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十里中原路

时间:2022-04-30 03:25:37

熏风十里中原路

黄河岸,古城楼,一切如故。

一切都与我的记忆别无二致,踏上河南的须臾,它便携一袭风凛然地吹起了我的发梢,快哉远去。有别于南国夜凉如水的温柔,这里的空气里充满了刚强、凛冽的气息。

沿着朝圣之路缓缓南行。古战场中铮铮铁骑扬起的沙尘,城楼上烈艳腥风舞起的旌旗,桥边军中遗妇赠别的垂柳,伴随着日沉日落,依次拂过了我的发端。站在九州之腹,中天而立,我周身竟充满了初生的战栗,炎黄血脉在身体中沸腾翻转,奔流不息。我是如此地渴望,踏上这与江南全然不同的土地。

熏风十里中原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

在这片土地上,只要将手放于古城砖瓦上,你便能与往圣先哲W掌而谈,在缄默中追寻他们的气息。一世的轮回有多长?五百年?一千年?感受着掌中脉搏温热的阵阵跳动,世代寻觅的眸子,终于从历史的烟雨迷雾中向我走来。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绘八卦,文王演周易,老子骑青牛,贾谊说时政……紫气东来,浩浩如龙。

几度斜阳尽,几回残月消;我仰望佛像,身披洛阳城里悠悠的斜阳。佛像安静地坐在那里,眼中波澜不起,不悲不喜,石窟中还有许多残破的佛像,石刻的半张脸嶙峋地突出,唯有莲座上的双腿仍虔诚地盘起,他们活得太久了,被信仰,被抛弃,被疯狂者斩首,被朝圣者拾起。长风吹起,卷去年年落花飞絮,人们去去留留,只留下这些佛像,依旧守护着中原大地。古今圣哲今何在?唯见龙门石人呤。十三朝古都究竟还有多少帝裔贵胄?在白马驮经的地方,在永恒不朽的龙门,我见到过不少的洛阳老人,他们大都性情沉稳,岁月的流淌给他们打上了“和合”的印记,那是在华夏文明的传承中历久弥新的沉淀下来的精神,无论是晨曦初露,抑或月白风清,他们的脸上都看不到丝毫的疲惫与感伤。有的只是对这片土地无尽的热爱与眷恋,以及一种豁达质朴的安闲与从容。

我们的文化前进得太过浮躁,在洛阳身上传承“和合”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大佛的脚下,我踮起脚尖,双手合十,许下一个炎黄子孙的宏愿。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阮籍

踏入苍山的那一刻,我便被满目翠色撞了满怀。嫩绿、浅绿、碧绿、深绿,郁郁葱葱的浴成一片,洋洋洒洒地铺了满山。然而,走过一个弯去,却能望见磅礴突兀的山,赤红砺岩的山拔地而起,层峦叠嶂中雾霾与烟霞缭绕,踏在石栈上,脚下是冰冷彻骨的千尺寒潭,恍然若仙。

游人走走停停,和着瀑声,在青苔路留下几道新痕,露出了裸岩上的沟壑纵横,那是否是古人在山中踟蹰而行的脚步?

夏风起兮,一袭灿烂之气冲天而起,嵇康手中的七弦琴铮铮而鸣,松涛声起,广陵止息,行于山溪之间,我只愿成为那酒仙刘伶,取不老泉酿杜康一盏,便喝得百日醉。待云台山涧丹若开遍,盛露一杯,熏熏然得以千日醉。以苍山为引,逍遥下酒,就着不墨而黛的万里群山,将往事一杯尽盛,就能喝得长醉不醒。

这是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同样也是现代人寻找心灵安居的清修之地。无论古今,它都承载着炎黄儿女的“和合”梦想。以天地为被、以山林为居,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头枕明月清风而眠,便得以洗尽尘世纷纷扰扰,寻回初心。

云台,我感受到了你从远古吹来的快哉之风,即便巷山成谷。即使台阁成墟,你依然浩然地矗立在中原故土上。

千秋兴废尽,万古风长青。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

古城楼静默地耸立在我面前。

我站在十朝古都开封的城楼上,感受脚底传来的呐喊,有大梁百姓的,秦兵的咆哮;有宋人的乞求,金兵的号叫;甚至作响的战鼓之声,这鼓声远远传去,直击地心。一时间耳边充斥的尽是金戈之声,千方寂静,唯有古战场上的风,凄哀婉转地呼啸,令人恸然而泣。

这一座古城墙下安静的沉睡着六座古城,无尽的黄沙掩盖了残兵废戈,人们在旧的城池上搭建新的城市,生生不息。

青史南柯,白骨西风。

废墟犹在,我唯有站在这片“城摞城”的土地上,感受着废墟的颤抖,感受着中华文明五千年从这里浩浩而过,不复东流。

中原五千年的历史因为黄河在这里凝固,因为黄河在这里浓缩。到了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力主京汉铁路不走开封走郑州,再次改变了开封的历史命运。透过历史的迷雾,人间的世事沧桑,兴勃亡忽,是天道使然,还是人道使然?这些在我看来仍不免“覆鹿寻蕉”,唯青山依旧。

中原饱受战乱之苦,尤开封为甚,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诚如斯言,今天的中原正在崛起,顾祖禹笔下的军事形胜之地不再是群雄逐鹿,诸侯问鼎的战场,而成为如今工业发展的命脉,带领中原走向新的盛世。

故都的花埋没了废墟,而一座座宫殿庙宇也早成为游人文客的悼古之地。可历史没有磨灭,华夏儿女仍携着行囊走在复兴的路上。走向近代,走向未来。

中州之行即将落下帷幕,我却感触颇多。任凭风云变幻,白骨成墟,中州总能得到历史的眷顾。究其原因是和合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起了日月同存的作用。《国语・郑语》说:“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当今天的浮躁、贪婪与戾气袭来之时,我们需要中原文化;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盛,精神却愈发骨瘦如柴时,我们需要中原文化;当我们的民族正展翅欲飞之时,我们更需要中原文化。这决定着我们在灯红酒绿,霓虹喧嚣的世界里走一圈后,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

我在河南买的明信片上面端正正地镌刻着五个方块字:“传承非固守”。这是中州儿女走在大地上的真实写照。“和合”二字,合天下而起,和天下而兴。

我来自南国,走过中原十里后,根便深深地扎在了这六尺黄土之上。我的心随着大地的脉搏一同俯仰,一片清明。

遮天蔽日的雾霾刷然消散,喧嚣的人群也早已归于远方。地平线上,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与广袤的世界。

上一篇:区域旅游发展协同度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 下一篇:为写作素材助跑关键词之“自由友谊勇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