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盯紧国内才是关键

时间:2022-04-30 05:54:52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货币战争会增加全球商品成本,伤害中国出口商利益,加剧中国通货膨胀,更担心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说,就2013年全球经济而言,他担忧的是通货膨胀、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过度发行主要货币造成的负面溢出效果。

人民币暂无主动贬值风险

中国会不会加入新一轮“货币战争”?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什么?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傅峙峰分析,如果人民币贬值对刺激出口效用不大,会造成资本外流压力,那么人民币汇率暂缓升势进入震荡区间可能是最佳选择。这可以给汇率提供灵活的应变空间。中国货币当局对汇率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多数会是后手而非先手,所以在影响汇率的明确信号出现之前,还不用担忧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和股市造成很大冲击。

关于各国的货币政策,国内判断往往被“阴谋论”笼罩,但陈继武认为,各国制定货币政策肯定会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利益出发,但绝不是以单纯地挤垮对方为目的。市场都在担忧美联储进行大规模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可实际上美联储则根据自身经济复苏的状况,却在计划暂停量化宽松。“我们还是要理性地看待其他国家制定的货币政策,分析别国制定货币政策的逻辑。”

间接影响中国股市

无论是竞争性货币贬值还是其导致的美元走强,陈继武认为,只有等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才能对中国股市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在的影响是间接的。国际货币的变化,影响到产业经济和中国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会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波动,从而导致货币政策的变化,最终传导到股市上。

就目前而言,陈继武讲到,如果美国慢慢收紧量化宽松,复苏良好,美元升值,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是偏正面的。“中国最怕的是通胀,如果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上升,我们就没有太大的压力,货币就可以适当宽松,股市就会有很多机会。”

如果人民币继续维持不贬值的政策,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带来热钱的大量涌入。去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逐渐复苏,日元进一步下跌,资本加速流入迹象明显。

当然,自年初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在回笼货币,用以减缓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提到,中国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承受过境资本压力,因为其对资本的控制更为严格。

资源类股承压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如果美元走强必将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将影响带入中国股市,资源类股首当其冲,承受大宗商品下跌的压力。

春节长假过后,A股市场的资源类股大跌也是对美元走强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作出了反应。从去年12月市场的反弹来看,以有色为主的资源股失去了以往反弹急先锋的角色,并跑输大盘。

资源类股是否就此一蹶不振,国泰君安桑永亮认为,诸多利空信息集中,导致金属板块快速调整。但是不排除经济形势向好,工业金属再次表现的可能。

“美元的走强,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就此进入下跌趋势,美国为大宗商品和能源最大消费国,中国也是资源类商品重要需求国,中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对其价格有支撑作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到。

从实际状况来看,全球应对经济危机导致量化宽松,最终表现出金属价格持续三年多的上涨势头,然而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上升对金属价格又有推动作用。

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刘敏达认为,两者之间的转换不可能无缝衔接,这种转换至少要具备一个前提,即行业的产能与库存要有效去化。不过我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看不到行业产能与库存的这种积极变化。美国经济复苏对金属价格会形成压制作用,而中国经济复苏最终能否对应到金属价格上涨则需要观察复苏的强度。

行业分析师也将视野转向资源类股的中游,挖掘获取资源定价权的内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新材料及环保等新兴产业主题。一些金属材料加工业公司,可能受到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成本降低,形成利好。

积极影响造纸业

此外,人民币的波动,影响原材料进口的企业以及外币来计价的资产行业。直接影响体现在造纸行业,我国废纸利用率不高,使得造纸行业进口纸浆量庞大,目前造纸行业的原材料纸浆70%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因此人民币的波动,对造纸业影响较大。

如果短期内美元形成不了升势,人民币升值,将从进口原材料成本下降、产品出口汇率损失减少两个方面对造纸行业产生影响,高档纸业受到的积极影响更大。

国内经济才是关键

有色金属和煤炭等资源类股在A股所占比重不低,一旦资源类股走弱,上证综指的走势恐怕难免受到拖累。即使排除中国股市受资源类股的影响,国内A股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仍让人堪忧。毕竟从多年A股的投资经验证明,盲目乐观的投资者往往成为市场最大的失败者。

如果说去年12月市场的上涨是由于IPO停发、经济触底和估值修复的强烈需求,A股以银行为主展开一波估值修复的上涨行情。那么股市继续上涨动力来自哪里?恐怕只能是经济复苏的力度和企业盈利的改善。

复苏形势堪忧

2月份,知名私募泽熙徐翔和安信证券程定华谈话录音的曝光,虽然遭遇市场质疑其阴谋作祟,但是不得不让投资者担忧经济运行和股市可能下跌的逻辑。程定华提到,3月份后融资再融资会重新恢复,IPO重启加大市场供给,对市场利空。而谈到强复苏和弱复苏的关系,他认为,经济强复苏在5、6月份市场可能有一波周期股带领的上涨行情,实际上对中国股市反而不好,GDP超过8.5%的强复苏,导致资源价格上涨,CPI超过政府目标的3.5%预期,通货膨胀降临,一波上涨后市场会轰然倒塌,重演2004年的走势。

如果经济是弱复苏,程定华认为:“今年的高点在2、3月份,5、6月份周期股将跌得一塌糊涂,包括汽车、钢铁水泥。资产配置又回到医药、白酒,银行将会稍微好一点。医药是长期配置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作为低配。人口老龄化决定未来30年指数不行的时候,往医药跑,医药是个必需品,没有大的风险。”

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季度的数据支持中国经济弱复苏加上温和通胀的态势,可是产能压力仍然不减,经历短暂的去库存,周期类行业的盈利可能无法明显改善,很难支撑周期类股和大盘的持续上涨,成长股和抗周期的医药股可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品种。

上一篇:货币阴云下,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下一篇:需要购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