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4-30 05:08:51

校本研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研、教育科研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为此,我县多年来十分重视研训实效,在尝试培训、教研、教育科研三者融合的“研训一体”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制订了《闽侯县关于中小学校本研训实施管理意见》,明确了校本研训的形式、模块、学时、管理、申报审批制度。制订了《闽侯县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工程考核标准》,要求各校制订并落实“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实施方案”,逐步下移研训重心,实现校本研训新的飞跃。

我县建立了“校内合作,校外互动和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几年来,通过边实践,边改革,边总结,探索出10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模式,即:资料学习式、论文交流式、情境示范式、学习反思式、专业引领式、专题研究式、临床诊断式、开放集备式、微格教研式和技能展示式。

一、以资料课例为载体,训练教师驾驭课堂技巧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做好“三个读”,即:读书、读图和读人,资料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和“读图”方式。我们要求各个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县教育资源网,进修校网站、学科工作室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以及现有配套的光盘等资料,适当超前教学进度,阅读相关的课例、教案、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录像,看完这些资料后,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模仿,模仿课例中优秀教师的“精妙之处”;模仿别人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模仿别人处理教材、驾驭课堂方法。二是悟课,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环节与轮廓、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再熟悉一遍;把自己教学思路与优秀案例对比后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点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并将自己教学思路与预案再重现一遍,进行悟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三是交流,也就是要学会“读人”,要积极与学科同伴就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应用进行探讨,取得同伴互助,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以论文交流为平台,培养教师论文写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与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写出来。为了提高教师论文写作能力,我县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论文写作培训,要求教师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论文。首先,我们通过专题培训让教师明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论文写作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经验总结与交流类,2.现状调查与分析类,3.理论学习与探究类,4.实证研究类。其次,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以及研究的方向选材撰写自己所喜欢领域的课题论文;第三,学区、中学教研片和县级教研部门组成论文答辩专家组,适时开展论文交流或论文答辩活动。论文答辩可分三个步骤进行,步骤一,让作者用3―5分钟时间简述论文的要点;步骤二,专家组组长根据论文内容提出2个问题由论文作者回答;步骤三,专家组现场对论文进行点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提高教师论文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以情境示范为素材,剖析教师教学技能差异

情境示范有助于剖析教师教学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归纳出三种模式,一是“同题同构”,具体操作流程:由两位教师合作备同一话题的课,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同一天在同一年段学生水平相符的班级上课,最后,大家共同剖析这两节课的得失,以及今后改进的方法。二是“同题异构”,具体操作流程:同一话题由两个教师分别备课,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年段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开课,大家可以从这两种课的结构、重点难点的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课堂气氛、教学细节以及闪光点进行对比剖析,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三是“同题多轮”,具体操作流程:由一位教师先在A班上第一节课,课后由专家组或同事根据这一节课的情况进行点评,帮助他修改教学环节,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由这位教师在水平相当的B班上同样内容的课,以达到集备提高和培养教师的目的。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各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四、以教学反思为途径,养成教师及时反思习惯

教学反思是“校本研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收集、整理自己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与感悟以及所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有价值的现象和表述进行分析整理,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具体做法:首先,要对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进行专题培训,让教师明白教学反思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了吗?(2)结构科学,训练落实了吗?(3)帮助有效,评价到位了吗?(4)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5)本节课有哪些创新之处?第二,学校、学区以及县级教研部门要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平台。要经常举行教师教学反思展示与交流,通过展示与交流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培养教师及时反思的习惯。

五、以名师引领为助力,提升教师校本研训品味

利用名师专业引领,增强校本研训品味。我们鼓励并协助基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聘请专家名师讲学示教,开展校际互动和区域联动等教学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名师讲堂”系列活动,聘请魏书生、吴正宪、于永正等著名教育专家亲临展示并面对面与教师交流答疑,这些学术报告和交流,不仅拓宽一线教师的视野,领略了名师教学风采和风范,而且极大地激发大家的教学研究热情。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省内高校资源和省级名师的作用,经常聘请福建师大、福建教育学院知名教授,省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福州名师工作室成员等专家学者莅临讲学指导,影响大,效果好,有力地助推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同时,我们也努力挖掘“本土名师”的作用,搞好搞活校本研训。

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营造教师教育科研氛围

“校本研训”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采用课题拉动模式,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结合起来,以课题为抓手,以研训活动为平台,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实现在解决教师自身问题的同时,引导教师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发展专业。依托“研训一体”和“县本资源开发”两个省级重点课题,成立了课题核心组,成员由专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学科工作室成员以及一线的骨干教师组成。各校都设立了若干个课题或县进修校课题的子课题,范围涉及中小学的所有学科。对课题研究,我们要求各校务必做好“选好题、开好局、搭好台、多交流、勤反思、善总结、重结题、推成果”等各个环节,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最后我们按照《闽侯县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对所有课题进行规范验收。

七、以临床诊断为手段,纠正教师教学存在问题

所谓的“临床诊断”就是通过开展教学展示、听、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一线教师最需要的不是一些理论概念,而是课的形态,“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临床诊断”具体的流程:以现场公开课为案例,剖析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的可选择性,从把关教案设计做起,进一步规范“课”的形态,即,第一,教案或教学设计要有“设计味”;第二,课堂教学要有“实效感”;第三,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要表现一种比以往的进步。要求教师从理论角度阐释课设计的缘由和依据,从而丰富了研训内容,同时也拓宽校本研训的边界。通过一个个鲜活教学课例,给课标做注释,避免了枯燥的从一个理论概念到另一个理论概念讲解,很受一线教师欢迎。

八、以集体备课为基础,增强教师校本研训实效

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效应,集中群体的智慧,以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它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是提升校本研训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流程:首先,确定课题。教研组给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布置相同的集备课题;第二、提供资源。为参加集备的教师提供相关的备课资源包;第三,思考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点思考自己的标准;第四,形成初案。让参加集备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各自的教案、教学设计或制作出自己的课件;第五,交流修改。集中进行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共案。第六,片断展示。用片断展示形式呈现本节课的基本课型,随后再进行“磨课”,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第六,课堂实践。由一位教师代表全体人员在一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展示集备的效果。第七,课后反思。由全体与会人员就本节课实际效果进行反思,并提出修改意见。第八。加上备注。全体与会人员根据各个教学环节,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点评。

九、以微格教研为依托,强化教师教学研究训练

微格教研的特点可以简单归纳为“研究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格教研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评价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系统培训。具体流程:1.呈现课例。用优秀教学案例或本校教师现成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研读;2.片断展示。要求教师模仿课例的内容分别进行片断展示;3.研讨定格。教师根据各校的生情、学情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化定格,设计出符合自己学校学情以及个人教学风格的课例、案例或教学设计;4.课堂实践。由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展示科研成果;5.及时反馈。全体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反馈:目标设定、教材处理、时间分配、方法应用、媒介使用,课堂评价,学生表现、成效体现、教师素质、板书设计;通过这项活动,达到培养教师学会做研究的效果。

十、以技能展示为依据,检阅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学技能展示是检阅教师专业是否发展和“校本研训”是否扎实有效的一个重要方法。各校开展教师技能展示可采用3+X的做法。3是指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片断教学”三项技能展示,X是指各个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另加两项具体内容。具体操作流程:1.教学设计。学校或教研组事先设定课题,分学科要求教师用一个小时时间编写教师设计;2.课件制作。组织单位可以事先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包,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课件,并进行评比。3.片断展示。分学科给每位教师15分钟时间进行片断教学,组成评委会,评出名次。

我们知道,“校本研训”要做到有效扎实开展,务必要加强对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为此,我们要求基层学校必须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管理机构。学校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这项工作;落实规章制度。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促进“校本研训”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这项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落实研修时间。学校要解决好教师的工学矛盾,制定每周、每学期的“校本研训”计划,并进行定期的督促检查。落实研修经费。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安排教师培养经费;落实考评机制。要对“校本研训”工作进行定期考评总结,查找问题,鼓励先进,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此外,我县把“校本研训”列入教师年度继续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年度考核制,列入继续教育学时认定项目;基层学校要提供“校本研训”及个人专业成长等学时登记审核表;教师个人要填写继续教育审验表。各校将教师“校本研训”情况表于每年六月中旬报送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经认定达到规定学时,由教师进修学校按照“校本研训”所占的课时比例发给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职务晋升挂钩。各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以进一步完善、强化“校本研训”制度。县教育局把学校开展“校本研训”工作作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评估、表彰和奖励。以推动校本研训工作的扎实开展。

上一篇:校园排舞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下一篇:浅析高三学生物理学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