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咨询师训练和督导的方法

时间:2022-04-30 04:39:24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咨询师训练和督导的方法

【关键词】 心理意象;意象对话;心理治疗;训练和督导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7-00502-03

意象对话是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文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1-5]。意象对话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更适合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和督导。十几年来正式接受过用意象对话进行训练和督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人数接近600人,其中有近100人先后参加了从1999年3月开始的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师督导和训练小组,除3名表达了不满并离开了小组外,其他人都认为效果良好。本文简要介绍应用心理意象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方法和技巧。

1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原理

心理意象,是指通过一定诱导方式产生的,有象征意义的内在的心理图象。它和梦中的意象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相同的。和日常的语言相比,这种象征性的意象更适合于表达人的感性的体验、情绪等[2]。在实践中发现,在意象对话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意象可以明确展示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特质、咨询中关系的特质等。比如,是否有良好的共情?是否真的接纳?是否真的尊重?是否有移情和反移情?阻抗的方式如何?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如何?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意象明确地知道。因此,应用心理意象进行心理咨询师的训练和督导有其明显的优势。没有心理意象,对受训的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特质、在咨询中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特质等,都只能用间接推断的方式去评价,这些评价的准确性难以提高。例如,要知道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对来访者能够接纳,目前的心理咨询师训练中有一种常规的方法:给出一个假设的来访者的陈述,让心理咨询师用接纳的原则来回答,根据心理咨询师回答的话语来判断其接纳性。实际上这个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心理咨询师回答这个假设的问题时,是有意识的,知道他的回答是为了体现接纳,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一种按照他心中的正确答案做答的倾向。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其在心理咨询中的真实表现。而用心理意象的方法,他的心灵可以把接纳直接转化为一个意象,可靠的程度要高得多,理由是,应用意象虽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作伪,但是意象有复杂的象征性结构,作伪比较困难。

另外,应用心理意象去改变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状态,也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心理意象和人的情绪活动、感性的认知等联系更为直接,在运用心理意象时,更容易影响到心理咨询师的深层人格结构,效果会更明显。运用心理意象还可以减少心理咨询师过于理智化的认知方式,帮助心理咨询师感性地生活,这对提高其对来访者的感受力也很有帮助。

2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方法

对心理咨询师的训练和督导活动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在督导性的小组中进行训练和督导。作者主持了一个小组,基本每周一次,已经持续活动了4年多。二是在讲课过程中,对听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做少量的简单的训练和督导。下面的这些方法,都曾经在训练和督导中使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反映有效。

2.1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和改善心理咨询师的心态

应用心理意象可以检测心理咨询师在进行某次心理咨询时的情绪状态或紧张程度。比如,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想象一个湖泊,通过观察湖泊中水的波浪大小了解心理咨询师的焦虑程度。

也可以应用心理意象改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的状态。例如,通过想象宽阔的草地,调节心理咨询师的心态使之平静而开阔;通过想象大山,调节心理咨询师的心态使之稳定而自信等。这样的方法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是却可以使心理咨询师暂时获得一种适合于某次咨询的基本心态。

2.2 应用心理意象训练感受力的方法

可以用多种心理意象训练心理咨询师的感受力,比如,描述一个心理意象,让受训的心理咨询师体会这个心理意象给自己带来的躯体反应等。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猜测人格的颜色”。具体方法是,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公众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者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受训练的心理咨询师用颜色来表示这个人的人格。颜色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一个人人格的基本特质和他的情绪基调。而且,如果有几个人都是感受力很好的心理咨询师,则大家找到的颜色将会有非常高的一致性。通过讨论,可以逐步排除那些不能很好地反映对方人格的颜色,找到在大家的感受中很准确地体现这个人人格的色彩。该方法的不足是很难找到客观化的标准,去证明这个颜色的确是这个人格的“代表色”。只能依赖督导者良好的感受力做参考标准,如果督导者感受力不够好的话,这个方法就没有办法进行。

2.3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和提高共情的方法

共情是在自己的身上能体验到来访者的感受和情绪这样一种品质,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效果影响最大的一个关系特质。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存在共情,可以使来访者有被理解感等非常积极的感受,可以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全面、深入地切身体会来访者,从而使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的进行更为顺利。共情能不能存在,关键在于心理咨询师有没有对他人共情的能力。因此,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否有共情,是了解某个具体咨询关系的关键;了解心理咨询师共情的能力,是提高其心理咨询效果的关键;改善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是对他进行训练的关键。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否有很好的共情,方法是检测心理意象的差异。

具体方法是:心理咨询师设定一个基本内容,引导来访者进行放松的、自由的想象,比如让来访者放松后想象一座房子等,来访者想象中会出现各种具体的细节,或出现一些人物、活动情节等,在想象进行的过程中,来访者随时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说出来。而心理咨询师也根据来访者的表达去想象这个情景。要检测共情是否良好,心理咨询师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观察某个意象的细节,并要求来访者也说出相应的细节,对比两个人的心理意象在细节上的差异大小,差异越小就表示有越好的共情。(例如,在来访者描述了想象中出现的房子的外观后,在想象中进入房子,并发现房子里有一盆植物。心理咨询师让来访者暂停描述。心理咨询师自己去想象这植物,并说出这植物的叶子大小等特征。然后,请来访者说出他想象的植物细节。最后核对双方想象中的植物。)理想中最好的共情是毫无差异,但是实际上这样好的共情比较难达到。在小组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训练时,可以让他们互相扮演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并通过检测心理意象的差异来检测共情的程度。

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通过心理意象也很容易做到。那就是让心理咨询师不断地按照对方的意象来校对自己的意象。在这个过程中,提示心理咨询师要专注地感受对方,忘掉自己,不要进行理智性的推论,等待自己脑海中自发出现的意象,并开放地说出这个心理意象,和来访者实际产生的心理意象进行比较。心理意象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如同是生物反馈训练时仪器所给出的信号,作用是对共情是否准确给出明确的反馈。我们潜意识中的心理结构可以根据反馈而调整自己,用这个方式学会更好的共情。作为心理动力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督导者,作者认为每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都是独特的个体,要达到同样共情能力,所需要的训练次数差异很大,因此作者不能给出“一般经过多少次督导训练可以基本达到目的”的数字。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个人经历、特征以及性别是否会影响其共情能力还没有做研究。原因是,如果告诉受训练者某种个人经历、特征和性别可能会导致较低的共情能力,会使有这些特征的受训练者受到消极的影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和提高接纳的方法。

接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系特质,能否充分接纳来访者也是区别优秀心理咨询师和一般心理咨询师的重要特质。在心理咨询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并不是想接纳就能达到接纳的。有些心理咨询师在内心中做不到接纳某些人或某些行为,但是,出于心理咨询教育中学习到的“应该接纳”的教条,他们努力让自己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接纳的样子来。这种虚假的接纳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这时的心理咨询师并没有真正的接纳,同时对自己也不真诚。另一个误区是,有些心理咨询师误解了接纳的意义,以为接纳就是对来访者的行为表示认可,这样会放纵甚至强化来访者的一些消极行为。在意象对话中,展示一些消极的心理意象,如肮脏的、丑陋的、弱小的、或者邪恶的意象,看心理咨询师对这些意象的自发反应是什么样子,以此检测心理咨询师接纳与否的态度。不接纳的态度将表现为:逃避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来访者在想象中出现了一堆死尸,心理咨询师建议把这些死尸埋起来),攻击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来访者在想象中出现了怪物,心理咨询师建议把怪物杀死),厌恶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来访者在想象中出现了很多肉虫,心理咨询师感到恶心并建议把这些肉虫捣烂),或者急于改变这些消极心理意象。如果发现心理咨询师是这样做的,不论他在意识层面以为自己是多么接纳,我们都可以断定他的接纳是虚假的。

误解了接纳意义并放松来访者的那种心理咨询师,在心理意象中则会出现玩赏或刻意地接受那些消极意象的行为,如把死尸放到屋子中,吃掉肮脏变质的事物等。可以借助心理意象,演示并训练心理咨询师什么是真正的接纳。接纳的表现是不去袭击、回避那些消极的心理意象,也不是欣赏或肯定这些消极意象,而是告诉自己,这些消极的心理意象,本来都是更美的,现在是这个样子,说明他一定受到过伤害。一个很美的人或动物变成了死尸或者腐尸上的虫子这类东西,真的是很可惜[2]。在这样的一种关心的前提下,可以用种种想象的方式接纳消极意象,这就能达到增加心理咨询师接纳性的作用。可以让心理咨询师在想象中去给尸体喂水,把尸体带出阴暗的地方,让他见见阳光。或者拥抱一个骷髅,告诉骷髅说,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复活……这个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对心理咨询师的训练,也可以针对心理咨询师正在做的实际心理咨询来做,可以让他了解到应当如何对待来访者,这就是一种督导。

2.5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移情和反移情的方法

应用心理意象检测移情的一种方法和检测共情的过程一样,同样是让来访者放松地、自由地进行想象,心理咨询师也随着去想象。如果心理咨询师所想象出的细节和来访者想象中的真实细节有差距,表明共情不完善。而这个差距本身代表的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这个差异主要由反移情引起,可以作为反移情的标志。所谓反移情,指心理咨询与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6]。而所谓移情,指“对新认识的人的看法和感情,实际上就是对老朋友、亲属、所爱的人或仇敌的感情”[6]。有反移情必定会导致看来访者时有偏差,因为有反移情就是指过去对其他人看法和感情影响到当下对人的看法和感情。心理咨询师可以去分析,是我心理咨询师过去的什么情结造成了这个差异?这样的分析中,心理咨询师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反移情。另一个方法稍有不同,那就是要在想象过程中增加一个指令:要求来访者在想象的旅程中,想象心理咨询师也在他的身边,并且“样子和现实中的不同”。这样,来访者想象中出现的心理咨询师形象是什么样子,就反映了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移情。同样,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想象一下自己和来访者分别是什么样子,这就可以反映出心理咨询师的反移情。根据这些形象的样子了解移情和反移情,需要对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做分析和解释。而后,通过在督导帮助下的心理咨询师自我分析的过程,可以解决其情结,从而减少反移情。即使暂时做不到这一点,心理咨询师了解了来访者的移情和自己的反移情,也就更容易知道现在的心理咨询进行的如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对督导的下一步指导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对督导者的要求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督导和训练,是一种直观化的方法,善用这个方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这个方法对督导者有更多的要求。

督导者最好熟悉意象对话技术,因为意象对话技术是系统应用心理意象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如果不熟悉意象对话技术,至少也必须对心理意象有相当的了解,或者至少熟悉用心理动力学方法对梦或其他意象进行分析的技术,或者至少熟悉对图象投射的分析技术。此外督导者必须确实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具备良好的对他人的感受能力,具备各种心理咨询师应有的特质,具备和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虽然在用任何其他方法做督导时,都对督导者有这样的要求,但是,越是用逻辑性的语言进行的交流中,督导者越有可能掩盖自己的不足,而在用心理意象进行督导的过程中,督导者几乎完全不可能掩饰自己的不足。如果用语言来表达共情,督导者可以学会用什么样的话去对来访者进行反应,从而表现的似乎有共情。督导者可以通过记忆和归纳,学会对来访者的什么样的话如何回答像有共情,即使他心中并没有对来访者内心感受的体验,他也能做到这一点。这样的“共情”将会是非常技术化的,并不是心和心的交流。但是,如果来访者描述一个全新的形象,督导者几乎不可能知道其细节,这时候,除了真的去体验来访者的感受,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这些细节。因此,这个方法减少了无真实能力的督导者做南郭先生的可能性,使被督导者也有检验督导者的能力的机会。

当然,督导者不是完人,有时必定也有不足表现出来。即使是很优秀的督导,也有能力表现不稳定。应用心理意象进行督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则督导者应当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解决之。

4 应用心理意象进行训练和督导的效果

由于督导是一个整体的互动过程,很难分开来看具体某个方法的效果如何。作者认为督导的总体效果是较为理想的,被督导者中大多数也都认为自己心理咨询水平提高非常明显。

参加者普遍的反映是,运用此方法改善心理咨询前自己的心态效果最好,训练感受力和了解移情效果中等,通过这个训练稳定地提高接纳和共情的能力是最困难的。坚持参加督导活动者,在所有五个方面都感到进步明显,也可以说,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能力中有某些得到了改善,而是受训练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能力上得到的改善,他们感到这些能力并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明显相互作用的。例如,共情能力的提高会增加接纳,学员指出“当你真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时,你自然就更容易接纳他”,因此此方面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培养也是做为对一个整体的人的培养,对任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这些能力的提高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培训什么样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都是适合的。虽然现实中的受训练者多为学习意象对话技术等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技术的学员,但是我们会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任何其他流派的技术。

目前发现的问题是,如果断断续续地参加,则各方面的进步都会很缓慢。目前学员回馈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督导者不同,效果差异很大。外地的学员提高自己就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困难,他们难于长期参加北京督导小组的活动,而北京的督导者也很难经常去外地指导。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实证验证本文的观点,也没有和其他培训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的比较研究。未来希望能进行实证研究,且借助一些心理测量工具精确测定训练和督导的效果。但幸而本文本来就不是实证研究的论文而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验。故发表此文章,欢迎各位同行质疑、讨论和指点。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孙新兰.意象对话技术.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316-317.

2 朱建军.著.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 朱建军.著.你有几个灵魂-心理咨询与人格意象分解.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 朱建军.著.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5 苑媛.著.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6 罗伯特•俄萨诺,索南伯格,拉扎尔等.著.精神分析治疗指南.杨华渝.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64.

2006-04-20收稿,2006-12-20修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网络心理咨询职业伦理研究概况及展望 下一篇:咨询师的专业认同对心理咨询专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