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前的蛛丝马迹

时间:2022-05-01 04:47:58

据估算,中国平均每年自杀人数约28.7万,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中国第5位的死因;在15~34岁人当中,自杀是第1位的死亡原因。那么,怎么预防自杀呢?下面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可供参考。

留意反常行为

许多相关研究均显示,自杀者在行动之前或多或少有些异常,绝大多数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过抑郁、焦虑、悲观、绝望、消极厌世等心理活动。有些自杀者在行动前明确向旁人表达自杀意念,表达对象为关系密切、日常交往较多者。作为一种异常的行为方式,在自杀之前,自杀者会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常会伴有反常的情绪和行为,作为亲朋好友,及时发现危险征兆,及时干预和治疗,将会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不提供条件

比如,一些自杀者常采用服毒的方式自杀,所服用的有毒药物多数是容易得到的。相对而言,苯二氮 类药物、鼠药和农药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也较容易获得。如果家属加强对这些药品的管理,使自杀者不那么容易获得,就有可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送患者上医院

抑郁症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为28.5%~63.7%,而有自杀行为者中,大约70%患有抑郁症。所以,抑郁症患者要及早治疗,家人还要注意其病情是否有波动。如果患者自杀未遂,家人应及时送其到专科医院诊治。

留意自杀征兆

任何人面对死亡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挣扎,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线索,它们提示了自杀的可能性。当任何人有下列表现之一时,旁人要想到他在短期内有自杀的可能性。

1. 在近期内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的行动。

2. 他(她)向亲属、朋友、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或者在日记、作品中透露了对人生的悲观情绪,甚至表露过自杀的意愿。

3. 他(她)突然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告别的话,对今后的事情做出不必要的安排。

4. 和别人讨论自杀的方法,搜集有关自杀的资料,或者购买、储存有可能用于自杀的药物、有毒化学物质,或者准备可用于自杀的工具如枪支、弹药,或者在江河、大海、池塘、悬崖、高楼等处徘徊。

5. 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如出现情绪的突然好转,应警惕自杀的可能性。

6.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过分的自责,认为自己犯了大罪,或者莫名其妙地认为别人要害自己,或者听到有人要自己自杀,家人要警惕其在这些精神病理现象影响下自杀。

上一篇:看似“性”病,实则“心”病 下一篇:青岛槐花不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