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扬琴教学

时间:2022-05-01 09:01:29

浅议扬琴教学

【摘 要】 中国扬琴是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已逐渐发展为富有东方音乐魅力的民族乐器,本文在阐述扬琴教学历史演变与音乐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扬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新时期扬琴教学的建议,主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内容科学化,构建扬琴教学理论体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表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关键词】 扬琴教学;音乐地位;存在问题;对策

一、前言

扬琴传入中国后,在民间得以普及和发展,其表演形式以伴奏为主,扬琴在民族乐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其丰富,演奏形式多样,可独奏也可重奏,可协奏也可伴奏,是二胡和笛子等乐器的首选伴奏乐器,在中小型合奏乐队中扮演着类似指挥的角色,处于重要地位。几百年来,扬琴在“广西文场”、“扬州清曲”、“广东音乐”、“广西文场”、“福建南词”、“海南八音”、“常德丝弦”、“山东琴书”、“江西清音”、“榆林小曲”、“云南扬琴”、“四川扬琴”和“贵州文琴”等说唱和曲艺表演中生存着,且由于各地音乐风格存在着千差万别,故发展出不同的风格与流派,新中国成立以来,扬琴得以长足地发展。扬琴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其有别于物质生产,它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哲学、宗教、语言、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扬琴教学目的不单是帮助学生了解演奏的合理性原则和演奏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即着重发展学生的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高度的概括、分析和坚韧的意志力等。从总体上看,扬琴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发掘,在传统的扬琴教学实践,一般仅注重技巧训练,却忽视音乐情感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且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时代的高度发展,使得传统的扬琴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文化多元化的要求。

二、扬琴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地位

1、扬琴的历史演变

扬琴作为一种击弦乐器,明末清初由海上传入我国,曾被称为“洋琴”、“打琴”、“铁线琴”及“蝴蝶琴”。历经四百多年的演变,扬琴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家族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扬琴才真正从民间戏曲伴奏乐器中独立出来,发展成高等音乐教育的一部分,1952 年新成立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将其吸收为“编制乐器”,正名为“扬琴”。

2、扬琴的音乐地位

在中、小型民乐合奏中,扬琴通常以乐队的核心出现,还因其中和的音色、宽广的音城等特点,成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伴奏乐器,能够为二胡、竹笛等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伴奏,其在我国民族器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扬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扬琴教育历史较短

中国扬琴院校教育历史较短,至今为止仅61 年,受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禁锢的影响,学术领域尚未形成继承传统和创新突破并重的局面。

2、受现代音乐教育体制的不利影响

在扬琴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满足学生考级和比赛等愿望,为完成教学任务,练习时往往将教材指定曲目,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急功近利的结果是基本功不扎实,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3、学生的音乐专业基础薄弱

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难以掌握音乐创作规律,尚不能从专业层面分析作品,还有一些学生对音调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凭听觉辨别音准与音色。

4、理论知识传授不足

在传统的扬琴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时基本靠简单的模仿,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观察、分析等能力,致使学生学习时不够主动,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扬琴教学的对策

扬琴教学应该跟上互动、互容和互补的现代化文化格局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吸收各种风格的扬琴演奏技术,切实加强教学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建立扬琴教学信息库,不断修正不准确的看法,进一步运用新颖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思维方式,使扬琴教学更趋科学化。

1、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认识

加大理论传授力度,让学生意识到扬琴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介绍该乐器的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扬琴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通过规范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对扬琴学习的兴趣;切实加强学生文史修养,通过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及历史书籍等途径,深刻了解地方人文与音乐,会对学生扬琴的演奏很有帮助。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扬琴教学实践中需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互信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上课初期,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要尽量多的与学生交流思想,通过沟通与合作,促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只有实现心灵的沟通,才能使学生乐于倾听教师的指导,并朝着教师指引方向去努力探索。

3、教学内容科学化

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新意,提出新的要求,目的是引起新的“兴奋点”,同时要让学生感到达到要求并不困难,只要努力,就能做好,完成目标后再提出下一个努力方向,如此以来,学生就会有希望,有奔头。此外,在教材的使用方面,除了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来选择,还需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某些学生性格外向,而有的学生则性格内向,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首先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的乐曲,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选择与性格相反的乐曲,可以完善性格缺陷,最终成为优秀的器乐演奏者。

4、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经历、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要求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某些学生的演奏水平偏低,缺乏信心,对待此类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以鼓励为主,即善于发现学生演奏中的优点,即使微小的优点也不要放过,要及时表扬,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切实提高学习扬琴的兴趣。

5、与其他乐器相互交流,构建扬琴教学理论体系

通过中国管弦乐协会、世界扬琴大会和扬琴艺术研讨会等影响,在扬琴如曲目演奏和乐理分析等方面,需积极借鉴民族乐器成果的教学转化,在交叉专业领域深入完善扬琴教学理论体系。

6、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表演意识和能力

扬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要求表演者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及创作热情,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再现情感的内涵,积极创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丰富其生活经验及社会经验。

(1)突破封闭式的教学,积极构筑“小舞台”,打破声乐和器乐界限,相互表演,共同观摩,只有尽可能多地演出,才能有效减少怯场;(2)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演奏心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切实提高学生在舞台上自我调节的能力,帮助学生消除舞台表演因焦虑不安而引起的怯场情绪。

7、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扬琴教师的技艺水平及对音乐理解的深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优美的示范会使学生产生崇敬心理,从而信任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指导。教师除了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外,还要认真钻研作品,深入了解作品风格、乐曲内容和表现形式、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作品要具备理解、吃透和融合三个层次,即对作品的基本思想非常清楚;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和技术难点非常明确;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21世纪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集思广益,促进扬琴教学取得新的发展,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总结出一套严谨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扬琴教学的原则及方法更具鲜明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并在扬琴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乔云. 谈扬琴教学中手腕的训练方法[J]. 音乐天地,2013.04.

[2] 曹. 扬琴教学研究得与失[J]. 咸宁学院学报,2011.12.

[3] 姚晓琴. 浅谈高师扬琴教学[J]. 乐器学堂,2010.12

[4] 易先玲. 近十年来扬琴教学研究得失探讨[J]. 北方音乐,2010.07.

[5] 张雪. 扬琴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材发展[J]. 学术论坛,2009.03.

[6] 孔庆丹. 浅谈师范音乐院校扬琴教学[J]. 教育革新,2009.08.

[7] 肖笛. 论高师扬琴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研[J]. 怀化学院学报,2008.12.

[8] 刘燕子. 浅谈扬琴教学[J]. 科技信息,2008.35.

[9] 张志远.论中国扬琴的教与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

黄 (1984-)女,陕西华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扬琴演奏与教学.

上一篇:关于财政扶贫互助协会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浅议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柔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