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翻转?灵动复习

时间:2022-05-01 10:25:18

平稳翻转?灵动复习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含上、下两册),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复习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组成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以及两个基础实验――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复习“水和常用的溶液”知识点,知道水的组成,常用水净化方法,溶液的组成、溶解现象,从而理解水是最重要的溶剂;能灵活应用过滤、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这三种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能应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进行简单计算;能综合运用知识点创新各类水和常用溶液的分离提纯方法。

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学习过程中的目标管理,反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是学习过程目标管理的灵魂。教师必须依据课标,从学习内容的分析中加以提炼,确保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对学生来讲,在专题复习课前的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复习课的效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而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可以极大提高课前自主复习和课堂复习的效果。

微课程教学法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等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①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由学生在家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水和常用溶液”中这些零碎、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大脑中形成一条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串,完成了复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概括性整理和加深阶段。②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复习升华)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教师自主设计的实验流程题(探究烧杯1和烧杯2中溶液成分,检验、鉴别、分离等),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讨论,自主完成设计,同时在讨论设计中碰撞出很多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使复习获得系统化提高,充分实现复习的目标,进一步锻炼学生信息加工及实验技能的运用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逻辑思维、动手实践、语言表达、自我判断、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支架与载体。任务单的设计应遵循如下逻辑: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③根据复习任务给出复习方法建议;④设计课堂复习形式预告。

需要说明的是,本节复习课采用了概念图的设计思路,让学生把课本上下两册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联系起来,找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自己在前面学习中的知识薄弱点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查漏补缺,从“横”、“纵”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协作探究复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解决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主体作用,激发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在完成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的设计之后,教师已经能够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可以基于自主学习成效完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然后,从学生视角完成课堂复习形式预告。在复习课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点已有全面的复习和理解,因此,课堂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2.录制微视频

(1)任务分析与技术类型选择

录制微视频首先需要进行学习任务分析,使设计出来的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因此,微视频的设计要以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为依据,为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提供支架。

由于本复习课是运用微视频去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图,所以,微视频选择视频多段合成的技术类型。首先利用Inspiration软件制作了5张概念图图片,然后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这5张图片,接着采用手机录制4段以概念图为指导的图片拆解讲述,最后将9个部分内容交叉合成一个8分钟的微视频。

(2)微视频逻辑线索

首先,复习第一部分内容“水的组成”,通过电解水实验图解分析,整理了水的宏观和微观组成及表示、电解水实验、电解水的应用、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书写、电解水实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然后用一张“水的组成”概念图来总结知识点。

其次,自然引出“生活用水是如何净化的”,通过从水源出发,将河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的过程,突破过滤以及过滤操作进行重点内容的复习,同时整理出水净化的一条主线,并提出净化后的水不是纯净物,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得到纯净物――水”,最后提出蒸馏方案,让学生整理并完成“水净化”的概念图。

再次,复习溶解现象,归纳溶解过程中溶液的热量变化、熔沸点变化,溶液中的微粒,乳化现象以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最后,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曲线图,以及通过溶解度曲线如何选择提纯物质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微视频结束前将整个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单的任务,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在大脑中完成了“水和常用的溶液”知识点的网络图,形成了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图。整个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3.设计课堂检测和课堂协作探究作业

(1)设计课堂检测的基本思路

普渡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卡皮克(Jeffrey D. Karpicke)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认为测试对记忆知识有促进作用。反馈不仅能纠正记忆上的错误,而且有助于低信心的正确回答(Correct Response with Low Confidence)的保持。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重复提取”优于“重复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能将所复习内容经历“重复学习”的过程,再到课堂上接受检测,进行“重复提取”的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检测的难度与“任务单”和微视频相当,具有行为主义的性质。因此,检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由于“任务单”采用问题导向策略(思维导图模式),所以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中体验到课前学习的成就感。进入课堂检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准备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设计课堂协作探究作业的基本思路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没有课堂作业就没有“翻转”;没有进阶,就达不到形成认知结构“顺应”的高度。特别是对复习课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只停留在“检测”的水平,而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

1.自主学习反馈

各组联络员分发批改后的“任务单”,供学生查看,个别学生完成订正,本环节1分钟完成。

2.课堂检测

(1)3分钟检测

联络员领取课堂检测单,分发到每位学生。教师打开Flash倒计时器(预约时间3分钟),学生作答。

课堂检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复习成就感。检测难度一般不超过“任务单”难度,但相比新授课而言,该检测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还是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检测。

(2)协作评价

检测结束,联络员收齐检测单,交兄弟组组长互换批改。各小组在协作交流中得出正确答案。联络员回收本组检测单,组长负责记录分数。

检测发现,所有学生都以满分完成了复习检测。说明课前复习已经到位,学生收获了复习的成就感。同时也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解题能力。

3.课堂协作探究作业

(1)下达协作探究作业

课堂检测结束,联络员将讲台上的协作探究复习作业分发给小组成员,这是学生期待新挑战的一个环节。

学生被要求依次完成三个探究作业,边讨论边实验。六组学生每位成员都要做这三个作业,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三个组完成“探究一、二”的展示,另三个组完成“探究三”的展示。展示形式和发言由各个组商讨进行,形式不限。复习过程中,教师会对学有困惑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2)协作探究过程中的师生行为

学生行为:在协作讨论中,学生轻声交流。小组各成员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完成实验,组长在旁认真记录书写,联络员将本小组的结论和现象分别与邻组交流,发言人则认真记录综合意见,准备发言稿。每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课堂复习非常有序。

教师行为:教师巡回于各组之间,不时地用手机拍摄学生作业和讨论的视频或照片。由于预装了MirrorOP Sender软件,所以能实现手机和大屏幕的实时对接,将各组讨论、作业情况即时传送到大屏幕上,使学生对教师在身边指导和拍摄的感觉非常亲切。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

(3)协作探究作业思考

布置协作探究作业,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视频内容,而是对视频内容整理识记后的进阶,尤其要注意和视频内容的衔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衔接。因此,对于复习课“翻转”,笔者觉得最难、最费时间的,便是协作探究作业的设计。

设计协作探究复习课作业首先需要将复习所串联的知识点都涵盖到,其次需要综合提炼,并要求教师对中考题型、中考要求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再次需要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同时预估学生可能会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对未知溶液进行鉴别和分离提纯。在分组辅导过程中适时穿插鼓励,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发展,形成学生大脑中的个性化思维模式、逻辑思维模式,实现对原有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提升。

4.展示和评价

各组发言人分别上讲台宣读探究成果。与此同时,教师将复习过程中拍摄的分组活动照片和探究作业答案照片依次上传到教室的大屏幕上,方便学生作可视化演讲。果然,三个小组在完成同一组题目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学生们在相互取长补短中分析、推理、说明、表达……

当发言人发言后,其他组会提出不同的方法,然后发言人加以阐释,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和完善。接着教师用2分钟时间对学生的探究复习过程进行点评。这对教师的智慧是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时刻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各小组协作状况,从学生探究内容、探究形式,以及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碰撞等方面做好记录,恰如其分地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并向其提出继续努力的建议。

在翻转课堂中,笔者认为最有意义的就是这个环节。智慧的教师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对课堂上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判断、随机应变、点化学生智慧,使教学相长在翻转课堂中生成。

在复习过程中,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调,通过交流讨论、互动合作、师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达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实践证明,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评价不可或缺。只要教师能主动积累经验,多反思、多学习,坚持每堂课认真评价,那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换来的就是学生发展的回报。

教学反思

1.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翻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在协作探究过程中做到分工合理、评价公正、人人参与、人人评价?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如下三种情况:①一部分学生只当听众不发言;②一部分学生只当观众不讨论不参与;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听、不看、也不说,完全脱离小组,沉浸于自我学习中。

因此,教师要特别用心,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办法一,强制出镜。在自我展示环节中,爱表现的学生往往“出镜率高”,而多数学生存在推卸心理,认为教师叫自己的几率比较小,自己在讨论中参与或不参与都无所谓,发言人往往是固定好的几位学生。对此,教师可采用抽签、轮换等强制方法,迫使每位学生都来展示。实践证明,多次展示后,学生再无侥幸心理,而是人人参与,人人乐于表现。

办法二,评价关联。不少学生认为,学生展示是代表小组,结果的好坏,评价的是集体,不具体到个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分摊到自己身上只占一小部分。集体主义感不强,小组意识不浓。对此,教师要处理好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关系,既要评价小组,又要评价个人。如果有固定的评价指标,一定要将小组指标分配细化到每位学生。

办法三,教师扫描。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及时观察,聆听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集中精神观察到每位学生,要对小组讨论的激烈程度、学生个体参与程度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还要排查“吃大锅饭”的听众、观众,对不想动的学生及时记录,随机抽查。

只有积极的团队合作,才可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2.平稳翻转,灵动复习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在平稳中逐步推进,现在又开始尝试复习课翻转,复习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归纳、整理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掌握的东西。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悟性。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单和微课能帮助学生将遗忘的、未完全掌握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多次观看教学视频,暂停、倒带、做笔记,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归纳整理和逻辑性串联。这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翻转复习课中平稳的一部分。

相比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往往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过程,但这两者是很难兼顾的。而翻转课堂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一对一进行点拨和辅导,拓展学生思维,将探究合作作业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这是人性化学习的另一个部分,也是翻转复习课中灵动的一部分。

平稳翻转,灵动复习,让微课程教学法走进新授课,也走进复习课。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是新技术遇到新需求时催生出的一种教学结构创新,其价值在于通过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差异化教学和高阶学习,实现教与学整体的效率提升。

上一篇: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与劳动技术三课融合的实... 下一篇:基于逆向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