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电厂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22-04-30 11:31:07

高职高专院校电厂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参加从实验准备起始的全过程实验;保留基础实验项目,精选与专业相符的实验项目;实施以实验结果可用性为主的评分体系;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6-0041-03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培养人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电厂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力生产过程工艺知识,同时具备电厂环境监测,电厂水、煤、油分析,电厂水处理系统、脱硫系统运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电力环保人才。这正满足了广西“14+10”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所带来的对这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电厂化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技能培训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操作能力与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形成化学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在实验课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实施内容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本文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一套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6年以来,学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电厂化学方向已开设了分析化学实验课,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适应火力发电厂及工矿企业电厂化学水处理运行与化学监督岗位的要求,进行水、汽项目分析实验。多年来,不少工矿企业招聘了电厂化学方向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我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招收电厂化学专业学生。按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开设基础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现有的实验室、仪器、药品等条件虽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但在教学内容和师资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一是现有的化学分析实验教材和内容主要采用普通化学专业的通用性实验,缺乏专业针对性;二是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由任课教师兼任,缺少专任教师指导实验教学。

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存在的不足

之前的化学实验,一般是由实验指导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药品,配制好标准溶液、指示剂溶液,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按实验步骤和顺序进行操作。虽然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只能操作实验的后部分内容,没有完整操作实验的全过程。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整地操作。

在成绩评定方面,教师往往是以学生平时的考勤情况、操作某个实验的表现和实验报告书写的完整程度作为评定标准,没有体现学生操作实验是否规范这一重要评价指标。

三、寻找有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路

(一)实验内容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精选实验教材。目前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内容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就是实验项目的次序变换,实验项目和内容基本一样,没有突出电厂化学专业相关实验的特别内容。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上,我们在保留必要的基础性实验前提下,增选了许多专业性强,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二)课程结构优化

过去的实验课开课方式是在一段时期内安排每周的一至两个下午为实验课。实验课的时间不连贯容易使学生在实验中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发生断裂。现在的实验课转变为模块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固定一周或几周的时间为实验课。在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的时间按一定比例分配,以实验操作为主,把过去每周零散分布的实验安排,改变为集中时段的全天候安排,从时间上保证其后各项改革的实施。

(三)实验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实验,对于滴定分析和仪器分析类的实验,教师或实验员会提前给学生配好标准溶液和指示剂。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导致很多学生对实验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完成实验后还不知道是运用什么原理以及出于什么目的。这就是过去的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弊端。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消除了这一弊病。在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理论,说明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时间;联系企业中做该实验的要求,即是常规实验还是阶段性实验;讲述实验原理,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接下来的每一步实验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公共使用的溶液和指示剂,由于用量不多,为了节约耗材量,可以指定某些学生先来配制(由于每天都进行不同的实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配制溶液),其余学生准备好各种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对使用仪器分析的实验,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实验,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更能培养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操作考核方式的改进

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是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该门课程技能掌握程度的检查和评定。过去的考核方法是在实验课结束前进行一次操作考核。由于实验比较多,有些实验耗时比较长,而且学生人数多,因此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考核。这样不利于考查和公正地评价学生个人的实际操作和分析实验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学生的考核方式。目前采取的考核方法是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操作考核。如药品称量操作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分析天平的使用和是否掌握药品的三种称量方法。又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分析实验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对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操作,同时还可考查学生对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是否规范。再如仪器分析的操作考核,考核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化学分析所用的分析仪器。在实验课结束前再进行一次理论笔试考核,检查学生对实验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实验成绩的评定

完善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学生的实验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

平时成绩是反映一个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可以用来督促学生平时应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占总成绩的20%。操作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力;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核成绩是通过笔试反映学生对实验的基本理论、原理、现象,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仪器名称、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和化学实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成绩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分析的透彻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有统一的格式要求,主要包括: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结果、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该项占总成绩比重最大,为40%。

六、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实验数据记录,按时并规范地完成实验报告。从每次实验操作考核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步骤正确、规范。从学生书写的实验心得体会中发现,他们感觉到实验课不仅学到了实际的知识,提高了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还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增进了友谊,加强了纪律观念,促进了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学生还表达了希望能在实验室继续做化学实验的愿望。这充分说明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否取得成功,还需要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中检验。作为实验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深入企业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并且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兴荣.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师网,2011(9).

[2]张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

[3]李霞.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辽宁化工,2011(1).

[4]黄培东.谈做好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J].广东化工,2010(8).

[5]吴赛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2).

上一篇:关于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互动式教学法在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