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及启示

时间:2022-05-01 04:50:07

浅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及启示

【摘 要】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此,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辉煌的成就来源于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相应的科学社会主义也得到充分发展。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并使之成为可能。文章仅浅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与启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启示

科学社会主义,并非是依靠生物个体的自我意志或是某种描述为依据而形成的,而是将人类的文明成果整合在一起、特别是将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理论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严密体系的学科,其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诸多方面。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几个世纪来世界各国的进步人士都期盼可以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探索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时间。自19世纪40年代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便已席卷了欧洲的部分国家并确立了其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令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也日渐显现出来,开始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漫长的战胜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投身于当时的阶级斗争的实践之中,在不断地斗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研究也随之逐渐深入,最终创造性的提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的理论终于从空想演变成了科学。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则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是了促成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促进社会性质朝着由资本主义必向社会主义转变。因此,在无产阶级前提下,要对社会进行全面革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够达成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

自建国以来,结合我国的历史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而所提出的“中国梦”则更进一步的诠释了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中国梦”理论提出的背景。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到了“中国梦”。这个词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家庭美满、丰衣足食,而这些普普通通的梦想被放大数倍、提升到国家视角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固然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梦想不仅仅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更寄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情怀与期盼。将历时回溯2000年――在这20个世纪中,其中有18个世纪我们泱泱华夏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天朝上国,在那1800年的时间里,四海归一、八方来朝,各个国家纷纷向中国学习,或来学习经验,或来寻求庇护。但是在19世纪之后,中国迅速衰落、西方国家迅速崛起。直到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才惊醒了当时的一批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经验。经过洋务运动、等变革,北伐战争乃至抗日战争等斗争之后,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向着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经验的同时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惨痛教训,最终创立了一条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复兴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人民期盼战争胜利、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人民期盼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那么无论是战争胜利、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所盼所图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幸福。所以说,“中国梦”最终也是每个人的梦想――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每个人每天辛勤工作、努力耕耘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满足生理需求,也就是存活下去,家人存活下去,生活有保障,之后便是考虑到如何才能活得有尊严,在有尊严的活下去之后,便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我们可以称之为“民生梦”、“尊严梦”和“成功梦”。最后,“中国梦”也是“世界梦”。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当然无法局限于中国一国范围之内,所以在国际上,“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所以说,“中国梦”的提出,既符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国情,又迎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8。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得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辉煌的成就来源于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相应的科学社会主义也得到充分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增相长,其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历史已经表明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改革,在中国历史变革中都行不通,这也证实了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另一方面,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坎坷,又表明我们并未彻底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却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求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特征,坚持消灭一切带有资本主义特征的生产关系,结果是固守了许多所谓的“社会主义原则”,(下转第000页)此举反而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所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强调要打破以往对于共产主义认识的束缚,转变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式理解。

邓小平便做到了这一点,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解放思想结合起来,确立了“坚持”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正是在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打破了以往传统思想的桎梏,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纪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坚持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20世纪世界各国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最先在俄国取得了胜利,之后又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取胜。如何在这样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对此,大多数国家都奉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但又对本国国情考虑不足,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复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成果,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却是应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无视国情、直接套用的后果是致使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路上连连碰壁,这无疑会令一些人对于国力较弱的国家能否发展社会主义产生质疑。

基于以上情境,邓小平把坚持社会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也是我国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的一项伟大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坚持社会主义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邓小平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本为基础,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政策,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对内政策同对外政策相y一,也表明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相y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基于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蓬勃向上的发展,凸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坚信实现中国梦的前景是光明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前进的步伐必将不可阻挡。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1997.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性导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7-58.

[4]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1-567.

[5]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R].2012-11-29.

[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19.

[7]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2014-02-18.

[8]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2013-03-18.

[9]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64-265.

上一篇:《红与黑》鉴赏 下一篇:论生态文明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