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时间:2022-05-01 10:40:51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摘 要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当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与不易操控性,使得近年来由互联网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保证用户日常的使用安全,我们应该从网络安全与防范入手,通过分析引发当前问题的起因,进而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关键词 网络安全;技术改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 154-0081-01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随着我们对计算机科技的研发,通过网络连接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中的过程,这也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打破了单一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使得我们的工作与互联并不只局限于一台电脑上,拓展了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计算机网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电脑系统、网络接入与传输设备等,通常外部设备的损坏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崩溃;而另一方面是软件系统,主要是系统中保证数据传输与连接正常的应用软件,通常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运行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分别是:首先要保证数据与信号传输的准确与及时,不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变化与泄露;同时还要保证传输的内容不会被该用户以外的人阅读,保护发件人的隐私;最后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要在很长的一段运营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安全与数据传输稳定。

2 当今计算机网络容易遭受的攻击与威胁

因为网络发展的速度过于迅速,同时配套的安全设备与防护措施并未发展成熟,因此现今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漏洞,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趁机通过这些漏洞来进行违法乱纪的行为,轻则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重则会遭受财产的损失,因此这已经关乎到我们每一个的安全,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自身受到来自哪里的威胁,同时才能采取相应必要的防护措施。

网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硬件会遭受的安全威胁,包括终端服务器的架设,数据线束是否被妥善的放置,以及整个网络中断服务器是否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能否在工作时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在因特网的接入中,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整个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局域网络,其中由一个端口就可以连接到终端处理器上,而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破解服务器密码就可以接收到其他人发送与接收的数据,通过远程IP控制与协议许可来对其他人的数据进行窃取,这样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最大的关注;之后还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因为随着各种软件与网络接入技术的升级,计算机系统往往会暴露出较多的兼容性问题与漏洞,因此开发商就要常常的更新补丁来对其进行维护,而网络黑客往往就通过这些漏洞来入侵用户电脑来窃取数据与信息,对用户的财产与个人信息进行肆意的窃取,造成较大的危害,而且现阶段对于黑客的防护并没有较好的方法,同时很多时候也无法追踪到黑客攻击的来源,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除了以上互联网与计算机系统的问题与漏洞外,现在也常常流行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病毒,一般的病毒都是由别有用心的网络黑客制作并放出,通常其目的并不同于黑客对电脑入侵的明确性,而是通常具备较大的扩散性和传播性,传播速度很快,而且不容易被删除,一旦沾染上病毒就会对计算机的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还对丢失文件与数据,现阶段病毒发展多种多样也给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我们安全漏洞还存在于个人安全意识的淡薄,因为对自身安全信息的疏忽,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经常在公共电脑上登录自己的账号,这样通常就会在不经意间流失自己的跟人信息,一旦被别人发现,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与个人信息的流失。

3 我们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因此在当今计算机安全保护措施并不健全的时候,还没有出现一种可以完全规避互联网应用中可能出现问题与隐患的设备,所以我们应该从个人和技术两个层面来对各种问题加以防范,尽最大的可能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

首先国家应该根据最近愈演愈烈的互联网信息与安全问题颁布相关的法令,一方面督促互联网企业与个人严于律己,同时还对整个产业中没有相关法规进行规定的范畴进行重新的界定,这样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规范性,每个人能够在各自被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安全合法的工作,这是法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同时现在由用户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对用户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与互联网知识的普及也势在必行,鼓励用户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互联网的安全使用,减少因用户自身失误而产生的问题;同时网络信息管理员也应该定期的对终端上的数据进行更新与维护,保证所使用的系统与软件均是最新版本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上一篇:浅谈当前网络神话小说的文化体现 下一篇:探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中微课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