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流动研究

时间:2022-04-29 02:17:15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流动研究

[提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流动需要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吸引高端人才选择在河北创新创业,将自己的学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在河北省的产业集聚其本质是聚焦专业人才,让创新型人才流动突破藩篱,实现彼此有互需,打破区域人才小格局,创造创新型人才流动大循环。

关键词:协同发展;流动;创新型人才

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流动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6-03024);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专项课题:“京津冀产业转移中创新型人才柔性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1601136)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流动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本文研究的着眼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破人才流动的阻隔,突破藩篱,实现彼此有互需,打破区域人才小格局,创造创新型人才流动大循环。全方位对接京津,人才引入是重中之重。产业因人而兴,人才因产业而动。引入京津人才,河北省需要建立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转向,而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型人才。协同区域发展,要有政策、平台、产业来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推动京津冀人才合作。积极构建区域人才合作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很多高端人才可以选择在河北创新创业,将自己的学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产业集聚的本质是人才实现自身抱负的有效载体。加大利用京津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力度,积极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区域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现状

(一)对人才认识不到位,人才观念相对滞后。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根本,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的驱动。经济发展,科技先行,未来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行业主导权。吸引并利用京津冀创新型人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产才融合、柔性引智等多方面入手,创造开放与共享的环境与政策,让技术和产品有效对接,实现科技创新的转化与落地,让生产力从人才的大脑中解放出来,形成新价值。

(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构少,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较低,人才的吸附力低。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等数量虽然多,但基础设施落后,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较低,没有形成项目与人才良性互动的局面。这方面河北与京津两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京津对人才的聚集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

(三)科技人才匮乏,创新型人才更缺少。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专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目前,保定缺乏人才使用和培养的机制,作为农业大市,经济资源大市,人口大市,其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尤其短缺,尤其是缺乏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高级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而创新型人才非常匮乏。高端人才服务的渠道匮乏,尤其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特点的服务功能不强。

(四)缺乏创新人才应用平台。京津冀经济圈科技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分布、配置和开发政策上各有不同,但是由于不能实现共享,因此区域整体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将京津冀创新型人力资源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多种政策和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调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地需求,从而给区域经济带来共同发展空间。

(五)生活保障问题。缺少创新型人才的成果认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激励、奖励人才措施不明确,有些企业在人才引进时不惜血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不重视人才引进后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等,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服务保障体系缺失,与京津相比之下在医疗保险、教育质量、商务服务、文化生活上都存在着差距。

(六)缺少拔尖型人才是各地面临的共同难题。能给人才提供的无论是事业平台还是经济待遇来说,河北省与京津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很难在引才上“硬碰硬”。如何解决人才共享,促进产业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二、产才融合,柔性引才策略

吸引并利用京津创新型人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产才融合、平台建设、柔性引智等多方面入手,发挥北京科技中心、天津制造中心的辐射与引领作用,在河北省创造开放与共享的环境与政策,让技术和产品有效对接,实现科技创新的转化与落地,让生产力从人才的大脑中解放出来,形成新价值。

发挥各城市创新基地辐射与引领作用,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利用的顶层设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构建大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系统;二是打破人才流动的藩篱,引导人力资源顺畅流动,以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动带动项目、资金、技术流动,实现三地人才与项目、资金与技术的融合互动。形成三省市互联共享的人才市场,建设集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发展平台,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三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突破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京津冀创新型人才流动取得新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核心是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互为补充,而河北省从农业大省、资源消耗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重在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以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区域人才资源共享、人才结构互补、人才智力自由流动、人才培养合作共融的新机制,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带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务实、优质的人才服务体系,用好京津冀区域创新型人才,破解河北人才短板,实现创新型人才流动大循环。

柔性流动,就是依托国家在京津冀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基地等平台,支持三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支持高层次人才共同申请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联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通过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机制,聚集和培育一大批支撑和引领三省市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从而使京津冀成为引领环渤海、辐射全中国的人才高地。

三、立足省情,创新柔性引才方式

(一)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源。河北省应支持、激励建立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姿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和创新人才外溢。利用“1小时通勤圈”的优势,加强京津冀区域内专家学者、博士、海归人才的交流,鼓励高层次人才通过柔性流动,参与河北省项目开发、成果转化、知识创新、产业培育和管理咨询,推进高层次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有效结合。

在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合作中切实做好社保、就业、职称、退休等政策衔接工作,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开发机制,职业技能竞赛交流机制。采取特殊办法引进特殊人才,根据不同人才的特点和特长,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促进一个产业,激发一方经济的发展目标。打造集档案户籍查询、网上认证、网上预订展位、人才信息查询、高级专家信息统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京津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聘任后符合高一级职称申报条件的,可持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申报。将各类人才流动的渠道打通,引导人才向新兴产业集聚、向农村和基层集聚、向经济建设一线集聚,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新机制。

(二)人才集聚,涉及人才集聚、竞争和环境的各自关系,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最重要的是抓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需要对人才管理和使用的各个层次区域、城市、产业和用人单位做好统筹协调,在最高层次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在实践中避免混乱无序。大力推进京津冀人才共享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激发区域活力、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应为人才流动、自主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三)做好腹地。创新与京津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合作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市场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定位在腹地。加强科技成果孵化和基地建设,建设一批服务河北省优势产业的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创新与京津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合作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市场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成果孵化和中试基地建设,建设一批服务保定市优势产业的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与京津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生产基地。支持企业与京津院校及科研中心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和生产基地。精心浇灌出一大批“高静新绿”型企业,为他们当好“月嫂”和“保姆”。

(四)打造联盟。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盟单位将共同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目前联盟有“京津冀开发区联盟”、“京津冀设计产业联盟”、“京津冀投资促进联盟”、“京津冀教育联盟”、“京津冀钢铁联盟”、“京津冀产权市场联盟”、“京津冀投资促进联盟”,等等。通过联盟内部的共享制度,柔性利用人才推动驻保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与京津的对接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研专项,着力在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共享技术驱动和产业资源。

(五)星期天专家。可以聘请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技术、管理、信息顾问,参与技术开发、产品公关、经营决策、市场策划,取得“微笑”图形上营销中的丰厚利润。吸引退休工程师、高级技工利用业余时间让他们既动嘴又动手,在河北省技术落后的县域企业中,补足技术匮乏的短板,取得“微笑”图形上的产品开发利润。

(六)海外筑巢引才。在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建立海外引智工作站,可以举办海外高端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海外人才河北行,利用推广海外智力成果,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人才资源,刚柔结合,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要使京津冀成为我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必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创新型人才柔性引入,共享使用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京津冀人才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产业的调整,人才会随产业的提升而改变人才需求,会随产业的转移而发生人才的迁移。在整个区域中,要柔性引才用才。要不求所有,但求有用;不求所在,但求所想;不求时间长短,但求开花结果,要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产业因人而兴,人才因产业而动,形成以产引才、产才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文群.我国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与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

[2]刘建平.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理论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3]胡春林.彭迪云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5.2.

[4]蔺雷.基于人力资本的嵌入式开放创新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技术经济,2014.5.

上一篇:应用技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执业能力刍议 下一篇:试探中职学校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