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顿星云的红军岁月

时间:2022-04-30 12:50:13

中将顿星云的红军岁月

顿星云(1912―1985),原名顿新银,湖北石首人。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顿新银改名为顿星云。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勇夺“汉阳造”,当上了班长

1930年2月底,石首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袁家铺召开,正式成立石首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踊跃当红军。18岁的顿新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当战士。

1930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4日,红四军军长率部队进至公安,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镇会师。随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与红六军组成红二军团,任总指挥。7月下旬,部队由府场、峰口等地向东北挺进,相继扫除龙湾、熊口等据点。顿新银跟随部队,打击白极会、大刀会等地方反动武装,但总是得不到一支枪,看到别人背着枪的神气劲,好生羡慕。

一天,顿新银问连长:“怎样才能得到一支枪?”连长说:“你想要一支枪,自己到白狗子手里去讨!”顿新银很疑惑:“当红军了,还要从敌人手里夺枪武装自己?”连长说:“革命就是靠自己,莫指望天上掉馅饼!”顿新银记住了连长的话,心想:我一定自己去缴支枪来!

8月,部队在龙湾等地稍作休整后,以突然动作直扑沙洋镇。战斗结束后,顿新银缴获了一支土枪。战士们称这种土枪为“独眼龙”。“独眼龙”除了一根枪管外,还要带一根妇女洗衣服用的棒槌,每打一枪,就要用棒槌敲开扳机,重新装上子弹才能打。班长说:“这玩意儿比你年龄大。”尽管这样,顿新银还是很兴奋,总算有枪了。

当红二军团渡过襄河向东发展时,中共鄂西特委却命令红二军团向南攻打沙市。沙市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商埠,西上三峡可进入四川,南入洞庭能进击湖南,北去汉口则威胁中原,历来是军事重镇。军独立第十四旅两个团重兵防守,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扼守要地,以逸待劳。

9月5日,红二军团直扑沙市,强行攻城。打了一天一夜,没能打下,红军伤亡1000多人,不得不撤出战斗,退至周老嘴一带整顿。

9月上旬,红二军团决定攻打石首。按照部署,顿新银随部队攻打石首西北的藕池口。双方一接触,军保安队就被打散了。战斗中,顿新银缴获了一支“汉阳造”步枪。因为勇夺“汉阳造”,顿新银当上了班长。连长说:“连队人人都像顿新银一样,打倒反动派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接着,红二军团在普济观一带集结,决定攻打监利县城。9月22日拂晓,红军分三路向监利攻击前进。红六军第十六师一部攻占毛家口,红二军第四师一部攻占堤头,红六军第十七师从正面进攻监利。顿新银随部队投入攻城战斗,并在这次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战后,经组织批准,顿新银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31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任军长。原红六军第十六师缩编为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二十三团,顿新银任第二十三团一营二连副排长。红三军经过短期休整后,向均州进击,并打下均州。6月初,军第五十一师纠集当地反动武装,尾随而至。红三军主动撤离均州,于14日翻越武当山,18日进占房县,准备在这崇山峻岭间创建苏区。

7月,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约9个团的兵力,趁红军立足未稳,突袭房县。这时,红军指战员正分散开展地方工作。立即收拢兵力抗击军。顿新银随红八师第二十三团紧急赶回增援。战斗中,大雨滂沱,山洪暴发,顿新银带领战士冒雨与军激烈拼杀。打了三天三夜,红三军终于将军击溃。9月,顿新银由副排长提升为排长。不久,顿新银所在的红二十三团编入红九师。12月,顿新银任红九师第二十五团一营二连副连长。1932年2月,顿新银担任红二十五团二营五连连长。

两次被“丢”,两次追赶红军

1932年10月,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三军被迫向湘鄂边转移。1933年4月,顿新银调任红二十六团三连连长。7月,又调任红二十五团二连连长。这是一支特殊的连队,战士大都是各县乡的苏维埃主席,因此又称“主席连”。“主席连”的战士年龄都比顿新银大,有的年逾50岁。

红三移到湘鄂边后,打击当地团防和土豪劣绅,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往返流动于湖北、四川、湖南边境地区。顿新银率领“主席连”进至咸丰县晓关镇附近时,从老乡那里得知,晓关镇驻有一个保安团,共100多人。

顿新银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团长。团长命令顿新银:军、师指挥部要进晓关镇宿营,必须立即消灭晓关镇的保安团,保证指挥部的安全。

顿新银领命后,立即展开兵力。战斗打响,保安团尚未弄清怎么回事即被悉数解决。顿新银派出警戒,安排宿营,把最好的房子留给了军、师指挥部。但顿新银没有想到,这场战斗使他大祸临头。

天黑后,军、师指挥部进驻晓关镇。军部保卫局听说顿新银打掉了与红军有联系的保安团,不由分说,立即将顿新银捆绑起来押往军部审讯。那时,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在红三军开展错误肃反,许多人被打成“改组派”。

一连被审讯了好几次,顿新银始终没有屈服,但还是被认定有“改组派”嫌疑,押往担架队,罚做苦工。

顿新银抬着担架,每天都要走三四十公里路。肩膀红了、肿了、烂了,肉和衣服粘在一起,很痛。后来在一次抬担架时,顿新银因顶撞了监视“改组派”的人,被打晕了过去,丢弃在房东的猪栏里。

第二天一早,红移了。顿新银醒来后,赶紧追赶红军。三天后,顿新银赶上了队伍,回到了担架队。

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的烧巴岩召开会议,决定开辟新苏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会后,红三军军长、政委关向应带领红三军军部和红九师向西行动开辟新区,夏曦带领红七师活动于鹤峰苏区,坚持斗争。、关向应做主,释放了许多有“改组派”嫌疑而被罚做苦役的指战员。顿新银也被释放了,被安排在红三军军部当副官。

顿新银到军部当副官,领受的第一项任务是交代的:携带一封信和300块大洋独自一人上湖南龙山县龙山寨,找头人交涉,让其帮忙照顾几个伤病员。

一大早,顿新银背着大洋就出发了。他孤身一人,小心谨慎地带着的亲笔信,天快黑时,才赶到龙山寨。

顿新银按照的交代,向上呼喊:“我是派来送信的,要见你们头人。”的威名在这一带无人不晓。很快,顿新银被带上了山。

顿新银来到头人面前,说:“贺军长派我来拜望你,请你帮助安置负伤的弟兄。这是300块大洋,不成敬意,以后再重重地谢你!”头人也十分客气,连说:“不敢当!不敢当!要贺军长破费,这哪要得。”随后,头人吩咐手下:“摆酒!”

酒过三巡,头人话也多起来,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只要贺军长看得起我,彩号到了龙山寨,少了一根毫毛,拿我是问。”顿新银看头人这么豪爽,端起酒碗,说:“谢头人,我代贺军长敬头人一杯!”说罢一饮而尽。

任务完成后,顿新银连夜赶回红三军军部向复命,称赞他有勇有谋,任务完成得好。

1934年3月,顿新银调任红七师十九团一营三连连长。在三连连长的位置上,再次发生了顿新银被“丢”的事。

4月中旬,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利川十字路召开会议,决定以鄂川边为游击中心区,创造新的根据地;计划攻取四川彭水,向酉阳、黔江发展,在四川东南角落脚生根。5月8日,红三军冒雨从百里之外奔袭彭水。9日攻入县城,消灭军一个营,缴枪300多支。这是顿新银重新担任连长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5月中旬,红三军决定西渡乌江,进入贵州,向沿河县城逼近。顿新银带领连队沿着乌江,傍着山脚疾走,一路上只闻蛙鸣,不见敌情。根据经验,这寂静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险。

雨后的乌江,山洪暴发,浊浪翻滚,河面上很难寻觅到渡船,沿河搜索,仍无着落。5月31日下午,顿新银带领连队靠近一个渡口,忽然对岸射来一排子弹。顿新银隐蔽观察,发现对岸有保安团,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副团长报告。副团长命令顿新银带一个排顺着河边尽快找到船只,先突击过河去。顿新银遂带一个排顺河而下寻找船只。在离渡口四五里远的小河湾里,发现一只小船,顿新银劝说老乡帮助红军,并留下一个班待命,自己返回去向副团长报告。

副团长得知找到船只,高兴地对顿新银说:“很好,你马上带领一个排突击过河去,再把船放回来接运全连。过河后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掩护大部队过河!”

顿新银和二排排长罗成章带领二排迅速出击。小船只能坐14个人,顿新银留下几个战士担任掩护,自己带着罗成章和其他战士先行渡过河去。船悄悄靠到对岸,军没有发觉,顿新银让一个战士带船返回接运副团长和连队。靠岸地点离军控制的渡口大约有两公里远,左面有一个山包,可以控制河岸和通往渡口的小路。顿新银命令罗成章带人占领那个山包,监视军的动向,自己带着四班副班长季松柏准备靠近侦察。

这一段乌江虽不宽,但水流很急。河边是羊肠小路,部队很难展开。山坡上长着高高的苞谷,挡住视线,很难看清周围的地形。顿新银决定再靠近一点侦察。突然,河面上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显然是红军与军交上火了。顿新银和季松柏返回小山寻找二排,他们穿过苞谷地,拨开荆棘杂草寻找,就是不见罗成章和二排战士的踪影。顿新银和季松柏决定摸下山去,寻找队伍。

天已变黑,顿新银和季松柏小心地摸索到山下,悄悄地来到江边,向对岸望去,不见人马走动的踪影。显然,红军已改变计划,转到了别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红军去了哪里,顿新银决定返回熟悉的湖北咸丰、利川一带,寻找独立团。

顿新银和季松柏边走边打听,翻山越岭,昼夜兼程。经过三天三夜的艰难行走,赶到了咸丰沙子厂。在沙子厂,顿新银与红九师管理科文书冉国才不期而遇。冉国才的家就在沙子厂。由于军的“清剿”,当地的红军独立团也都分散活动,一时很难找到他们。顿新银、季松柏、冉国才早出晚归,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独立团,却先后遇到了红军留下的几个伤员,他们的伤已好了,也正在设法寻找部队。顿新银见找不到部队,便提议一起活动。

住在冉国才家,顿新银觉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他提议分散打工,自谋生路。他特别叮嘱两条:一不要失去联系,二不要忘记发动群众。经冉国才介绍,顿新银来到木匠袁贵生家里学手艺。

10月底,顿新银听到消息,领导的红三军进到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与由湘赣苏区向黔东转移的红六军团会师,还在南腰界召开了庆祝会师大会,正向湖南西部奔袭而来。得到消息后,顿新银非常高兴,连夜召集冉国才和几个隐藏的伤员,通报了这一喜讯。他们商议,马上动身去找红军。

顿新银和战友们昼夜兼程,沿路小心翼翼地打探红军的行踪,辗转往返,走了六天来到龙山县城附近,看到一队队红军正在操练。顿新银和几个战友向战士们打听红三军指挥部在哪里。顿新银来到军指挥部驻地慈爱堂,见到了和关向应。他走上前去,敬了一个军礼:“报告军长、政委,我回来了!”

一眼就认出了顿新银,一把拉过来,急切地问:“顿新银,你还活着?这几个月你到哪里去了?”顿新银将沿河战斗失散和寻找部队的经历作了报告,并把一同归队的人员作了介绍。、关向应表扬了顿新银和几个归队人员,并告诉他们: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会合了,力量更强大了,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任政委,并决定打回湘西去,到老地方、老根据地去发展。还对顿新银说:“你暂时先不要回团里去,就留在军团部作战科当科员,司令部需要人,你到李达参谋长那里去报到吧!”

两次找回掉队的政委,成就一对生死搭档

1935年1月下旬,红二军团在大庸县丁家溶召开党的积极分子大会,批判、纠正了夏曦的错误。顿新银聆听了任弼时、、关向应等人的讲话。2月初,军11个师又4个旅共11万人,在几十架飞机协助下,开始对湘鄂川黔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红二、红六军团只有1.1万余人,处于劣势。

5月,顿新银调任红四师第十二团五连连长。随后,他带领连队随部队进逼龙山、来凤,准备诱歼军第四十一师。6月9日夜间,红军突然以一部兵力包围宣恩县城,主力则埋伏在宣恩城外,准备打击由来凤、李家河地区前来增援的军。果不其然,军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带主力驰援宣恩。张振汉小心谨慎,要求部队兵分三路前进,于12日黄昏会合于咸丰县忠堡,13日再一起北进。张振汉以为红军主力集结在百里之外的宣恩,不可能在其之前赶到忠堡。出乎张振汉意料的是,红军主力早在11日夜即秘密出发,向忠堡运动。顿新银率全连随红四师作为先头部队疾驰65公里,抢在军之前赶到忠堡东北黄牛棚附近。为阻止军向忠堡靠拢,红军向其左路部队发起攻击。顿新银率全连占领前沿有利地形,同兄弟部队一起坚决阻击前来接应的军,直至主力完成对左路军的全面包围。14日,经一天激战,红军消灭了全部被围的军,活捉张振汉。战后,顿新银升任红四师第十二团三营营长。

五个月后,顿新银任红六师第十六团团长,团政委是汤成功,他们自此成了一对生死搭档。

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越过湖南边界,进入贵州。红六军团指挥部命令红六师为先导,星夜秘密向西疾进,直指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红六军团从各师抽调120名精兵强将担任开路先锋,顿新银、汤成功带领红十六团紧跟前进。2月2日晨,侦察队赶到鸭池河老街渡口。军如惊弓之鸟,向山上跑去。对岸河边的军也被吓跑了,船工经红军的呼喊、劝说,将船撑过河来。侦察员登船抢渡,顿新银带红十六团及时赶到,掩护侦察队抢渡。侦察队一上岸便向山上发起猛烈攻击。军被红军的攻势镇住了,畏惧被歼,四散逃命。顿新银、汤成功带领部队在老乡的帮助下搭起浮桥,掩护大部队迅速通过鸭池河。红二、红六军团继续向西占领黔西城,6日占领大定,9日进占毕节。

部队在贵州转战途中,不少人发了痢疾打摆子,汤成功也打起了摆子。政委打摆子,顿新银就挑起了全团的担子。

一天黄昏,大雨过后,红十六团来到了一道土岭下,汤成功强打起精神,鼓励战士:“翻过这道土岭,就到了宿营地。大家先歇口气,等团长他们上来,一起走。”说话间,只见顿新银背着一个病号,顺着田坎走了过来。到了岭下,他放下那个战士,一看汤成功坐在雨地里,裹着一件夹衣,肩头早淋湿了,一脸苍白,便对警卫员说道:“看不到政委打摆子了吗?你看政委淋着雨,敌人就跟在后头,在这里等什么呀?”

汤成功忙接过话:“是我叫大家歇歇气,休息一下好过岭。”

顿新银向警卫员吼道:“赶快背起来走!”

警卫员委屈地说:“一路上,政委硬是不让背,连扶都不让扶,我有什么法子!”

汤成功站起来,把顿新银拉到身边,轻声地说:“同志,你吼什么哦,要爱惜战士嘛!”

顿新银说:“来,我背你走!”

顿新银背着汤成功翻过了岭,来到一个小山冲。竹林中有一个大屋场,部队就在这里宿营。顿新银安顿好汤成功,自己也困得不行了,头一贴到枕头,便呼呼地睡过去了。不承想,没多久,警卫员唤醒了顿新银,急促地说:“师长命令,马上出发。敌人跟上来了。这一带地形不好,到前面去收拾他们!”顿新银命令部队按照原定的部署出发,并嘱咐警卫员:“照顾好政委。”说完,他跑去检查后卫警戒去了。

汤成功被警卫员叫醒时,身体正烧得迷迷糊糊,一听说转移,便强打精神,说:“你快去通知卫生队,照顾好伤病员,不要掉队。我不用你管,我自己能走。”警卫员按汤成功的吩咐,跑去通知卫生队。

天亮后,顿新银忽然发现汤成功没有跟上来,于是在队伍前后找了一遍,仍然没有找着,急忙找警卫员问了一下情况。警卫员说了全过程。顿新银一听急了,估计汤成功打摆子发烧昏倒了。他立即叫过来参谋长,说:“你带着队伍赶紧朝前走,我去找汤政委!”

顿新银一路急跑,看到土岭下的屋场上静悄悄的,还好,敌人还没有来。正在这时,山岭那边突然响起了枪声。顿新银朝山岭上扫了一眼,再看屋场,只见汤成功正昏沉地歪在那里。顿新银大喊了一声“老汤”,就将汤成功背到身上,冲进竹林,朝前飞奔而去。

后来,汤成功对家人说:“那次打摆子,我差点儿被丢在贵州那破屋场了,这命呀,有一半是顿团长给的!”

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举行会师庆祝大会。

7月5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改称红二军,顿新银任红二军六师十六团团长。7月11日,红二方面军分成两个梯队,由甘孜的东谷出发,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的后面跟进。顿新银带领红十六团担任后卫。

从甘孜北上,最艰苦的时期是过草地。顿新银把马让给了伤病员,同战士们一起在草地上艰难地行走着。部队由于疲惫不堪,又饿又冷,行动迟缓,10多天过去了,四周还是一片荒草地,看不到边际。顿新银所在团担任后卫,困难更多。

顿新银在烂泥草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忽然,前面部队停了下来。大家还以为要宿营,抬头一望,原来是一座矮山挡住了去路。顿新银连忙赶到前面去,只见战士们正围着红六师师长贺炳炎谈论着什么。贺炳炎见了顿新银,一把拽住他的胳膊,笑着说:“翻过了这座山,就出了草地,山那边是宿营地,有村子,可以搞饭吃了!”贺炳炎还告诉顿新银:“总指挥和关向应政委看到前边部队缺粮,想到你们会更苦,所以派人到前面专门为你们后卫团搞粮食。我们师廖汉生政委已经到前头去了,我在这儿等你们。”

正当大家吃力地行军时,天气骤变,乌云盖顶,接着就是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汤成功与顿新银打了个招呼就到前面照顾队伍了。顿新银赶忙招呼战士们停下来找地方躲避。一阵狂风刮来,许多病弱的指战员被刮倒。顿新银组织大家在暴风骤雨中寻找失散的战友。不多一会儿,找回了几十个伤病员。他们都冻得直发抖,有的冻得僵硬,昏迷不醒。

风停雨歇时,清点人数发现少了汤成功。“政委也许下山了!”警卫员抱着侥幸心理说。“政委绝不会甩开部队先下山,”顿新银说,“政委又丢了!”

顿新银立即带人四下寻找。当找到已僵卧不醒的汤成功时,发现他怀里还抱着一个战士,显然是为了救人晕倒在地的。汤成功被顿新银和战士们抬到帐篷里,灌下辣椒姜汤,才慢慢苏醒过来。

汤成功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又丢了?”“那还不是!”顿新银回答道。

1936年9月初,红二方面军经过近两个月的顽强拼搏,终于走出了草地,到达哈达铺。

红军改编,关向应为顿新银改名

长征到达陕北后,顿新银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1月22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1937年7月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命令,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顿新银从抗大第二期毕业后,和曾经在红二方面军的学员赶到洛川冯家村,看望正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任弼时、关向应等,请求上前线。

、关向应知道顿新银他们来到了冯家村,便先来看他们。一进窑洞门,就高兴地说:“同志们,你们来得好快呀!”顿新银他们都围过来,感慨地说:“我们还没有去看你们,你们倒先来看我们!”问大家学习得好不好,大家开始一一汇报。当顿新银简单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时,说道:“好,进一次学堂,读点书,就是有进步,就是大不同了!”关向应接过大家的话题,讲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的意义后,对顿新银说:“决定你到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去当副团长,团长是王尚荣,你也熟悉。”

问:“你知道副团长的任务吗?”顿新银回答:“协助团长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关向应严肃地说:“你还没有懂得自己的责任。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绝不要放松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要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对外,你是副团长,对内,你就是政委,要好生挑起这份担子。你要好生体会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顿新银说:“我从洪湖少先队起,就是扛梭镖的,没有做过政治工作,怕做不了,做不好。”接过话说:“顿新银,你可好生记住,没有党,军队一打就散。1933年有人把军队党组织搞散了,革命吃了大亏,你是亲历的,那是血的教训!”

这时,关向应说:“顿新银,今后你要跟直接打交道,不要让人家看不起我们,你是不是把名字改一下,别显得那么土气,好不好?”顿新银问:“那叫什么?”关向应想了想,说:“叫顿星云吧,天上星星的星,云彩的云。音同字不同,听起来也顺嘴,又显得文气。”笑着说:“好,蛮好!比原来的名字好。”顿新银欣然从命,将自己的名字“顿新银”改为“顿星云”。从此,顿星云的名字沿用了一生,也开启了顿星云更加壮丽的人生。■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准选编、摘编、上网等)

上一篇:“匠心钩出万山松” 下一篇:刘华清苏联海军学院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