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免费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认识调查

时间:2022-04-30 12:41:29

首届免费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认识调查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同时对该大学教务处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为今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免费教育 个案调查

一、调查研究背景

2007年5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即国家将从2007年秋期开始,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重视教师教育的重要导向,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能尽快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安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使6所部属师范大学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免费师范生。同时该政策也促使各部属师范大学需针对本校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招生规模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选取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该校的免费师范生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他们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总体评价以及对具体措施的认知和态度,对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可操作性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访谈法。本研究通过开放式座谈的形式分别对该校的免费师范生和教务处进行了访谈。在座谈中,邀请了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不同院系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包括信息技术系,数学与统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城环学院等),访谈了他们选择就读免费师范生的原因,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以及在过去半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想和体会。而在访谈该校教务处的相关人员时,主要是了解该校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访谈的结果为定性分析提供依据,也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明确了方向。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2007年度,华中师范大学共招收了2200名免费师范生,分布在全校的16个院系,覆盖了文科、理科和艺体类学科。调查按10%的比例进行抽样,发放问卷220份,其中理科生占38.3%,文科生占45.9%,艺体类的学生占15.8%。最后回收问卷211份,回收率为95.9%,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加强政策宣传,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接受师范教育。在问及“获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渠道”时,被调查对象从新闻媒体获取的占28.9%,从相关政策获取的占32.8%,从教师处获悉的占25%,从亲戚朋友处获知的占4.3%,从其它渠道获取的占9.1%。可见,大部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新闻媒体、相关政策以及教师。进一步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进行分析时发现,农村地区由于网络等媒体的局限性,导致了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生填报免费师范生。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还很浅,对于政策一些具体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还不是很清楚,如他们不清楚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与一般师范生的差别,不清楚毕业后的具体安排,不明白国家安排他们去基层教书的真正意义等。

2.淡化“免费”,让“教育”成为免费师范生的追求。师范生免费政策对广大贫困家庭学生来说是一个福音,这使得他们可以摆脱学费的困扰。本次调查对象中,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分别为21.8%和41.2%,他们所在家庭的人均收入基本处于2000到4000元之间,处于较低水平。在调查选读免费师范生的原因时也发现,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而选读免费师范生的占33.2%,因为本身爱教育事业而选读免费师范生的占23.7%,在父母或其他人的建议下而选读免费师范生的占25.0%,因为其它原因而选读免费师范生的占18.1%。可见,经济因素是学生选择免费师范教育的重要因素,师范生免费政策能够解决部分贫困生上大学难的问题,但政策的宗旨并不在于此,而是为了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如何保证生源不是冲着“免费”而来而是冲着“教育”而来是十分重要的。

3.建设保障措施,确保免费师范生执教期间的发展。在对毕业后去农村执教态度的调查中,赞成的比例(24.6%)大于不赞成的比例(18.5%),且进一步调查显示,愿意终身从教的比例(35.4%)大于不愿意终身从教的比例(27.3%)(另外的选项为“不确定”或“其它”)。在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觉得免费制度给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带来了上大学读书的机会,既然他们在大学期间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那么在毕业之后就应该回报国家。因此,只要他们有着一份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情,他们就不会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而会把它视为一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机会,真正地投入农村教育事业当中,进而促进农村的教育发展。在问及毕业后是否愿意读研继续深造时,非常愿意的占46.4%,愿意的占37.9%,持一般态度的占7.6%,不愿意的仅占2.8%。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读研继续深造。既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赞成毕业后到农村执教和愿意继续读研深造,那么相应的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建设一些保障措施,确保免费师范生在执教期间的发展,并实施一些优惠政策以减少其在执教期满之后再重新择业的压力。

四、思考与建议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制定以后,各新闻媒体都给予了相关报道,该政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表面上看,人们都知道了这个政策并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要去农村教书,但是不知道享受免费政策后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访谈发现,很多人认为去农村执教只是单纯的享受免费政策的结果,他们不了解在教育部门工作十年的含义,担心自己会被困在农村不能继续发展。实际上,去农村进行两年的教育服务并不是政策的最终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鼓励那些对教育事业有兴趣的学生能够终身从教,做教育家。这两年应该是培养骨干教师、教育家必不可少的环节。政策解决的问题集中于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问题、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问题、师范生生源及培养质量问题,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问题只是一个方面甚至不是主要方面[1]。因此,在以后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应该更加深入地剖析政策的深层意义,让学生对免费政策的理解不止局限于“免费”二字,真正做到吸引那些对教育事业有热心的高中生报考免费师范生。

在访谈该校教务处时,相关人员介绍了该校在宣传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时采取的一些措施,如通过定期会议、报刊、橱窗、“免费师范生”专题网站等形式进行政策的宣传和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同时,该校研讨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文件,先后召开师范生免费教育宣讲大会、师范生免费教育座谈会、师范生免费教育咨询会、师范生免费教育老同志汇报会等形式的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上来[2]。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免费师范生能够更加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锦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2]吴俊文,傅义朝.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与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1).

上一篇:关于高校学位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职业教育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