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究综述

时间:2022-04-30 11:40:5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究综述

摘 要:“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关键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25-02

目前,“一带一路”的问题已成为传媒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在目前的研究中,相关内容仍侧重于宏观战略理念层面,并且对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发展目标、潜在挑战、实现路径与步骤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尚未形成深入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在梳理与评述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对建设“一带一路”做更为系统的研究,将其细致化,全方位解读“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战略决策。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界定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2013年9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协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十月,总统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并提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关于“一带一路”内涵的界定,学术界众说纷纭,学者们从两个角度对“一带一路”内涵给出了界定。

芮杏文、孙永俭等认为“新亚欧大陆桥”又被称为“新丝绸之路”,而后者的内涵更为丰富,它的交通方式更为先进、合作内容也更加丰富、政策也更加开放;朱显平、邹向阳最早将“一带一路”界定为跨国交通经济发展带;卫玲、戴江伟、白永秀和王颂吉等学 摘 要:“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关键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25-02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传承古丝绸之路文化,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综合交通运输网,以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为平台,以区域经济、贸易、政治与能源为合作基础,再以货币的自由兑换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为保障,促进沿线城市和产业以带状经济结构的形式实现亚欧大陆复兴的经济组织;冯宗宪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旨在激发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连接在一起;孙志远则从经济、国家安全和人文3个内涵方面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原因

“一带一路”是在对外开放和外交政策方面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相关文献关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原因,学者们分别从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两方面进行论述。

在理论背景研究方面,只有少部分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理论背景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理论。郭杰忠认为提出的“一带一路”外交政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领航中国的伟大战略构想。二是新中国党的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外开放思想。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认为,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从国际方面看,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形势使得各国、各民族的对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李长久认为东亚经济圈迅速崛起,全球的经济重心正在逐渐回归亚洲地区,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与亚洲各国的交流合作;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也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夏立平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欧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与合作也迅速发展起来,日益密切,亚欧战略协作的意愿较以往明显上升,这就促进了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李耕认为丝绸之路承载着经济、文化与精神,这大大推动了欧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美国有“遏制中国”的意图,我们提出一体化区域战略,来打破美国、俄罗斯对中国的遏制,打开西进之门。黄益平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需要走出去,这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保持增长的重要外部条件.

从国内方面看,部分代表性的观点主要集中在3方面,一是对外开放战略的升级和向西开放加速。尹艳林认为,新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要由内外的联结互动向多元平衡发展,不断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持续性。陈德敏和王睿认为目前建设的“西北大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重点。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管是对我国还是中亚五国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宝贵的机遇,它在众多领域开展的合作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有利于中国西部的大力发展。曹云认为,地缘政治平衡、反恐战略需要、国家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国家安全因素都会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三、“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学术界对“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国家利益的视角进行分析,而从国际性、开放性的角度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总结。比方说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主张与亚欧国家一起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目的是促进经贸合作发展,但它的意义非常广泛,这与国防安全、经贸安全、能源安全、边境安全等重大领域的全局性国家安全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张福新和李国东认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仅可以为我国的西部地区创造许多可以发展的机会,而且也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西部经济呈现一个健康平稳较快的发展。孙懿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将有利于沿线国家港口的建设、货物运输出口、经贸等领域的相互合作。从全球化的层面上去理解的话,“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格局,而且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从国家层面看,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又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差距。

四、“一带一路”存在的潜在问题

纵观文献资料,学者们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只有少部分学者给出了分析。孙霞认为大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带一路”存在巨大的资源价值和地缘价值,丝带丝路沿线的中亚国家日渐成为大国之间竞相角逐的核心地带,因此这可能会对中国市场的能源协作、交通建设、经济和安全利益构成威胁。何茂春、白永秀认为随着亚欧之间区合作的不断加强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的日益凸显,各国纷纷提出了各自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发展战略,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样就使“一带一路”在外交和政治协调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凌激认为目前“一带一路”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道路通人不通,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

五、“一带一路”发展趋势和实现路径

发展趋势方面,冯宗宪认为“一带一路”是以新亚欧大陆桥为载体建设跨国交通经济发展带;朱显平和邹向阳认为建设“一带一路”不能急于求成,应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逐渐过渡,不仅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还要发挥其示范功能和模范作用,使落后的地区产业结构实现转型。

实现路径方面,李琪、郭爱君、王保忠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贸易、能源通道之间的互通互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之间的对话交流,实现经济能源一体化。秦放鸣和胡波认为应该加强政策措施的沟通与协调,强化贸易的便利性,构建区域经贸合作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建立新的合作理念,开创各国间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王海燕和李忠民等学者认为,应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把西北地区的开发同沿线其他省份相结合,更好的促进“一带一路”东、中、西段经济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存在许多问题。大量研究成果都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学术性研究的论文较少。首先现有研究深度较为有限,文献大都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战略意义,尽管这些研究都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与判断,但仍停留在宏观层面上。“一带一路”具有包涵性、国际性、长久性、共同性、整体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应该从更高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此外,尽管“一带一路”发展潜力很大,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大国博弈、中俄关系冷淡、中日关系紧张、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问题争端等一系列问题都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研究“一带一路”等相关问题上,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避免出现策略失误;现有的文献大都研究“一带一路”对沿线各国带来的巨大效益,而忽视了未来可能会对周围国家造成的所谓“锁定陷阱”,所以对“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芮杏文,孙永俭,等.新亚欧大陆桥(中国短)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1998,(08).

〔2〕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05).

〔3〕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2014,(01).

〔4〕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政治[J].改革,2014,(03).

〔5〕冯宗宪.“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N].光明日报,2014-10-20(11).

〔6〕李琪.“丝绸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战略通道―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安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03).

〔7〕郭杰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N].江西日报,2014-03-10.

〔8〕李长久.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经济参考报,2013-10-17.

〔9〕夏立平.当前亚欧大陆跨区域合作趋势及其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06).

〔10〕李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初步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11〕张燕生,黄益平.建海上丝绸之路,广州要做领头羊[A].广州日报,2014-02-27.

〔12〕尹艳林.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思考和新举措[J].国际贸易,2012,(08).

〔13〕陈德敏,王睿.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构想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4).

〔14〕郭田勇,李琼.“新丝绸之路”的经贸金融战略意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04):64-70.

〔15〕李琪.“丝绸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战略通道―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安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27(2).

上一篇:会说话的目光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