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重茬病与根腐病综合防治法

时间:2022-04-30 03:41:42

茄子重茬病与根腐病综合防治法

茄子属喜温作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钙、铁等,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

一、茄子重茬病发生原因

1、连年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则会将其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从土壤中掠走。剩下其不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出现富集现象,导致有机质严重缺乏,茄子根部出现养分吸收障碍导致病害的加重发生;氮肥过量施用致使茄子抗病力下降,发育不均衡,缺素症发生严重;复合肥中的氯离子超标,在茄子植株体中大量积蓄等,致使茄子植株生长不协调并且免疫力下降,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大发生,造成减产或绝产。

2、土壤病原菌积累逐年增多。土壤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

3、土壤酸碱度影响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当棚内气温、地温不稳定时。尤其是在冷暖交替的春秋季节。因土壤温湿度的变动而使土壤酸碱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了根系的吸收功能,导致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病害发生重。

4、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根据病害种类选用相应的药剂,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的基础上,生长期进行喷雾和灌根。灌根方式除采用淋施外。还可将喷雾器的喷头取下,直接用喷雾杆施药灌根。在生长期防治根腐病可选用药剂为恶霉灵、立枯净、DT等药剂:防治枯萎病、黄萎病可选用药剂为增效多菌灵、DT、络氨酮水剂等:防治疫病可选用药剂为甲霜酮、百菌清等;防治青枯病的药剂为世高、氯溴异氰尿酸、DT等。

(2)土壤消毒:撒施生石灰粉1500kg/hm2,生鸡粪或其他畜禽粪便75.0~112.5t/hm2,植物秸秆45t/hm2,微生物多维菌种120kg/hm2,喷施美地那活化剂6000mL/hm2。旋耕1遍,使秸秆、畜禽粪便、菌种混合均匀,然后深翻土地30cm,浇透水,盖上地膜,扣严棚膜,保持1个月左右,去掉地膜,耕地1遍,裸地晾晒1周,即可达到杀灭病菌、活化土壤的效果。对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于嫁接口细菌性腐烂病也有明显效果。

二、茄子根腐病发生原因

1、茄子根腐病是一种顽固的土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病菌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10~35℃均可发病。最适温度为24℃,病菌发病湿度为85%以上。一般多在春天地温恢复后开始发病,一旦寄主的抵抗力降低,病菌即可进行危害。病菌在田间传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带菌的粪肥。人、畜的活动及农具。当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增大时。越冬的菌丝体便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者直接从根部侵入,开始为害皮层细胞,而后进入导管中,继而导致毛细根腐烂,养分供应不足,轻微时上部幼嫩叶片呈褪绿色逐渐变黄萎蔫,严重时下部叶片迅速向上变黄脱落,同时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者灌溉水传播,使得病害蔓延直至流行。

2、化学防治

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kg拌细土30~40kg制成的药土在定植前均匀撒入定植穴中。病死棵要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用生石灰深埋,同时死棵拔苗后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药剂灌根。常用的灌根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氯溴氰尿酸(消菌灵)可溶性粉剂600倍液加全质性营养液肥,或硫酸铜27000倍液灌根,一般灌药液为200~300mL,株,每7~10d灌1次,连续灌2~3次。或者用90%敌克松粉剂500~17000倍液灌根。250~500g/株,或者用克菌5mL对水15kg混匀灌根,250~500g/株,交替灌根有特效。敌克松药液要随配随用,避免日光照射引起光解。

3、农业防治

(1)尽量不要在阴雨天气浇水。防止雨天湿度大。造成根腐病菌的传播。如果实在太早,尽量选择有2~3d晴天的上午进行浇水。并且在浇水前2-3d前用多菌灵、恶霉灵等药剂进行灌根处理。灌药时添加含甲壳素类物质的药剂。杀菌剂起防止病原菌复发的作用,含甲壳素药剂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作物健壮生长的作用,这样能提高作物对病原菌的抗性。另外。浇水时尽量采用小水,避免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浇水后当天下午将干草木灰撒到温室内,以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降低作物发病率。

(2)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可减轻发病。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农家堆肥(鸡粪或猪牛羊粪lOOkg加柴草肥lOkg)加生石灰2kg进行充分地混合,然后按每株茄子2kg的用量进行施肥,将混合好的肥料均匀围施在茄子根部。

(作者单位:154004黑龙江省佳木斯郊区四丰乡)

上一篇:北方甜玉米种植技术 下一篇: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