过程,但是相对于病态的行为和刷暴的信用卡来说,还是可以忍受的吧?

最后,还有一种人物值得一提,就是节俭女王。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好现象。对购物的兴趣过分缺失甚至反感,折射出的很可能是一种被称为抑郁的情绪低落。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喜欢购物是天性,对这种天性的过分自律或压抑没什么好处。只要不过分,还是逛逛商场更健康,因为适当的购物没坏处,这个世界最终需要女人的色彩来点缀。

再给男人们支个招儿:一个女人无论是成熟还是卡哇伊,她们对购物的态度都能折射出心理层面的很多东西。所以,想了解一个女人,不用去挖掘她的隐私和恋爱史,也不必去浏览她的Blog或相册,你只需要带她去逛商场。

上一篇:坐公交车转圈的老俩口 下一篇:强迫症,走出4种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