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有一个词叫感动

时间:2022-05-01 04:04:22

冰雪中,有一个词叫感动

[感人的故事]

小小“礼物”暖人心

1月28日,贵阳网友“美丽方程”在博客《小小“礼物”暖人心》中写道:“一大早要到医院去输液,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就匆匆踏出了家门。可一出门就接连摔了几跤。”正当她站在路中间寸步难行之时,路边的一位行人对她说:“我送你一件小礼物,你不要嫌弃。”还没等“美丽方程”回过神来,这位陌生人有些不好意思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双旧袜子,接着又蹲下帮她把那双旧袜子绑在鞋上,对她说了一句“自己小心点”,然后转身离开了。“美丽方程”说:“也许他觉得这件小小的礼物拿不出手,却让我十分感动。在这样的一个寒冬,他那小小的礼物却让我觉得很温暖很温暖……”。

一杯热茶的震撼

雷山县大塘乡莲花小学两名才9岁的三年级学生张晓芳、杨校天,每天冒着寒风自发在路边无偿烧水为过路的返乡人员提供热茶。当有记者得知这件事请前去采访的时候,张晓芳的回答令记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震撼。“我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现在也正在赶路回家,他们也一样的需要关心,也需要一杯热茶。”这是多懂事的孩子啊。才9岁的张晓芳想的也许只是给回家的人们一点力所能及的温暖,正如他的父母在赶路回家的路上也得到他人的关爱一样简单。

救助3名路人半个月

1月16日,家住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谢桥村卓林村民组的刘衍珍老人,从玉屏火车站将3个因冰雪灾害滞留的年轻人接到了5公里外的家中,一住就是半个月。刘衍珍年近六旬,老伴前几年因病去世,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她与其中一女儿、女婿共同生活,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客人到来后,住宿也就成了一个问题。没办法,女儿、女婿和外孙子就挤一张床,自己和外孙女与女青年睡一张床。两个男青年没有床,老人就给他们搭了一个地铺,铺上了厚实的棉絮,既柔软又暖和。3个年轻人常说,要不是刘阿姨把他们接来,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人平静地说:“人出门在外,都要遇到一些坎坎坷坷,这个时候都希望别人能够拉自己一把。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一颗火柴点燃一片温暖

一张被网友们以“今夜请让我们一起划亮火柴”的照片出现在全国各大网络论坛上,照片中一名梳着两条小辫的拾荒小孩和同伴划燃一颗火柴,伸出冻得通红的小手围住微弱短暂的小火苗借以取暖。这张照片牵动了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的心。他要求民政部门立即寻找照片上的拾荒小孩,开展救助。1月30日上午,在流动人口聚居的南明区后巢乡麦杆冲村民组找到了小孩及其同伴、父母。市民政局、云岩区民政局和市西路办事处工作人员为他们带去了所需的生活用品、大量食物和300元现金。工作人员叮嘱他们,有困难一定记得和政府、民政部门联系,别让小孩再在冰雪寒天去捡垃圾。

冰雪中18人徒步15公里送产妇

1月25日晚,贵阳市息烽县鹿窝乡一名农村妇女杨开香因难产需要送到邻近的九庄卫生院,但由于鹿窝乡通往县城以及周边乡镇的道路被迫封闭,加上输电线路也出现问题,一下子变成了“孤岛”。在这个紧急关头,鹿窝乡政府马上购买了8条绳子、18个手电筒、40双手套和袜子,由副乡长黄翔带队,与流长乡卫生院院长黄鲲等一行18人组成护送队伍,用一架简易手术车,将系在腰间的绳子绑在车架四周,凭借微弱的手电光,在结冰厚达6厘米的路面上,艰难地一步一步推着杨开香朝九庄方向赶去。一路连摔带爬,短短15公里路程,足足走了5个多小时。在众人的帮助下,杨开香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不能断了外界音讯

连日凝冻,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等一些边远乡镇电视没影,电台没声,一时间与世隔绝。每天早上7时,贵阳市花溪区乡村邮政投递员许利文就会到邮政局,借着烛光分拣报纸、信件、汇款单和包裹。中午12时,他骑上摩托车,带着150公斤的邮件上路。出门打工的亲人是否捎来消息、给家里的钱物到了没有,政府在做哪些救灾工作……这些讯息,每天都会装进许利文的邮包,被送进大山。他所负责的投递线几乎全是山路,弯急路险,最长、最难行的线路来回一趟就是100多公里。

上一篇:青春的证 第4期 下一篇:系上温暖,流动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