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04-30 04:40:54

重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能否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时较少,每周一般只有两课时,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的时间短,且自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以来,授课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等原因,都进一步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的教学时间资源进行有效教学,而不能浪费一点的时间进行无效教学。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有效教学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在“备课”上下足工夫,为课堂教学作铺垫

1.课要“备”得生活化,离学生“近”一些。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备课时应降低门槛,在平常生活中切入、展开、提升,不要一开始就玄妙莫测或照本宣科,而应把生活引进课堂,活化教材,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道路上、在亲切的生活情景中学习。

2.课要“备”得理性化,让学生“强”一些。学生是个“思想者”,善于思考。因此,备课时应体现一定的“高度”,不要一开始就平淡苍白或纸上谈兵,而应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在思维碰撞中耳聪目明。

3.课要“备”得创意化,使学生“灵”一点。学生是个“发明家”,善于想象。创新是教育进步的灵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动力。因此,备课时应追求“创意”,让学生在知识空白处浮想联翩,在思路的连接处发散思维,在问题的焦点处穷根究底。

二、做好各种课型“导课”环节的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课”环节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环节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出或歌唱奠定了良好基础。思想品德课的“导课”教学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有效教学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不同课型的导课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导课方法不尽相同。

1.开学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开学第一课时是教师与学生的首次相会,学生对科任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经常会在这一次相会中初步定格,同时开学第一课时又是学生首次了解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喜欢上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就要在“导课”环节上下一番工夫。依本人经验,要做好开学第一课时的导入教学,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做好自我介绍,老师在介绍自己时要充满自信,将自己过去最好的成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做好思想品德课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把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处、用途、乐趣一一介绍给学生,甚至适当地夸大这门课的意义。做到这两点,基本上就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为整个学期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每个单元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教育内容,围绕这一中心内容每课又有一个具体的教育内容。因此,在每个单元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将要学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让学习学得“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上我经常采用“引导学生看本单元的标题及各课的标题”的方法导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我先引导学生看本单元的标题“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单元要学习的是公民在文化、经济方面的权利,然后引导学生看本单元各课的标题“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这样本单元要学习的知识脉络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学习起来也就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3.每一课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每一课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展开教学。因此,在每一课第一课时的导课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尽快让学生投入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讲一个感人故事,启迪学生思维;可以播放一段视频,以直观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与探讨;可以播放一首歌曲,渲染课堂气氛;可以联系时政热点,激起学生共鸣,等等。总之,只要方法得当,很多导入方法都是可行的。

三、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教学方式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其中最鲜明的做法是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从而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大量视、听材料展示给学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新颖生动,从而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开展课堂“小活动”。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现有资源、结合本校的校本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符合教育目标的各种“小活动”,如小品、游戏、朗诵、辩论、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巧用课程资源,实现知识整合。在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三个年级的教材内容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承接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妨将不同年级相同板块的知识进行整合,在同一时间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同一知识板块有整体认识,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创建新集体”和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两部分的内容都涉及“团结合作”问题,可以进行整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青春误读”部分与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男生女生”部分都涉及男生女生交往的问题,可以整合,等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认真归纳、总结,就能找到适合自己、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上一篇:浅析如何优化计算机的实践课教学 下一篇: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