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制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30 06:35:25

关于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制度的几点思考

摘 要:自我国开始建设法治社会以来,“依法治国”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连带责任制是民法与商法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它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将就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制,从它的概念、特点、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解决方法

1 引言

连带责任制度是我国民商法中,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多,涉及范围大的一项基本法律之一,它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应对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责任人的事件而产生的。根据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制度的规定,在事故中,几个责任人若由于相同的原因,成为为事件负责的主体,则都要为事件负责。在这种连带责任制度之下,法律的执行也变得十分方便。连带责任制度设置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权益受到危害的一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使得过错方的责任变得较为明确。

2 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的概念

连带责任制自商鞅变法时,就有了初步的概念,那时的“连坐”与连带责任制有着较为相似的概念。自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之后,连带责任制便成为了民商法中的重要内容。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是我国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创立了连带责任制。法律根据实际情况,使具有过错的一方牵连责任至所有侵害受害者权益,与责任人有直接关系的人,包括合伙、担保、承包、联营等各种关系。连带责任制度保护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时有直接责任或间接责任的债务人免于逃脱法律的惩罚。民商法的连带责任人制度涉及到许多方面:

(一)、委托导致的责任连带

在进行商业行为时,有许多会委托进行商业活动,以此扩大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在正规的行为没有触犯到法律的时候,一般不会进行责任连带。倘若过程中出现了违规,使得第三方收到了利益的侵犯,权益的损害,则要依法收到法律的惩处。

(二)、担保导致的责任连带

在债权人侵害别人权益时,若有人对债权人进行名誉及财产等方面的担保,则在法律追究债权人责任的同时,担保人的责任也是会被依法追究。因此在做担保人时,一定要确保被担保人不会触犯法律,进行侵权或违法违规行为。否则担保人将一并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雇佣关系导致责任连带

在债权人与连带责任人存在雇佣关系时,债权人导致第三方的权益受到损害,则债权人在使得受害人遭受侵害时的雇主也将被视为连带责任人,雇主要担负赔偿责任。雇员的失误导致工人受到严重的权益侵害,且工人与雇员存在雇佣关系,则雇主和雇员要同时承担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如若两者存在雇佣关系,则雇员在故意或者意外的侵害他人权益时,雇主也将要收到法律的惩罚。

(四)、共同责任导致的责任连带

例如夫妻中其中一方有了债务,则另一方也有责任偿还债务,无论其夫妻关系是否已经破裂。这就是共同责任导致的责任连带。例如建筑物坍塌导致的居民利益受损,则建筑物的所有权人、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承受相应的连带责任。这就是共同责任导致的责任连带。在这种责任连带中,法律将受侵害的一方权益进行了保护,并且将侵权行为落实到了每个责任人身上。

3 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的特点

连带责任制度的主要特点为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不仅有一个直接负责人要为事件负责人,还有其他的连带负责人,由于参与了直接负责人侵害受害人权益的过程或教唆其侵害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则连带负责人也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在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使得具有责任的所有债务人受到惩罚[1]。连带责任制度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法律诉讼超过诉讼期限后,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也将取消,连带责任人则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民商法连带责任人制度使得受害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加完全的保障。

4 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实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阻碍法律执行的事件。使得受害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并且得不到法律层面上的保障。下面分析一下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连带责任的认定界限不明确

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连带责任的认定比较模糊,界限不明确,只能凭借执法人的主观意识判断是否为连带责任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审理,则不能明确的判断是否为连带责任人。当两人同时为侵权人时,侵权人和受害人的责任分担不明确,法院对于这种事情也能够确定责任人和赔偿范围。共同侵权只能够根据法院的判断来进行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的判断[2]。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与其他法律联系不紧密。在执行民商法时,随着案件的不同,法律执行的规则也不同,这时就不止涉及到民商法的执行,还涉及到其他相关法律的执行。有时两者法律会起到冲突,这就使得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的判定受到其他法律的影响。从而降低执法效率和法律的效益。

(二)、连带责任制度的责任归属不明确

在连带责任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连带责任的归属有时会不明确,或连带责任人涉及范围太广,无法得到具体的界定[3]。无法完全判定过错方与非过错方。通常情况下,受害人会选择将所有的侵权人一起,这样会使得法院提高诉讼效率,并且方便法院对其案件的审理和管理。在民事诉讼中,当案件审定后,受害人应对被告的侵权行为侵权事实进行确定。在连带责任制度中,责任归属问题不明确导致了许多案件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受害人权益无法得到完整的保障。

5 如何解决连带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执行民法和商法,实行连带责任人制度,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应该将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以此实现法律的完善和公民权益的保障。

(一)、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修正连带责任制

要完善的保护公民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将责任落实到所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人身上,首先要从法律上完善连带责任人的制度[4]。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明确连带责任人的范围,明确连带责任人与直接责任人的关系,使以后的执法过程更加有法律依据,目标更加明确。此外,还有根据现有的实际案例,将民商法进行合理的完善和修整,是法律更加完善。以弥补法律漏洞带来的不便,使得不法分子钻空子。

(二)、将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制与其他法律建立联系

将民商法的连带责任制与其他法律建立联系,例如司法、刑法等。加强法律的整体性,从法律的整体层面上加强民法、商法与其他法律的关联,使得连带责任制更加的具有法律效益。从整个法律层面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惩罚侵权者的侵权行为,使直接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都能够收到法律的制裁,而无法从其他法律层面上为自己开脱。同时在一个案件执行过程中,若在一种情况下,两种法律之间有冲突,要明确以哪种法律为主,哪种法律为辅。优先考虑哪种法律,以便于对连带责任人进行处理。

6 结语

连带责任制是我国较为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它通过追责到每位责任人身上的方式,确保了公民的权益受到合法的保护,惩罚了侵权者的违法侵权行为。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的和平与正义。在连带责任制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公平、公开、公正,不冤枉每一位与案件有关的人,更不放过每一个触犯法律的人。

参考文献

[1] 黄松波. 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认定的若干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5(15):286-289.

[2] 张航. 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法制博览, 2015(23):263-264.

[3] 崔钰靖.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商法应用[J]. 卷宗, 2015, 5(10):457-457.

[4] 蔡懿玮. 民法商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卷宗, 2015(11):384-384.

上一篇: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新型复合散热方式研究 下一篇:论卡西尔对人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