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甘为吃货妻子“懒汉”变“煮夫”

时间:2022-04-29 11:08:06

“拧巴”大导演

不爱海鲜爱剩饭

身为名导,冯小刚的生活中自然离不开“高大上”的饭局,为了接近他,继而促成一些合作,有时做东的人简直不惜血本。在祖国的各大菜系中,最奢华生猛的当数粤菜了,经常被奉为上宾的冯小刚,参与最多的也是粤菜饭局,但每一次赴宴,他都如临大敌。

“在北方,粤菜被公认是最铺张的,一人喝一盅汤就比叫满一桌子的川菜贵,刀刀见血,做东的人不带上万儿八千的,看菜牌的时候就得把第一页翻过去,直接从第二页开始。正因为如此,也就凸现出宴客的体面。”冯小刚笑着说。

吃菜的一大特点是,来宾要在开饭之前先围着笼子、鱼缸等一通端详,分别指出自己心仪的活物,接着就有一批生猛海鲜英勇就义。冯导皱着眉头解释:“处决的方式也是十分残忍,以虾为例,它们的下场有以下几种:赶上喜欢白灼的算它们上辈子积了德;但大多数会被扔到烧红了的石头上煎熬,美其名曰‘桑拿虾’;更有惨无人道的是活着用酒麻翻,生吞活咽,席间常能听到‘丝丝’的叫声,那是活虾发出的。”对此,冯小刚感到触目惊心,于是渐渐怕了粤菜!

凡属这类饭局,他能推则推,实在是盛情难却的,就先在家吃饱了再去赴宴。席间冯小刚也是能躲就躲,躲闪不过,又不想让别人扫兴,就象征性地夹两筷子放到自己面前的盘子里跟着瞎比划,别人一让他吃菜,他就端酒杯,掩护自己蒙混过关;或是拿话搪塞,人家一劝菜,他就讲笑话飞段子,分散别人的注意力。弄得冯导每次赴宴之前,必须搜肠刮肚一番。想想也是,一个平时连肉都不怎么吃的人,你还让他吃活物,情何以堪!

但席中不乏细心之人,一眼识破冯小刚的伎俩,出于好心一再追问冯导:鲍鱼不吃,吃鱼翅吗?鱼翅不吃,吃蟹吗?蟹不吃,吃虾吗?虾不吃,吃乳猪吗?吃牛柳吗?……你到底能吃什么?你怎么那么多事儿呀?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逢此情景,冯小刚只能实话实说:“你们要是真疼我,就给我点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口重点,别放太多糖就行。我太太徐帆如果在座,她会挑几个蒜瓣、葱段,舀两勺酱油汤,放在米饭里拌吧拌吧递给我,同时对大家说,你们吃你们的,别理他,他这人特别拧巴。”非同寻常的饮食习惯,和冯小刚的童年生活有关。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自幼跟着离异母亲和姐姐一起生活。母亲的身体又不好,47岁就患脑血栓,此后长年瘫痪在床。因家境贫寒,也吃不着什么好东西,在冯小刚的记忆中,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大鱼大肉。有时候回家,只剩下冷饭和剩菜,他就拿那些垫肚子。可能太饿,那饭菜吃起来竟格外香,特别是里面的葱段啊、蒜瓣啊,特入味儿。这段时光对他来说记忆犹新,所以等到成名后,冯小刚最爱的饭菜还是烩剩菜,或“酱油拌饭”。

从北影厂一名美工蜕变成导演后,长期熬夜的冯小刚养成了吃宵夜的习惯。宵夜很简单,开水泡饭就剩菜。餐后喝一杯柠檬水漱口,点一支烟回味,美。他时常在朋友聚餐时调侃自己说:“穷人家的孩子,发了财也学不会享福,拍的电影也重实惠。”

1999年与演员徐帆结婚后,看冯小刚吃饭这么简单,工作又很辛苦,徐帆有时候就特意做一桌丰盛的菜肴,想犒劳一下丈夫。谁料吃力不讨好,人家吃着可乐鸡翅、蒜爆鱼头等大菜,竟淡淡地说:“也没觉得比我的酱油拌饭好哪儿去,还费功夫,做这些干啥。”把徐帆郁闷得直想撤掉所有饭菜,让他啃桌子去。

生活怎可凑和

吃货妻子改造“恶霸地主”

与饮食简朴的冯小刚截然相反,徐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去外地拍戏时,从小吃街到特色餐馆,她总要忙里偷闲去吃个遍。遇到特别钟爱的美食,徐帆还要反复品尝、研究、取经,回家后再钻进厨房鼓捣一番模仿出来。

2009年秋,拍摄《唐山大地震》时,相比冯小刚的紧张忙碌,徐帆却显得轻松一些,每次临出门前,都要询问酒店员工哪里能找到好吃的。有时候半夜饿肚子了,她也会邀上女演员一起去四处寻找风味小吃!“冯小刚挺无奈的,因为我经常甩下他自己去觅食。”徐帆说,起初他也拽着丈夫陪自己去品尝各地美食,可是他要么忙,要么懒,大多数时候不愿去,后来她也懒得喊他一起了。

在冯小刚眼中,“徐老师”是一个洁身自好,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人。不光是做人,徐帆生活上爱干净也是出了名的。“徐老师改造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不啃手指甲、不在汽车里吸烟、每天洗一次头。徐老师爱唱昆曲,有时看着她在面前舞来舞去如泣如诉,总会让我产生一种恶霸地主将一代名优掠为己有的不好联想。一句话,娶了她我三生有幸。”冯小刚幽默地说。

冯小刚的卫生习惯达标后,徐帆又开始循循善诱他下厨房,经常在他面前夸某某的丈夫厨艺好,孩子老婆都有口福。起初,冯小刚不以为意:“我破事儿那么多,哪有工夫学做饭啊,再说做家务事也非大丈夫所为嘛。”

徐帆当场批评他的大男子主义:“古语还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男人做家务做菜那是爱家的表现,怎么在你这就成丢脸的事儿了?就算你可以随便凑和着吃几口,咱家还有孩子和她姥姥呢,偶尔烹饪几个拿手菜,那也是你对家人的心意嘛!”听了妻子的数落,冯小刚沉默了。

一次,吃了岳母外焦里嫩、汤汁鲜美的红烧茄子,冯小刚赞不绝口,直问老人这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老太太轻描淡写地说:“熟能生巧呗,我不过把一个家常菜做好吃点,这有什么惊奇的。姑爷的胃呀,还真好伺候!”徐帆却在一旁说:“妈,您下次再做这道菜时,带小刚瞧瞧,让他也学学手艺,免得和朋友家庭聚餐时,人家都有拿手菜,他这些年只会个拍黄瓜。”老太太听了哈哈大笑:“好啊,这有什么难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受徐帆影响,后来冯小刚也愿意放下所谓的大男人架子,偶尔到厨房帮帮岳母和妻子的忙,甚至试着炒个菜。尽管冯导的烹饪作品令人不敢恭维,但一家人为了鼓励他加入“暖男”行列,还是硬着头皮边吃边夸奖。

上一篇:聚焦语言,品味感悟 下一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