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01 06:35:10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摘要:在全面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逐渐的进行当中,其中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进行绩效机制的改革主要是为了促进各个单位协调、高效工作,完成战略目标,并且在不断的改革中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就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来看,整体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主要研究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机制 必要性 问题 策略

科研事业单位自进行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以来,取得了很多成绩,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行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研事业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从实践中进行发展和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就是制定一定的评估方式,对于职员工作完成情况和进度进行评估与反馈,这关系到职员的职位的调整与报酬的高低。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对于员工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体现出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机制的改革。

一、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我国实行绩效考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实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考核机制不是十分完善,发展不成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不科学,在科研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岗位设置,并且对于不同职称的工作人员都采用相同的考核标准,这样对科研单位中资历深、职称高、贡献大的职工十分不公平。指标的设置方面应该依照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并且要根据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的不同对于考核指标进行调整。

其次,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还体现在具体的考核措施落实不到位。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考核工作的培训,所以在具体的考核实践中不能够完全落实考核措施,使得一些考核者就会利用职务之便对于职工的表现进行非客观的评论,这种现象在科研单位最初实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态度,不利于单位的内部团结和发展。最后,就是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很多科研单位职工也都积极支持绩效考核,但是在最后的考核结束以后并没有得到反馈,这就使得考核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以至于绩效考核形同虚设。

2.科研事业单位主观认识不足

在很多科研单位中,很多员工对于绩效考核并不重视,并且不重视对于考核机制的深层研究,仅仅把它当做一种工资多少的衡量标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单位对于绩效考核机制的宣传不到位,员工对于绩效考核认识不足。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实施载体,科研事业单位不能够用辩证的方式去看待这种工作考核机制,很多单位对此都有抵触心理。

新的绩效方式对于旧有的单位考评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员工的思想还停留在科研事业单位是铁饭碗的层面上,对于科研事业单位本身而言很难做到马上对于已有的考核制度进行彻底的,重新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但是从事业单位长远的发展与职工长期的职业发展来看,实行绩效考核更有利于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工作人员升职加薪的速度。

二、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策略

1.优化单位组织建设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体制的制约,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应该重视单位内部的调整,优化单位组织建设并且不断实现各个单位部门的协调运作。单位针对绩效考核可以成立单独的绩效考核小组,依据具体的单位状况,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单位的考核体制,实现各个单位的协调配合。同时要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绩效考核与人才的轮换晋升相协调。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针对不同特点的企业、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标准,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就要健全反馈机制,使得考核效果得以显现,同时给职工以工作业绩、职业发展的指导,这样才会使得单位职工可以针对自身的不足与优势进行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有利于单位更好地发展。其次要不断对于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创新,增强考核机制的可行性,这就使得科研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减少阻碍,转变观念,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绩效考核机制是我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单位或部门及时对于考核机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管理和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才可以不断实现体制的完善,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总之,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改革机制的应用与实行。

参考文献

[1]陈旭尧.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2

[2]王亚玲.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与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154-155

上一篇: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医疗人才合作的对策研... 下一篇:新兴市场企业突围“增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